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

      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简称禅博园)是集文化观光与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也是全国首座以佛禅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园。禅博园占地面积约3200亩,2014年9月主园区开园,2015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禅博园占地面积约3200亩,总投资约6.5亿元。整个项目于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9月主园区开园。禅博园处于新城区核心范围内,毗邻市行政中心,紧靠袁州区行政中心、宜春火车东站、沪瑞高速,离明月山机场只有1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宜春既是佛教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起源处,又是禅宗“一花五叶”中的三宗(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发祥地。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亲笔题写“禅都宜春”,并说:“全中国有资格称禅都的只有宜春”。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题“宜春是禅宗圣地”。著名禅宗史学家胡适《论禅宗史的纲领》说:“禅宗道家自然主义的成分最多,只有到了宜春、到了道一门下才终成正统,可称‘中国禅’了”禅博园”是一个中国禅宗文化汇聚融合的天堂,园内建筑呈中轴式仿唐建筑,呈现出古朴、深沉、大气、恢弘的气势。同时,又立足于宜春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围绕佛心禅、生活禅、宜春禅进行规划设计,突出唐风禅韵的建筑特色,把禅宗的“一花五叶”与宜春起源的“丛林清规”自然融合,展示了一幅幅禅宗历史的精彩画卷,让来此的人们感悟禅的思想精髓和哲学情怀,更让唐宋以来,宜春这片秀丽土地上,梵天佛国于斯为盛的万千气象,首次得以真实演绎和全面展示。这就是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一个佛教丛林、禅景林立、缭绕梵音、充满禅意、尽是禅机的地方。整个园区定位为:一条主线、两大定位、三个理念、四大区域、九度空间,实现文化展示与心灵体验的功能融合。

QQ图片20171123151532.jpg

      一条主线:即以禅文化主线贯穿始终。

      两大定位:即市民的文化公园;游客的旅游胜地。

      三个理念:园区建设始终贯彻三个理念,即“佛心禅、生活禅、宜春禅”,充分展示中国禅都文化。

      四大区域: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即观禅区、悟禅区、品禅区、修禅区。 

      九度空间:整个园区打造九度空间,即以入禅、观禅、修禅、悟禅、听禅、赏禅、品禅、寻禅、城禅为内容,形成具有不同禅意境的九个功能空间。

      观禅区

      沿南北轴线,自五叶空门经,穿佛韵莲池,过四空广场,经幢步道,至禅心广场,攀观禅天梯,登五叶坛顶,得见最高处——拈花微笑雕塑,似佛祖释迦牟尼手持金色波罗花遍示大众。此为主“观禅区”,是沉淀禅宗文化年代史与传承法脉的经线。

      景点包括:五叶空门、佛韵莲池、四空广场、十二经幢、禅心广场、观禅天梯、拈花微笑雕塑、五叶坛、宜春禅胜园等;

      悟禅区

      沿东西轴线向东,问禅道、禅诗园、禅故事雕塑园、禅佛手法器长廊、禅楹联碑廊,勾勒出中国禅宗内涵与外延的纬线,为“悟禅区”。

      景点包括:禅诗园、问禅道、禅故事雕塑园、禅佛手、法器长廊、禅楹联碑廊等;

      品禅区

      沿东西轴线向西,是禅茶阁、邀月潭、梵呗音乐厅,组成“品禅区”。禅茶一味、禅月相趣、梵呗深沉,是体验参禅的意境,享受禅意生活,寻求心灵的宁静绝佳去处。

      景点包括:禅茶阁、梵呗音乐厅、邀月潭等;

      修禅区

      园区西北侧在建中的“崇圣禅寺”与居士修行的“安养院”为“修禅区”。

      景点包括:崇圣寺等。

      从观禅到悟禅、从品禅到修禅。在这里,寻找禅的踪影,朝拜许愿;观赏禅林胜迹,撞钟祈福;聆听梵音缭绕,洗涤心灵;品尝禅茶斋饭,共悟禅机。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都是悟道的契机。

      下面介绍一些重要景点:

QQ图片20171123151544.jpg

      1,五叶空门 

      一走进禅博园,雄伟、大气的五叶空门便矗立在眼前。五叶空门高达16米,空门视线通达南北,直达象征“拈花微笑”的主体雕塑,充分展现禅的“空境”,让人一进入便抛却一切杂念,进入禅文化的奇妙境界。

      五叶空门采用莲开五瓣之造型,寓禅宗“一花五叶”之意。“一花”指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传禅法;“五叶”指禅宗繁盛时期先后产生的五大宗派,分别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

QQ图片20171123151602.jpg

      2. 佛韵莲池

      佛韵莲池位于五叶空门和游客服务中心之间的神道两侧,占地面积约6700㎡,分别由7个巨大的花岗岩莲花石雕组成。莲花为佛教圣物,象征神圣与不灭。佛经载:释迦牟尼托胎时,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诃摩耶左胁入胎。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并有天女为之散花。让人感觉到与禅祖同在。

      3.四空广场

      四空广场建筑面积约2607㎡,由客服中心、售票处、接待处、营销中心、商务中心、警务室等组成一站式游客服务区。四空广场以唐代建筑形式建造,提供多语种的人工服务、自助服务和景区旅游线路的视频演示。

      4.十二经幢

      经幢步道有台阶72级,两侧立经幢12座。经幢为刊刻经文,宣扬佛法之物。立经幢十二,其义有三:一寓“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连环相生,因果相待,都无自性,悟入一切皆空;一寓“十二分教”,即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其内容与形式可分为十二大类;一寓“十二时歌”,此歌为古代俚曲。历代禅师多作此歌以“下里巴人”方式传道弘法。以示禅博园所展示的禅宗文化内容博大,诠释通俗。

      5.禅心广场

      禅心广场占地36600平方米,半径108米,地面装饰图案为盛开的莲花。内设八正亭和六合门,八正亭寓意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为佛门修行的八项内容,按此修行可由“凡”入“圣”。从迷界此岸达到悟界的彼岸,故也比喻为“八船”、“八筏”。六合门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此处以禅心为依托、以悟禅为内容,悟天、悟地、悟禅空。让人衍生出万宗归心、天空地空的意境。

      6.观禅天梯

      观禅天梯长约219米,宽12.71米(平台宽18米),共有台阶477级。台阶间嵌有丹陛石13块。“十三”,寓意“佛教十三经”,即《坛经》、《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均为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佛经经典。丹陛石雕刻的宝相花,是佛门常用装饰图案。

      7.五叶坛 

      五叶坛五角配五亭,五个墙面上分别立五位宗师雕像。五叶坛为四层仿古建筑,高26米,总建筑面积4885㎡。走进大门便是高达6米的禅宗鼻祖达摩铜雕。展示内容分三层,一层为中国禅宗史,二层为宜春禅宗史,三层为禅宗艺术,第四层为管理功能区。整体建筑如佛祖如来座前的宝莲灯,意寓禅法传灯不灭。

      1-1.png8.拈花微笑雕塑

      五叶坛上拈花微笑雕塑高15米,为贴金铜雕,形为佛手拈花,又似凤凰展翅。“拈花微笑”出自禅宗典故: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付摩诃迦叶。”

      9.禅佛手、法器长廊

      禅佛手、法器长廊共设有木鱼、宝瓶、钵盂、灯、法轮、锡杖、智拳印、转法轮印、禅定印、降魔印、施无畏印、施愿印、香板、鼓、钟、如意、拂尘、念珠、香炉等法器十九种,以及金刚杵手、胡瓶手、合掌手、白莲花手、宝钵手等佛手五种。

      10.禅楹联碑廊

      楹联是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天下禅林尤擅此作。散布于名山古刹的经典楹联,读之如甘露滋心,赏之如醍醐灌顶。禅楹联碑廊位于五叶坛东侧,共建有牌楼12座,镌刻楹联24幅。楹联均采自各大禅林,集为大观。

      1-2.png11.禅故事雕塑园

      禅故事雕塑园位于禅博园东侧,占地面积43.5亩,园内共有100组雕塑,分述100个禅故事。故事富有禅理,能启悟人生;饶有禅趣,能寓教于乐。为“参禅悟道”者推开一扇“方便的法门”。让人在100个禅故事中领悟禅故事的真谛与玄机,给人思考与启迪。

      12.禅诗园

      禅诗是中华文化奥库中的宝贵遗产,又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畦奇葩。禅诗园选有充满禅理、禅趣的禅诗100首,将其刊刻于“古木”、“奇石”之上,以供品读。游人徜徉其间,读之唇齿留香,诵之心旷神怡,思之达观人生。

      13.邀月潭

      邀月潭由三个圆形建筑组成,依水而建、依山而立。明月在天,修行在已,邀月入潭,共悟禅机,是赏月明心、闻香悟道的绝佳境地。

      14.宜春禅胜园

      宜春禅胜园占地面积约53.47亩,园内分布有八个景点,全部依原样规格、外观建造,以展示宜春禅林胜迹,讲述宜春禅林旧事,彰显宜春禅宗文化之丰厚。园分东西两个入口,西入口有一诚大师亲笔题字:“宜春是禅宗圣地”;东入口石刻相传为仙家吕洞宾所书的“海阔天空”四字,摹自袁州慈化寺。内有以下禅林胜迹:百丈禅林胜迹  本景点“天下清规”石刻,仿自百丈山“天下清规”摩崖。据载,此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以此彰明百丈山乃“天下清规”诞生地。

      洞山禅林胜迹  本景点仿洞山逢渠桥,重建石桥一座。逢渠桥是江西仅存的有绝对纪年的三座宋代古桥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禅师因“逢溪睹影”而悟道。宋绍圣五年(1098),当地人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悟道,于洞山捐建一桥,取名“逢渠”,出自良价《逢渠偈(jì)》。

      黄檗禅林胜迹  本景点仿黄檗山虎跑泉,重建古井一眼。旁刻大愚禅师嘱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语:“第一莫忘黄檗”,以示“饮水思源”。宝峰禅林胜迹  本景点仿宝峰寺马祖塔亭,重建石亭一座。唐贞元中,“广建丛林”的马祖道一示寂,遵其嘱,瘗(yì)塔于靖安宝珠峰下。宝峰寺由是名重天下。宋元丰八年(1085),建石亭护塔,是为宋代建筑精品。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峰禅林胜迹  本景点运用雕塑语言,重现末山了然与灌溪志闲论禅斗机于九峰山的场景。了然禅师住末山天竺峰下上定林院,聚徒五百余众。志闲和尚辞别临济义玄,来到九峰,寻衅曰:“若相当即住,不然则推倒禅床!”一番论法后,志闲问:“如何是末山主?”了然答:“非男女相。”志闲喝道:“何不变去?”了然答:“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志闲由是膺服,在了然门下做园头,种菜三年。后,志闲居灌溪,成一方名宿。说:“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

      仰山禅林胜迹  本景点建有草庐一间,以示仰山栖隐寺开山祖慧寂禅师始入仰山时,初搭茅庵以修行,终创沩仰一宗。栖隐寺宋初改名为太平兴国寺。元代重建,领皇命,大文学家程钜夫撰文,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丹,为之立碑。是为中国古代书法珍品,故重立此碑于茅庵之前。茅庵后石刻“方圆默契”四字,为沩仰宗宗风。

      慈化禅林胜迹  本景点为大型石雕《金刚经》。经卷长32米,高2米。宜春古代禅林,手书《金刚经》有两大瑰宝。一是苏东坡书于临江慧力寺的《金刚经》,另一则是普庵印肃禅师刺血泥金,书于袁州慈化寺的《普庵加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历时五年而成。

      化成晚钟  本景点为洪钟一口,以示宜春古八景之一“化成晚钟”。“化成晚钟”,位于袁州城西秀江北岸的化成岩。此岩山势从江滨平地崛起,洞幽石怪,自成岩壑,素以“清奥”见称,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化成禅寺内钟声悠扬,为袁州古城平添一份梵天佛国之神韵。故题曰:“化成晚钟”。

      15. 崇圣寺

      袁州崇圣寺,始建于唐。宋太平兴国中,得敕赐。北宋中期,活跃于北方的临济宗渐次衰微,慈明楚圆禅师毅然南下弘法。乾兴年间,应袁州知州之请,开坛于崇圣寺。其后,门下派生杨歧、黄龙二宗,临济从此中兴。崇圣寺原在宜春城北袁山门外,明清两代,设僧纲司于此,统领袁州禅林。咸丰年间,寺毁。现重建于禅博园内。  

QQ图片20171123152036.jpg

      16. 梵呗音乐厅

      梵呗,即佛教音乐。是用以阐明佛理和弘扬佛法的佛事音乐。其音其乐庄严清净,蕴含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是净化人心的清净之音。此厅集音乐原声演奏及影像播放功能为一体,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建筑高度12.8米,内设座位349个。在此处,你可聆听古曲声、念佛声,体验参禅的意境,享受禅意生活,寻求心灵的宁静。

      17.禅茶阁

      禅茶阁建筑面积2323.5平方米,高36.8米。分五层,为塔式楼阁建筑。茶与禅有不解之缘。古德云:“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此处正是体味“禅茶一味”的好去处。

      18.问禅道

      问禅道,从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中,选取了70个世人最为迷惑的处世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依道而布、循问而行。游人一路走过、一路问过、一路答过,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宜春旅游集团)。

2207

宜春台

      宜春台,位于宜春市城中心,海拔130.4米,山丘岿然崛起,为城区最高点,昔人称为“一州之壮观,万家之游息”。山上楼阁高耸,林荫叠翠,占地30余亩。宜春台始建年代久远,比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早三百年,比岳阳楼早五百年,比滕王阁早八百年。明正德《袁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长沙王刘发之子刘成封为宜春侯,立宜春侯国。于宜春筑、宜春、仙女、凤凰、化成、湖岗五台,植桃李万株。刘成死后葬于台侧,宋咸平间立宜春侯祠,春秋致祭。又有民间传说,五龟夜入宜春城,被仰山神喝住,四龟逃出,一龟来不及走脱,化为宜春台,故宜春台又称“龟山”。

      宜春台顶的建筑物原为仰山行祠,是祭祀仰山神龙的地方。旧时,宜春台及其四周楼台亭阁、寺庙宫观甚多。台上的水星鼎原是为以禳火灾而建,南昌绳金塔寺曾仿造。该台历2100多年,屡经兴替,早已不是原来的面貌。民国时辟为公园。

QQ图片20171123145139.jpg

      宜诗宜画,看如此江山,应封帝子;春去春来,历几多兴废,又建高台。这是清人谭子岳给宜春台一联绝妙的写照。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中山路的宜春台,海拨130余米,以其身处闹市,平地拨起,天意独得,历来为人们所向往。北宋天圣年间,袁州知州刘嗣隆在其<题宜春台序>一文中写道:“江南古郡,袁为佳丽之地。若宜春台者,又郡之所谓胜游也。”作为“高出袁城百万家,巍峨楼殿锁烟霞的宜春台,一向为八方游客叹为一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改辟为春台公园,并在台顶拆除旧建,依原貌重建三层楼阁,亦称“宜春台”。从此宜春台就成为广大市民假日休闲游赏的首选之所。1985年,宜春台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点,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纳入全国名胜之林。 

      自古有名谚:“江右佳丽数宜春”。宜春市是中国江西省重要的一个旅游胜地,市区山青水秀,四季如春,风光绮旎。而且宜春自古文人荟萃,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在现有400多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古遗址中宜春台是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几个旅游景点之一。 

      宜春台是宜春八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传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的故居。武帝之光六年{前129}刘成封宜春候时,“始于城中立病理台,其最胜者为宜春台。”[见明正德〈〈袁州府志。祠庙〉〉元代著名诗人虞集在其〈〈宜春台晚眺〉〉一诗中,有“长沙王子旧层台”之句,写的就是此事。两千多年来,在宜春台历的年轮上,刻记的文化遗存,历历可数。

      其中有北宋的宜春侯祠,南宋的仰山行祠,明代的韩文公祠{祀韩愈},三先生祠{祀道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春风亭,一览楼,沩山阁,栖霞阁,水星鼎,“凭虚”“积翠”二石坊等等。这些“郡邑名胜,”有的以古朴雄伟取胜,有的以巍峨轩敞见长,正如清人江为龙在《重修宜春台记》所描述的那样,它们“高明宏壮,出云气而凌风雨,挟光景而薄星辰。”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历史无情的剥蚀,它们“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及至清末民初,宜春台所拥有的“千百年流风余韵”,“美景春光”,落得个无“韵”可赏,无“景”可寻。

      公园容貌

QQ图片20171123145153.jpg

      新中国的诞生,给悠悠古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个世纪的50年代,经过修整,以宜春台为中心,命名为宜春公圆。尔后修葺不断,扩建不已,公园的容貌大为改观,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的春风化雨,宜春已经焕然一新。如今台上台下,楼殿堂院,亭轩榭阁,错落有致,画栋雕梁,古雅清静,殊壮观瞻,以宜春台为座标,罗织在林阴道畔的花径,花圃,花台,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四时争艳,香飘不衰,参天古木,珍稀名木,终年青翠欲滴,“根盘里巷之的异兽,游艺场各具现代化的娱乐活动,以及别有洞天音乐茶座,各色各样的陈列展览等等,更是招徕天下游客的最佳之所。

      北宋的宜春侯祠,南宋的仰山行祠,明代的韩文公祠{祀韩愈},三先生祠{祀道学家周敦颐,程颐}以及春风亭,一览楼,沩山阁,栖霞阁,水星鼎,“凭虚”“积翠”二石坊等等。这些“郡邑名胜,”有的以古朴雄伟取胜,有的以巍峨轩敞见长。

      岁月的流逝改变了命运,没有改变她的从容。宜春台———曾经不可或缺的侯门亭榭,如今辗转成了千年古城新的元素。 

      宜春台,虽名之为台,实际上绝对海拔并不算高(仅130.4米),如果单从地理角度而言,已然不复昔日睥睨万家的雄霸之气,毋庸说后起之秀的袁山昌黎阁,即便当今宜春城内数得着的高楼也早已将其超越。然而,站在人文角度来看,则全城诸景尚无一物能出其右者。 

      关于宜春台的用途,至今众说纷芸,甚而有人认为这是刘成用来操练兵马的点将台,因为直到民国期间,春台的南面还是个校场,当年蒋介石北伐时就在这里演讲过。事实上,尽管于汉朝就已被命名了,但宜春台很长时间也不过是一座土丘而已,真正有史料记载在其上大兴土木、筑榭设坛,还是从宋代开始的。 

宜春县志对此有很详实的叙述。志载,北宋咸平、嘉佑年间(公元998~1063年),邑人立宜春侯祠于台侧,以示纪念。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州守李沈于台上立行祠,以奉仰山之神。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知府郑惇典复加修葺,并建“凭虚”、“积翠”二石坊,规模轩敞,为郡中名胜之最佳处。后又建桃源亭、春风亭、沩山阁、宜阳第一峰亭等,点缀于台周。 

      宜春台上至今还珍藏着一块龙凤石碑,上书“宜春”二字。碑高2.03米,宽0.93米,青古质材,传为清慈禧太后所书。至于石碑是否为慈禧亲笔手书业已无从考证,后人也只能姑妄听之,姑妄信之。清人江为龙在《重修宜春台记》曾盛誉为“高明宏壮,出云气而凌风雨,挟光景而薄星辰”,极一时之盛。至清末民初,世变流离,几经兵燹,宜春台“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台上仅余旧檐数间,殊为可惜。

宜春台的重修得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春台公园管理人员介绍,1964年,政府投资6万元维修登山路,并拆除旧台,改用砖木结构,根据“整旧如旧”的原则,扩建为现在规模。台上楼阁为庑殿式,重檐,四阿顶,筒瓦覆盖,四周有走廊,砌有护栏。二、三楼走廓全为木柱,雕刻花栏。门窗全是镂空雕花,两侧有厢房,与大厅呈品字形,面积达到700余平方米。

QQ图片20171123145205.jpg

       目前的宜春台,只是春台公园的核心部分。政府于1965年投资9.22万元修建了园池、假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辟了旱冰场、儿童游乐场、动物园等,号称“三绝”的“庆丰堂记”碑、“宜春”二字碑和“寿”字碑以及卢肇的2件遗物———卢石、石狮则存列园内,供人观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除了翻新公园北大门外,政府还于朝阳路口投资兴修了公园南大门广场,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往来通行。 

      如今漫步春台公园,这里人气格外旺盛。由于地处城区闹市中心,宜春台的闹中取静,加之园内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吸引了大批市民来此休闲健身、娱情怡性。不少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甚至把这儿当成了舒缓家庭生活节奏的心灵寄托,因此,宜春台下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 

      这个世界总是日新月异的,对于一座发展中的城市而言尤其如此。正因为这样,身边的风景由于容易看到且时时变幻,人们往往不去仔细加以品味。宜春台就是多数宜春人身边的风景,然而,即便是那些天天来这儿健身休闲的老宜春人,也谈不上对它有多少深入了解。不过,这种对身边事物往往漠视的误区,历经上千年的岁月雕琢,亦慢慢融入了闾里百姓的生活习惯。 

      说白了,绝大多数平民众生追逐的仅是生活的淡定和知足,舍此别无他求。宜春台之于老宜春人,当如家中祖传的红漆藤椅,亦如走时精准的老式座钟,看似古朴老迈,却经久耐用,舒畅熨贴,自有一份深入骨髓的从容和默契,时时提醒着你曾经逝去的往昔与荣耀。

2030

宜春多胜楼

      宜春山水俊秀,历史悠久,名人荟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从《袁州府志》可知历史上曾建有类型十分丰富的亭、台、楼、阁,其中载有“多胜楼”。此楼约建于宋乾德至天禧年间(公元963年——1017年),楼名出自于唐代诗人韩愈名句“莫道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韩愈一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道出了宜春美景。宜春,也因韩愈而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在宜春宜阳新区秀江之滨,一座秀美的宋代主体建筑依江而立,此楼便是为纪念韩愈而重建的宋代名楼——多胜楼。谈起多胜楼的来由,韩愈当年来到宜春作刺史,历时9个多月,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其一,是解除奴婢终生制。以前,贫困人家欠了富人的钱财,若还不起,就拿孩子给富人家做奴隶。穷人家拿不出还债的钱,孩子就得终身在富人家为奴。韩愈到了宜春后,出台了一个制度,奴隶可以用自己在富人家的劳动,根据工作时长,折算成钱,为自己赎身。据史料记载,这一举措,在袁州有731个奴婢一次性为自己赎了身。随后,这一举措在全国得以推广。其二,辅导学子。韩愈来到宜春以后,大兴学风。一大批优秀的学子都是在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得以脱颖而出。其三,是仰山祈雨。据说,韩愈在宜春期间,宜春经历了一次旱灾。一个多月没下雨。传说在宜春仰山上有仰山神,有求必应。韩愈便来到仰山祈雨。很快,一场甘露普降宜春,解决了当时的旱情。韩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QQ图片20171123142304.png

      韩愈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宜春人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不少书院和楼阁来纪念他。其中包括昌黎书院、昌黎阁、多胜楼等。多胜楼经考证,建于宋代,地点在当时的州府内,也就是现在的二符巷附近。如今,随着我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在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中,文化的根基在旅游发展中显得更为重要。在城北区域,我市正构建禅博园、花博园、多胜楼、宜阳森林公园等景点的景观片区。“打造江南名楼,让多胜楼成为宜春旅游的一个必去之处”也成为多胜楼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明确目标。

      多胜楼景区位于宜春宜阳新区秀江之滨,东为规划用地,南为宜阳大道,西、北两侧临秀水,地形东西长约385米,南北宽约270米,呈长方形,规划面积约11公顷。海拔最高点91米,最低点86.44米,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高差4~5米。因良好的滨水环境使这里成为宜春市重要的景观休闲用地之一。规划拟通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造园手段,展示宜春悠久的历史文化,再现诗赋中所书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美景。景区规划包括主入口服务区、文化广场区、多胜楼滨江观光区、钓台烟雨区、文化碑廊休憩区、古街休闲体验区等。多胜楼景区项目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

      多胜楼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多胜楼主体工程占地面积约88亩,为仿宋古建筑景观工程,共九层,结构形势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总高度为50.66米,建筑面积为10627平方米。钓台烟雨阁(建筑面积894.5平方米)与澄源清风阁(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位于多胜楼广场。

如果说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宜春绿色生态的一张名片,那么,多胜楼则是展示宜春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

      在多胜楼景区的规划中,重中之重是呈现古往今来与宜春有关的人或事,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更多的是承载与宜春有关的历史。这一文化亮点,突出地表现在景区广场东西两侧规划的4个园林设计上。

QQ图片20171123142313.jpg

      茶花园

      典故:卢肇以诗索茶花。茶花原名海石榴。卢肇为江西第一名文科状元。进士及第之前,家境贫寒,但也极爱茶花。一日偶出,他门前的茶花被人移走,于是以诗索之,把茶花比作女性,说这移花之人是欺负丈夫不在家。诗中卢肇视茶花为爱妻,真挚的爱花之情动人心魄。不日,茶花居然被送了回来。卢肇这段爱花之情也被后人津津乐道。

      梅花园

      典故:郑谷一字改《早梅》。唐代后期诗人郑谷(渥江人)移居仰山后,有一天,湖南诗僧齐已来访,呈上“早梅”一诗,诗中有两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既然题为“早梅”,说“数枝”就没有完全突出“早”字,不如将“数枝”改为“一枝”好。齐已一听,佩服不已,当即拜郑谷为“一字师”。这便是成语“一字之师”的由来。

      杜鹃园

      典故:卫公含情赏杜鹃。李德裕为唐代宰相,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几经遭遇贬职后来到宜春做了长史。这位失意的朝廷命官无意于这样一份闲职,干脆寓居化成岩终日读书吟诗,修心养性。春天满山杜鹃花开,他十分赞赏,写诗将杜鹃比作爱恋少女,“含情脉脉”成语由此而生。

      竹林园

      典故:惠洪赞竹为尊者。惠洪为宋代著名诗僧,曾住宜春城双桥处的北宋崇胜寺。寺后有一片竹林,其深爱竹子风骨,赋诗一首,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人赞赏。

      附:选录多胜楼诗词一首:登多胜楼

      作者 陈言贵

      昔闻彭公烟雨钓,

      今朝移舟多胜楼。

      凭高望眼众山小,

      只见古樟三人搂。

2948

宜春状元洲

      状元洲亦称卢洲,坐落于宜春市城区东侧、秀江河中央,面积约108亩,形似巨舰。状元洲因江面宽阔,地势激降,历史上极少被洪水淹没,像一只随水沉浮的鸭子,故有人又叫它“鸭婆洲”。洲上,“山光群翠合,水邑四周平”。清朝宜春举人刘长发有这样一首诗:“一簇寒烟锁碧流,野僧乘月渡扁舟。人间莫讶无仙岛,又见蓬莱第几洲!”在诗中,诗人俨然把状元洲比作了蓬莱岛。每当夜谧风恬,泛舟河上,一轮皓月,倒影河中,明晰清秀,故称“卢洲印月”,为宜春著名八景之一。

      据《袁州府志》、《宜春县志》载,唐代文人卢肇,曾于此竖石为铭,苦读诗书。卢肇(818~882),字子发,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843)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清朝袁寿龄作《卢状元肇》赞曰:“闲将逸事综前朝,赋就天河与海潮。学术能师韩吏部,功名不党李文尧。千秋介节传卢石,一代雄才夺锦标。

QQ图片20171123141622.jpg

遥望状元洲畔水,风光此日未全消。”可卢肇“为业之初,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热薪。苏醒恨冥顽,亦尝悬刺。”因之幼时颖出拔群,会昌三年(843)考中状元。于是洲以姓名,曰“卢洲”,亦名状元洲。点元后曾在洲上建立书屋别墅,论文讲学。明代叶涵云故而称赞曰:“古人可不朽,岂藉科第留?三复海潮赋,诚足传千秋。”而卢肇任歙州刺史时曾写下一篇洋洋五千余言的《海潮赋》,系卢肇得意之作,曾经轰动一时。此赋谈到钱塘潮为何壮观甲于天下时,详细地分析了钱塘江海宁段地形,大概也是他少年时沉浸于状元洲附近独特的地貌,而得到的灵感。

      到了明代,邑人列聪购得此洲后,建“卢洲书屋”供子弟读书,万历年间郡官倡建“三元阁”,后又在阁后建“文标阁”。阁内设香火并住有尼姑。然“三元阁”、“文标阁”悉毁于清道光年间的洪水。1985年,状元洲被辟为水上公园,陆续筑有假山、水池、凉亭、牌楼等,修建了游泳池及娱乐游艺设施,并构建仿古建筑“卢肇读书堂”,辟“弋林斋”、“印月轩”,陈列部分书画作品及文物。复建书屋亭榭,使公园更具特色。2004年,为迎接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在宜春召开,团市委对状元洲进行改造并新建现代风格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

状元洲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修缮,基础设施相当完善,驳岸坚固,植被丰富,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善。但为了进一步发挥状元洲地理优势和人文景观,近年来,宜春市确定状元洲“以传承状元文化为核心,以激励今人勤奋好学为目标,辅以市民休闲锻炼的文化休闲公园”总体规划,重新改造和打造状元洲公园。主要景观有三区:

      一是状元文化区。位于公园的西部和南部,改造内容包括:从明月大桥设置人行入口,整修原有广场,有新建的状元阁,重建的卢肇读书堂,拆除游泳馆,对该区原有地形适当抬高造地绿化,设置状元游街雕塑等。状元阁占地700多平方米,高30余米,三层,其中一层正面布置魁星像铜雕和木雕的“袁州州学记”(该文为收入《古文观止》的两篇州学记之一),二楼丛桂堂正面布置科甲群英图,三楼文昌阁文昌神像为主。卢肇读书堂因建于20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有部分廊已塌陷、地基已下沉,现重新按照原尺寸和仿明清风格进行重建,内置卢肇塑像和反映当年苦读的诗词歌赋。

QQ图片20171123141633.jpg

      二是励志教育区。励志教育区位于公园中部,此功能区主要为全市的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室外科普教育基地及室外的活动场地,结合现代科技的场馆和健身休闲的园地,把古代先贤的读书处变成拓展代青少年素质的大课堂。改造设计中,对现有科技馆进行外饰面的改造,以便和公园的总体风格相一致,对原有的运动场加以规范化设计,在原有的大树底下设置游步道和棋台,方便市民使用。沿游步道两侧,设置一些主要体现“十年寒窗苦”的场景,激励今人向古人学习,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励志雕塑,如“牛角挂书”、“孟母断织”、“司马光警枕”的励志雕塑,让莘莘学子身同感受,充分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

      4-1.png三是卢洲泊月区。卢洲泊月区位于公园东部,主要体现“卢洲泊月”美景。“卢洲泊月”这个景点和其他地方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它可以看水中之月,月圆时分,水天一色,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改造设计中,把原有广场重新进行铺装,广场铺装造型为日月星辰,北斗七星图案,西边建有“竞渡”楼廊组合建筑和樟树树阵广场,内布置乒乓球桌、健身器材,树池结合坐凳形式,主要是为方便市民锻炼休息。

      由于状元洲为公园绿地,植物较多,树木较大,予以保留。只是拆除游泳馆的地方片植10厘米以上的原生红枫和16厘米~18厘米鸡爪槭,其余增植树木以大规格苗木为主,如25厘米的全冠桂花,30厘米以上的半冠樟树,另外增植部分反映苦读和金榜题名意境相符的树种,如梅花、桃花、杏树、罗汉松造型的迎客松、丛竹等,沿河布置仿真柳树、枫香树灯。由于状元洲四周江水清澈,水面宽阔,每日清晨或傍晚,不少游泳者在此畅游,又为状元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529

化成岩

      化成岩位于宜春市城区西郊、秀江北岸。山势从河岸平地崛起,海拔163米。洞幽石怪,以“清奥”见称,这里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悠扬清越,回荡在寥廓江天,城郊内外,清晰可闻,给人清静幽远之感。宋代诗人赵善坚有诗曰:“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故又有“化成晚钟”之美誉,为宜春著名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初湖西道守施闰章与袁州知府吴南岱亦唱和于此。此二人在《聊斋》胭脂一案中都是被歌颂的清官。 

      化成岩的名字来由,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汉代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5-1.png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这多少有些臆想。另一种说法则是因李德裕点化,成就卢肇等人的科举功名,为了感其恩德,取名化成岩。还有一种传说的就是王母娘娘生日那天,神笔马良把宜春化成岩画成一幅彩墨图,献给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看大加赞赏,满心喜欢。随即命仙女向宜春化成岩撒下无数的花朵,这一来,化成岩更加美丽,开始便叫花城岩。后来,人们说走了音,把“花”读成了“化”,花城岩便成了化成岩。这些传说都给化成岩披上了神秘色彩,更激起人们对它的向往。在刚走近化成岩时,迎面有一座大门,古典而气派,上书”化成岩门”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觉一股古朴之风迎面朴来。山中树木浓郁,小道静幽,花草丛生,鸟叫虫鸣。不时有一些石椅、石凳或古式小亭俺映在绿树丛中,微风吹来绿叶左右拽摆,颇有一番诗意。登上山顶,群山逶迤,隐现在一片轻烟柔纱之中,发源于罗霄山脉的秀江,蜿蜒曲折,似天边飘来。江面上银波粼粼,向东穿城而去,把市区分为南北两岸。山下田野一片广阔,此起彼伏的楼房,错落有致,有时农舍也会冒出一缕缕炊烟。夕阳西下,在浓浓的密林中折射出一丝丝金光。

      唐代宰相李德裕贬袁州长史时,寄寓于此。宜春学子时常上门拜访和求教,如邑人卢肇、黄颇曾执经问难,得益匪浅,后卢肇“词赋魁天下”,易重又连科点元。从此宜春学风鼎盛,人才辈出,化成岩更为后人所景仰。为纪念名贤,宋绍兴十九年(1149),州判汪立辰首先立祠供奉。元延祐年间(1314~1320),袁州路总管那海刻李德裕像于岩下石上,并建祠宇,题匾“知李”。明万历五年(1577),知府郑惇典又加修葺,增立山门,曰化成岩。自后还建立妙峰、仰止、振鹭、倚岩、翠霭、妙高、介休、语石、保安等亭轩于岩上,建高塔于岩顶,飞檐碧瓦,朱墙花栏。后毁于兵灾。清道光年间,袁州知府隆泰在东侧石壁上,又题刻“李卫公读书处”几个大字。

QQ图片20171123140434.jpg

      自唐以来,僧人亦在岩上建佛寺,曰开化院,又在岩下建惠明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开化复修,坐北朝南,依山面水,碧瓦朱墙,显得古朴雅致,代代香火隆盛,直至清康熙初年,一个叫念融的僧人又将其重修,袁州知府李芳春题额曰:“赞化裁成”,

QQ图片20171123140443.jpg

从此,佛寺便叫化成岩寺,一直延续至今。古化成岩寺正殿为古祠式,宽12.7米、深20.1米,前后两栋,中有天井,白砖泥瓦,风火垛子墙。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无斗拱、雀替。板门为油画彩绘,出檐短,前檐下有走廊。古朴雅致,富有地方特色。东侧敬业堂,四扇三直,普通民居式。西首面壁轩,两层砖木结构,四扇三直,角攒天顶。紧靠面壁轩西头,有一六楞普通塔,是僧尼圆寂后贮放骨灰之处。寺周还保存了天然图画、李卫公读书处等8块摩崖题刻。1985年秋,原宜春市政府拨款维修,修茸一新,恢复了原貌,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2月,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又把整个山岩拓宽划大,广植树木,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也重新修建了寺院,为仿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寺院主体建筑分建于上下岩,以石级相连,下岩目前仅建大雄宝殿,上岩依山而建有水观音亭、卧佛亭、法堂、云水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卧佛及十八罗汉为缅甸所赠。新建的寺庙高达四层,红墙黄瓦,面对秀水,背依岩体,雄踞山腰,甚为壮观。江西省佛教协会又分派僧侣十数众来寺主持佛事,寺也因之声名更著。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朝众踊跃。尤其是旧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传说中的观音纪念日,更是人流络绎不绝,寺门内外摩肩接撞,烛光照天,鞭炮成堆(集中燃放),盛况恐为历史上远所不及。

      进入21世纪,化成岩又有了新的规划,其重头戏是5-2.png在化成寺脚下又新建了一座大雄宝殿,围绕此宝殿还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形成一个新的佛教旅游风景区。如今香火更甚,游人如织。同样,在化成岩往锦绣山庄方向山脚下,也开辟了一个森林公园。该园是一个集观赏、健身、科普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充分体现森林生态。园内各类树种品种繁多,有47个科、120多个品种,还建有休闲茶楼、仿竹亭廊、假山、溪流、人工湖水景、中心广场、东汉画像石墓及植物迷官、自然博物馆等主要景点。广场的建设得到了上海市松江区的热情支持,捐赠102万元建设资金。为纪念宜春与松江区两地的友好情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森林公园命名为“松江园”。

      坐落于松江园内的宜春市自然博物馆,建于1998年5月,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立米,有馆藏品万余件。该馆分为自然资源馆、鸟类生态馆、动物生态馆、昆虫馆、植物资源馆和自然资源电教厅“六馆一厅”,是以展示宜春市野生动植物标本、矿物化石标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型博物馆,正式展出的标本达2000余件,且90%以上为真品。主要有华南虎、云豹、巨蜥、湾鳄、娃娃鱼、白肩雕、白颈长尾雉、丹顶鹤等珍品,也有南方红豆杉、水杉、伯乐树、香果树及宜春市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中华落叶木莲等珍稀植物的标本。该馆已被列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西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是以展示宜春市野生动植物标本、矿物化石标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型博物馆。5-3.png另外,2002年8月在袁州区下浦乡厚田村科学考古发掘的东汉画像石墓,墓向105度,主室为穹顶,呈正方形。门扉上雕刻有伏羲、女娲图案(传说伏羲与妻女娲为人类始祖),额枋上饰有龙纹,是江西省发现最早的画像石墓,填补了两汉时期的墓葬考古的空白。现移至化成岩森林公园松江园内。

      为迎接全国第六届竹博会所新建的“宜春竹文化博物馆”,也设在自然博物馆院子里。据介绍,竹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820平方米,分“竹乡·竹貌”、“竹源·竹史”、“竹文·竹艺”、“竹品·竹居”四个专题展区,馆藏实物与文献资料及影像图片等共1500余件。馆内最具宜春特色的馆藏珍品有: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大毛竹”、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大竹键盘”,大型竹雕刻作品“森林宜春”、竹皮纸绘制的《天工开物百科全图》长卷,以及工艺独特、技术领先、品种繁多的竹制家具和生活用品等。博物馆以展现竹的自然发展史与文化发展史为两大主线,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布展方式,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展示、声光电技术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呈现一个生动丰富的竹文化世界,并展示宜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松江园的对面,化成岩电站上游至拦河大坝段的秀江河河道中央又建有化成洲湿地公园。化成洲为一天然沙洲,全长732米,首端距拦河大坝45米,宽115米;尾部在电站厂房附近,宽217米,为首窄尾宽的楔行,面积9.6公顷。洲上植被以野生的灌木和草本为主,地面高差1.5米。

QQ图片20171123140511.jpg

      2004年,宜春市委、市政府为建设人文城市、生态城市,以及迎接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在宜春的召开,着手对化成洲湿地公园进行建设,铺装园路2115米,增建沙滩排球场、砼人行墩台、风筝比赛场地、码头及人行桥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保持化成洲原有的面貌,使化成洲成为人们休憩的天然生态园。

2726

宜春鼓楼

      宜春鼓楼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鼓楼,又名袁州谯楼。位于袁州区鼓楼步行商业街中央。据《袁州府志》记载,南唐保大二年(954)由袁州刺史刘仁瞻初建谯楼(普通的敲鼓报时用的城楼),当时是袁州府衙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袁州知州滕强恕进行了扩建改造,增加了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铁板、鼓角,有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候筹报时。把谯楼建成集测时、守时、授时功能为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敲鼓报时用的城楼了。明万历年间(1573~1620),袁州知府郑淳典又对天文台进行了修缮,不仅恢复了宋代滕强恕时代的旧貌,还将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唐朝)神像供在里面,据说袁天罡死后葬于宜春府衙西侧30步的地方。袁天罡是一位在很多古代神话小说、武侠小说描写得神乎其神能行云施雨、预测未来的异人,并精于相面术。据说,有一次武则天还在襁褓中,其服饰似男儿,被袁天罡一眼看中,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后来果然验中。他说袁州府地形象龟,要在宜春城区打凿龟眉、龟眼、龟鼻、龟腿、龟尾五口井,将龟形风水做活,如今城区留下的古井大多都是按他测算的方位开凿的。

      鼓楼是幢卷拱式横跨南北街道的高台建筑,6-1.png呈长方形,东西向,庑殿式,四坡顶,重檐,琉璃瓦,素面瓦当,抬梁式木构架,4柱一间,面阔5间,进深3间。高12.8米,面宽11.8米,南北长23.8米,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跨街卷拱洞宽4.3米,内高5.6米,东西卷拱洞上分别有阴刻楷书“鼓楼”、“余晖”四个大字。楼南北两端有长19.5米,宽7.6米的观天台。楼上制作有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漏箭、铁板鼓角等器具,并“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后来还补铸了唐代著名方士袁天罡研制的观天设备铜璇玑。还兴建了占地30亩的天文广场,复原制作了15件古代天文仪器,有预测地震的张衡“地动仪”,有观测天体位置的“浑仪”,有演示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有测定节气日期的“圭表”,有测定每日时刻的“日晷”(又称日规),有计时工具四级铜壶滴漏,还有一处利用人影测时辰的人体测时器,你只要知道节气,在有太阳的时候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就知道具体时间。

      1994年9月,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8位来自北京、南京及本省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宜春鼓楼再次进行了考察论证,认定宜春鼓楼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工作于一体的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遗址,最终确认“创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的袁州谯楼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比我国古天文学界原来一直认定的国内最古老的地方

QQ图片20171123135915.jpg

天文台遗址河南登封的观星台(约建于元朝初年,13世纪晚期)早76年,比国外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哈萨克斯坦境内现存的帖木儿帝国时建造的天文台(系15世纪初建立)早两个世纪。宜春鼓楼主要是采用“铜壶滴漏”等仪器来守时、报时和测时,其所测时间与现在钟表相比每天只差20秒。古天文台以砖石筑台,台高12.8米,占地总面积780平方米,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π”形布局,东西两拱上端各阳刻有“鼓楼”、“余晖”四个大字。现存房屋六间,楼柱二十四根,均歪斜,东八柱、中八柱往东歪,西八柱往西歪,但楼顶平整,数百年不倒,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和奇迹。

      宜春鼓楼曾先后多次重修,才使其独特的风采保留至今。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匾曰:迎曦楼。清康熙和乾隆年间重修楼西,新额曰:余晖。清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修。1983年确认为江西重点文物保护,1984年省文化部门拨出专款整修如旧,2005年鼓楼步行街改造,鼓楼再次重修,并扩建成鼓楼广场。1984年5月30日,鼓楼列为宜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3日,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3609

酌江风景区

      酌江风景区位于袁州区三阳镇境内,距宜春市城区18公里。根据景区的形态,分为“白龙洞”、“酌江洞”、“水上基地”、“石林”、“果园”等五大景区。每一景区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型,又与其他景区相辅相成,是最具典型性的岩溶地貌,组成罕见的喀斯特景观。“酌江山水画,溶洞自然诗”这是对景区的真实写照。

   “白龙洞”是三阳境内发现的一处一亿多年前的石灰岩溶洞奇观,是酌江风景区王牌景点之一,也是最长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因洞内曾有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在此居住的传说而得名“白龙洞”。“白龙洞”全长2118米,流水潺潺,水质清澈见底,水底群鱼游弋,并可乘船游览。“白龙洞”洞府大气磅礴,擎灯火俯瞰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奇异无比,一排排数不清的白色钟乳石似冰柱闪闪发光,无数圆锥形的石笋也挺立向上,成为各种形状的石柱。以及一柱擎天、琼浆玉液、玉猫护洞、千年太平钟、神龟迎客、天赐神物、佛祖传经洞、仙翁观瀑、马良神笔、锦上添花、天上人间、一线天、欢笑弥勒佛、神龙赐福、以及根据九龙传说而修成的“九曲桥”等近百处景点,绚丽多姿、玲珑剔透的奇特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熊猫宝殿”堪称绝景,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被称作是熊猫的“活化石”,乃是镇洞之宝,是古生物进化的活教材,因而极具科研价值,申报过奇石保护。

QQ图片20171123135437.jpg

      整个洞内四季流水潺潺, 因洞长且庞大,又有多条地下阴河贯穿,并有多处与洞外相通,洞内冒出习习凉风,空气清新舒适,所以可乘船游览,溶洞中阴河流出的水汇为多处深潭,星罗棋布,有“三峡奇景”之称,浅则几米,深则可谓“无底洞”,深潭里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鱼类,这些鱼长得肥大,味道鲜美,潭中早晚雾气朦胧,让人感觉如临仙境,明河暗流,深潭溶洞,又有鱼儿嬉戏,组合成了绝妙的水路溶洞迷宫.洞内幽静曲折,奇景怪石,小桥流水,游船荡漾,让人留恋往返回味无穷, 被游客誉称为“中国惟美水路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

   “酌江洞”是1986年开放的,整个洞府最大的特点是,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造型各异。“酌江洞”还是一个处于旺盛的发育阶段的溶洞,也是目前国内已开发的溶洞中最年轻的溶洞之一,根据地质学家的考证,钟乳石一百年才能生长一厘米,而“酌江洞”钟乳石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十多年就能生长一厘米了,洞内80%的钟乳石都“洁白如雪,质纯似玉”,地质专家们对酌江溶洞群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极高。“白龙洞”和“酌江洞”又称“地心之门”,由于地心之门连接地表与地心,洞内常年恒温,一年四季温度均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

QQ图片20171123135446.jpg

      酌江溶洞漂流,游客可以享受美仑美奂的灯光效果。欣赏地下特有的钟乳石美景,感受地下河漂流的美丽。在这里可以观琼瑶仙境,赏地下奇观,玩暗河漂流,尽情感受惊、险、奇。

      酌江水库建于1958年,是国家的中型水库之一,四周有九狮拜象之地貌,属武功山山脉,群山环抱、景色迷人、湖光山色、美观画卷。当你登上坝南桥头堡观景亭,湖中鱼船穿梭如织,两岸青山松柏苍翠,令人赏心悦目。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旅游,总库容量1175万立方米。水面面积800亩,可进行水面游船娱乐、钓鱼、露营、烧烤等商务旅游,度假、休闲、越野等系列活动。自开发以来,酌江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的酌江溶洞景区,集雄奇、壮美、典雅为一体,风景区除了游洞观景外,景区溶洞外还有水上游乐基地、垂钓、小木屋和农家休闲。“身处酌江,享受自然”,景区的农家菜,土特产品和洞外的果园,把你引入一个绿色天地之中;原始的捕鱼方式和水上娱乐基地把你带回童年的乐趣之中。

2377

靖安三爪仑风景区

      三爪仑风景区位于靖安县境内,景观绮丽、气候宜人。主要自然景观有倒天崖、秤钩崖、通天崖、白水洞瀑布、洪屏胜地、狮子口、仙女浴池等。其中以倒天崖、秤钩崖所在地骆家坪最为突出,面积1333公顷。区内不仅景观奇特,而且有大片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被批准列为自然保护区。骆家坪划分为中心游览区、树木园、森林野趣区、野营区、狩猎区、管理区等六个区。中心游览区又分为水上活动区、垂钓区、大草坪区、森林浴区、盆景园、竹类园使之成为集游览、疗养、避暑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QQ图片20171123134649.jpg

倒天崖高50米。宽30米,悬耸于峡谷之中,崖顶平坦、长10米,宽3米。伫立崖顶,云蒸雾绕,变幻莫测,恍如人地倒置;远眺良山万顷,炊烟袅袅;近瞰峭壁深谷,林海茫茫;左顾秤钩崖,泥牛入海,玉兔下凡;右盼无字碑,双鲤上树、巨龟巡山。洪屏狮子口四周峰环如屏,怪石磷峋、陡壁悬崖,状如雄狮俯卧。百里山场之水汇集此处。汇水经峡谷奔流而下,形成五叠瀑布。一叠下食石洞,可容10余人,传为仙女更衣处;二叠下有10余个圆形石池,池直径2米许,呈品字形,传为仙女浴池;三叠处有吊崖,高10余米,瀑布飞泻入潭,潭中有怪石横附潭壁,晶莹透亮、状如新月,日光下澈,异彩夺目,传为仙女失落的浴巾幻化而成。吊崖之下,绝壁千寻,四、五叠瀑流腾空直泻,潭深莫测。

      白水洞林木茂密,山水环绕,4米宽的瀑流由40余米的高处飞流立下,白练垂空、喷珠溅玉,坠入潭中,空谷传音,声震如雷。瀑顶有一巨岩,状如风帆,迎风屹立,十分壮观。此地还是当年红军第十六、十七师浴血奋战之地,附近还有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遗址。小湾水库为近年建成,水上风景独好,四面青山环抱,水中有小岛点缀,波光粼粼,一碧万顷。春天赏景,山花烂漫;夏暑泛舟,碧波荡漾;秋高气爽,水天一色;严冬霁雪,银装素裹,四季如画,情趣盎然。有水上泛舟、小岛揽胜、橹崖风光、丁坑口观景台等景点。

      宝峰古寺是海内外著名的唐代佛教禅宗高僧马祖道一的圆寂地。马祖道一是著名的高憎,其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宝峰古寺的主要景点有马祖塔亭、古柏、直河漂流、焦坑瀑布、大梓河风光等。宝峰寺是一处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作为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每年有日本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游客游览,并在此求神拜佛。

QQ图片20171123134700.jpg

      北河是从宝峰经太平洲至大梓的一段河流,长约8千米,河道迂回曲折,流水潺潺,树影婆婆,两岸苍岩壁立,茂林掩映,河洲断续,怪石嶙峋,风景如诗如画。

      况钟园林位于县城城郊东门,园内花木繁茂,亭台水榭,掩映其间;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主要景点有狮山仰贤、余猴跃涧、竹林留梦、踏雪寻梅、仙洞览胜、双龙喷水、湖心赏月、松林听鹤、叶底藏春等十多处。

三爪仑处九岭山脉东麓,因其三条支脉呈“爪”字形走向,且地势险要而得名。8-1.png景区总面积193平方公里,由北河、宝峰寺、盘龙湖、骆家坪、虎啸峡、观音岩、白水洞、金罗湾等八大景区和况钟园林、雷家古村两个独立景点组成。景区森林覆盖率95.7%,生态环境一流,全国名列前茅,有“绿色宝库”之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立方米以上,空气清新,全国罕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又有“天然氧吧”之称;年平均气温13.7~17.5℃,舒适宜人。景区内层峦叠障、林海茫茫、古木参天、怪石密布、清潭飞瀑、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有国家级景点93处,其中一级景点10处,二级景点36处,三级景点47处;1500米以上山峰13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100余座,最高峰九岭尖为1794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3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维管束植物1805种。有碧波荡漾、山环水绕的盘龙湖、有碧水映林、绿影婆娑的北河、巨藤悬挂的千年古樟林、巍峨峻拔的天崖山、曲径通幽的南山幽谷、景致奇特的神仙谷、群瀑相连的观音岩、怪石林立的虎啸峡、峰环如屏的洪屏狮子口、吐珠溅玉的白水洞瀑布、形象逼真的仙女浴瀑布、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翠竹密布的太平洲,全国仅有的两个地下发电厂之一罗湾地下战备电厂工业观光基地,还有滩多水急、平均落差100余米的原始森林激情漂流,悠闲自得的竹筏漂流,高速飞驶的摩托艇兜风,冲泻而下的高山滑水,纵车飞驰的凤凰坡滑草,凌空飞越峡谷的溜索等娱乐项目;以及采野果、摘椪柑、观赏娃娃鱼、登山探险、帐篷露营、篝火晚会、风味烧烤等。

      境内四季分明,不同景区因海拔高度及下垫面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各景区的四季起止时间不一,持续天数不等,低海拔景区夏季长,冬季短,高海拔景区冬季长,夏季短。按照候温季节划分法,海拔79m的况钟园林景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68、l15、60、122天。

      三爪仑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宝峰古8-2.png寺为唐代佛教禅宗马祖道一弘扬佛法的道场和珍藏舍利圣地。靖安县历代名人辈出,是明代著名清官况钟,礼部尚书、江西十大才子之一李叔正,清代《白香词谱》作者舒梦兰的故乡,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刘慎虚隐居地。他们都以其道德风范和名篇佳作流传于世。还有清代古花桥、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上百处古遗址、古建筑、革命文物。北河漂流是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首批开发的精典旅游项目,漂流河流被我省导游基础知识教材称为最有前景的漂流开发河段。距靖安县城20公里,上起千年古刹宝峰寺边缘的太平洲旁,下至风景秀丽的大梓河。全程12公里,落差近100米,乘筏漂流而下,历时4小时,亦可漂半程,在直河古渡口上岸,历时2小时。

      碧波荡漾的湖面,各具特色的岛屿,纵横交错的港湾,沿岸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幻莫测的湖光山色是该区的主要特色,此间可垂钓,可游泳,可水面泛舟,可登岛揽胜,可避暑度假,还可坐上风驰电掣的快艇去体会那种步移景异的绝妙感受,是进行自然山水观光游,水上休闲娱乐游的好场所。

      虎啸峡位于噪都镇港背电站下游,至三爪仑乡络家坪景区,全长约8公里。峡谷两边悬崖壁立,无道可攀,长峡曲折幽静,水流湍急,两岸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峡内怪石嶙峋,出神入化,景色十分迷人。景区内有虎啸峡峡谷漂流,惊险刺激。

1580

靖安中部梦幻城

      中部梦幻城坐落在素有“中国娃娃鱼之乡”美誉的靖安县城,是中国首座以梦幻元素为特色的高级休闲度假旅游区。按照旅游产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及其空间布局,中部梦幻城完美划分为“六区一中心”:即少儿梦幻天地区、大众休闲度假区、森林生态涵养区、山地风华颐养区、高端度假会所区、远期发展预留区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项目占地面积近5000亩,总投资20亿。目前,项目已实际进资达6.6亿元,已建成豪华转马、古堡探险、恐龙世界、5D影院、太空漫步、凤凰餐厅、海狮表演馆、半岛垂钓中心、虎园景观、岁寒三友景观等几十个精彩项目。

      中部梦幻城开发建设中,聘请国外园林专家进行现场规划设计,以高起点、高品位、极具个性化的开发新思路,突出环保性、生态型,启发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实现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全力打造一座国家AAAAA级休闲度假区。全球首座外形独特的宝葫芦吉祥塔,塔内乘坐电梯可观赏到靖安及周边市区的美丽风光,宝葫芦吉祥塔正在申报吉尼斯纪录,它将以世界之最

QQ图片20171123114837.jpg

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比过山车更神秘的矿山车带您进入神秘奇特的山洞,让您领略慑人心魂的地心之旅;海洋水族表演场海狮优美的动作、灵活的体态、滑稽可笑的表演,让你不得不捧腹大笑,亲身感受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喜悦;充满异国风情的荷兰风情园,让您流连忘返,心驰神往;踏入江西最大的恐龙园区,让您回到两亿年前,与恐龙亲密接触的侏罗纪时代;充满情趣、惹人开怀的海狮互动表演让您一饱眼福;野生养殖基地有我国独有的红腹锦鸡(又名:金鸡)、还有从美国引进的七彩山鸡等多个有极高滋补、保健、美容价值的珍贵品种;精彩奇幻的5D影院将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观享受,让您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众多特色项目,带您走进欢乐的梦幻之旅!

      中部梦幻城被列入江西省重大项目,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被省文化厅评为“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由国家农业部主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东赛区设计创意银奖”,获得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

      2013年3月,靖安中部梦幻城顺利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4A级景区称号,成为靖安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主要景点介绍:

      1.恐龙世界,踏入江西最大的恐龙园区,时光穿梭到两亿年前,让您近距离触摸侏罗纪时代。

QQ图片20171123114847.jpg

      2.矿山车,比过山车更刺激的矿山车带您进入神秘奇特的山洞,让您领略慑人心魂的地心之旅。

      3.豪华旋转木马,欢快的音乐,五彩的木马,旋转的时光带您回到那撒落满天笑声的童年。

      4.婚礼教堂,钟声敲响,开启浪漫之行,执子之手走过铺满花瓣的红毯,在这一个庄严又神圣的幻境里上帝与您共同见证与子偕老的爱情。

      5.古堡探险,这里是魔兽的聚集地,走进神秘、惊险的古城堡,一连串的奇遇故事将连环发生。

      6.影院,精彩奇幻的5D影院将给您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观享受,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吧。

      7.海狮表演馆,充满情趣、惹人开怀的海狮互动表演节目,让游客走近海狮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和喜爱海狮。

      8.锦鲤观赏,五彩缤纷、色泽艳丽并享有“会游泳的艺术品”之美称的日本锦鲤,让您轻松享受享到人鱼交流的快乐瞬间。

      9.和平鸽广场,亲近自然,让心情与白鸽一起飞翔。伸手迎接和平鸽的亲密接触吧。

      10.梦幻山谷,人在洞中行,水自天上流,奇洞异石,如梦如幻,让您叹为观止。 

      11.荷兰风情园,微风轻拂,风车转动中飘溢着郁金花香,充满异国风情的荷兰建筑让您仿佛置身于荷兰小镇。

QQ图片20171123114857.jpg

      12.宝葫芦吉祥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球首座外形独特的宝葫芦吉祥塔,塔内观光电梯可360度揽尽靖安及周边市区的美丽风光。             

      13.半岛垂钓中心,晨曦中,夕阳下,坐看云卷云舒,盈盈一水间一根鱼杆联接与山水的对话。

      14.遇仙湖,据说八仙云游四方,每年都会来此相聚,民众为了能够遇见仙人,常来此湖畔,故得名遇仙湖。

      15.凤凰餐厅,古朴典雅的装饰让舒适惬意、宾至如归的感觉洋溢于心;至纯至珍的佳肴让您回味无穷。

      16.野生养殖基地,有我国独有的红腹锦鸡(又名:金鸡)、还有从美国引进的七彩山鸡等多个有极高滋补、保健、美容价值的珍贵品种。

      17.聚虎岭,虎虎而生威,形态各异的东北虎雕齐聚一山,可谓卧虎藏龙而虎啸生风。

QQ图片20171123114906.jpg

      18.杨梅谷,夏至杨梅满山红,碧叶簇拥着红果,迎面扑来的大地气息让往来的游人久久心醉忘了归程。

QQ图片20171123114914.jpg

      19.水上游船,轻风拂来,碧波荡漾,踏舟畅游,水花四起,无论是热闹欢腾还是宁静悠然,那都将给您带来无穷的欢乐。

      20.岁寒三友,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青松翠竹迎春至,白雪红梅送福来。你瞧,连白鹤也忍不住飞落这景色优美的画面中。

      21.疯狂卡丁车,飞速的快感,华丽的漂移,邀上你的好友来一场精彩时速的对决。

      22.鳄鱼岛,你一定钓过鱼,但你钓过鳄鱼吗?在这里,我们让您如愿以偿,让您领略惊险刺激的鳄鱼垂钓。

      23.山谷烧烤,想体验别具不同的野外烧烤吗?让我们走进神秘山洞中去感受烧烤带来的乐趣。

      24.梦幻百果园,远离喧嚣都市,尽享田园乐趣。走进集椪柑、板栗、翠冠蜜梨、杨梅等果树为一体的梦幻百果园,惬意地享受采摘给您带来的快乐吧!

1730

奉新萝卜潭风景区

      萝卜潭风景区是奉新县风景名胜区,面积7.8平方公里,位于奉新县罗市镇境内。景点有:果林拾趣、桃谷幽境、江南第一瀑布群、千年古树芭蕉园、霜枫晚秋、梅垅冬韵、宗寺静心、青恋览胜。景区内有大小瀑布20余个,全长约3.5公里,这就是著名的江南第一瀑布群——萝卜潭瀑布群。瀑布群由八潭八瀑组成,瀑下是潭,潭下是瀑,一瀑一潭,潭瀑相连,每瀑独具特色,雄伟壮观。水韵浓厚,美不胜收。

      远远望去:瀑布叠飞而下,或宽或窄,宽如玉带垂地,窄似碧柱顶天,声播如雷,轰鸣作响。或雨或雾,雨为水石相激而溅,雾是水珠随风而荡。潭水澄澈如镜,两岸青山倒映水中,云雾绕崖,气象万千,雨后日出时,见瀑布水雾现彩虹,甚为奇妙,令人赞不绝口。

      从第一潭到第八潭直线距离约500米。八个潭形状各异,或深成浅,或圆或扁,四季碧水蔚蓝,鱼虾嬉戏;最大的潭潭面700余平方米;八潭各有不同,或飞流直下,或涓涓细流,最大的瀑布横面约12米,落差约15米。瀑布口如骆驼锁喉,水从驼谷流出,进入石底平涧,前有二石耸立,一方一尖。方如玉皇大印,又似玉环沐浴之礅;尖如飞来金塔,又似西施浣沙之石,鬼斧神工,妙趣横生。 10-1.png

      八潭之间岩石多奇,似人似物,天雕地造,形态逼真,或如大象饮水,或如水牛戏波,或如鼋鱼钻沙,或如群蛙齐鸣。石下有草,石顶有棘,石涧两边山峦巍峨,满目葱茏,杉林处处,楠竹片片,古松点点,花树丛丛,奇花清香扑鼻,异树虎踞龙盘,令人回归自然,心旷神恰。无论站在哪个潭边,有如进入仙境一般,流连忘返,令人陶醉。沿着瀑布拾级而下的坡梯,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遮去了阳光,留下的是林荫小道的清凉和花草沁人心脾的淡淡幽香,丝毫感觉不到酷暑的炎热。

      第一潭第一瀑”哗啦、哗啦”的流水,清澈而晶亮,溅起来的水花,清凉而美丽。水声也仿佛是一首美妙的音乐,经久不息地回荡在蓝天和密林深处。迈上一点就可以看见大石头上的大脚印,据说是八仙给王母娘娘祝寿经过此处留下来的,不妨也去踏踏仙印,吸收吸收仙气。二潭宛若游龙落浅滩,拼命的挣扎,做生死搏斗,溅出片片水花,疑似仙女散花,让你体念一下“繁花似锦”的境界。三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感觉飘飘欲仙,落差形成的水汽扑面而来,凉风徐来,仿佛与自然成了一体,不需要区分到底你还是自然了,身临其境已经无法自拔了。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潭中的彩虹,阳光、水花构成的彩虹,让你惊叹自然奥妙无穷,佩服造物主的神力。黄果树瀑布是宽而高,声如雷动,震耳欲聋,而这里的三潭声若洪钟,后劲十足,滔滔不绝,两者是各有千秋,不过这个还具备庐山瀑布的精髓,让你不去庐山也可体验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境。三潭过后,攀上一个十分陡峭的斜坡,就进入了四瀑、五瀑……,六潭水中有块方石,正方形若官印,一下子仿佛让你从梦幻般的仙境里,回到了现实。总之,从第一潭到第八潭直线距离约500米,蜿蜒台阶2000多步,已被誉为“江南第一瀑布群”;八个潭形状各异,或深成浅,或圆或扁,四季碧水蔚蓝,鱼虾嬉戏;最大的潭潭面700余平方米;八潭各有不同,或飞流直下,或涓涓细流,最大的瀑布横面约12米,落差约15米。瀑布口如骆驼锁喉,水从驼谷流出,进入石底平涧,前有二石耸立,一方一尖,方如玉皇大印,又似玉环沐浴之礅;尖如飞来金塔,又似西施浣沙之石,鬼斧神工,妙趣横生;又潭水清澄如镜,两岸青山水雾中映现彩虹之景,其为奇妙,令人赞不绝口。八潭之间岩石多奇,似人似物,天雕地造,引人遐想;形态逼真,或如大象饮水,或如水牛戏波,或如鼋鱼钻沙,或如群蛙齐鸣。石下有草,石顶有棘,石涧两边山峦巍峨,满目葱茏,杉林处处,楠竹片片,古松点点,花树丛丛,奇花清香扑鼻,异树虎踞龙盘,无论站在哪个潭边,有如进入仙境一般,令人陶醉,久久不肯离去。10-2.png

      在距萝卜潭26公里处,还有一处著名景点九仙汤,位于奉新县澡溪乡西北部山区,传说九仙女下凡常在此沐浴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乡境内5万亩毛竹林盘垣于大山两侧,四季蓊郁,翠绿欲滴。九仙温泉犹如天地孕育的一颗明珠镶嵌于此。九仙温泉历史悠久,可追溯北宋1200年前,后几经战火,于清代道光年间重建,至今重建时捐资碑文尚在。泉有两股,一阴一阳,阴泉水温保持在26℃,阳泉为57℃,也称之为“温泉”、“沸泉”,两泉相距不过50米。泉池上有亭,亭四周绿柳成围,每当春夏之季,絮飘似雪,叶卷如眉,柳浪闻莺,游丝织锦,芳草鲜美,别有风味。水质为硅氟医疗矿水,富含硫磺,可治疗多种皮肤顽疾,对调节身体机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九仙温泉周围不仅风光怡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古文化所赋予的美丽传说,更令人浮想翩翩。

   “后羿射日”、“和尚盗宝”、“九仙女下凡”、“张天师与九仙女斗法”等,奠定了九仙文化丰厚的底蕴。山区自然风光和客家文化的挖掘,将进一步扩大九仙汤人文效应和旅游影响。

QQ图片20171123114334.jpg

历代名人墨客常来此游历,浴后题咏很多,其中以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赋诗最为有名:“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道途阙十方,飘杓汲万古。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据《太平广记》、《神仙传》等古籍中记载,西王母最少有二十三个女儿,其中能查到身份的有两个,一个是西王母的第二个女儿云华夫人,另一个是小女儿太真王夫人,为西王母第二十三个女儿。后人认为西王母只有七个女儿(即七仙女),其实西王母另外至少还有十六个女儿,所以九仙女沐浴不足为怪。

2053

宜丰官山自然保护区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官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建区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处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宜丰、铜鼓两县境内交界,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总面积11500.5公顷,其中核心区3621.1公顷,缓冲区1466.4公顷,实验区6413.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4°45′,北纬28°30′~28°40′。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幽谷迭翠,奇峰峥嵘,怪石嵯峨,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景色宜人,既是野生动物栖息的王国,也是人们科考、游览、度假、避暑及疗养的好地方。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3),农民起义领袖李大銮以九岭山区腹心区域李家屋场(今官山自然保护区东河保护站所在地)为根据地,揭竿而起,汇集起义队伍达8万多人,官府调集军队多次进行围剿,历时数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尔后,皇帝下旨把这一带列为禁山,不准平民百姓在此居住营生。从此,人们称它为“官山”。因而,官山已有400多年的封禁历史,加上险峻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素,使得许多生物在此得以保存和繁衍。1975年,原宜春地区农垦局(今宜春市林业局)在官山林场划定1200公顷面积,建立“宜春地区官山天然林保护区”,是江西省第一批建立的3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1年3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466.7公顷,是江西省首批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07年8月1日,官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QQ图片20171123113130.jpg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保存完好,不仅有参天古树,还有奇花异草:不仅有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水、悦耳动听的幽谷泉声,还有气势磅礴的山涧飞瀑;成群的野鸡、欢快的小鸟、活泼的猕猴,真是可爱无比。那陡峭的山峰和悬崖,千姿百态的怪石,更能激发攀登者和探险者的浓厚兴趣。景区内山峰绵延起伏、云雾飘渺,常常让游客有如临仙境之感;石花尖的喷薄日出十分迷人,落霞美丽,常使游客流连忘返。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公园,区内有世界性四纪冰川遗迹及其遗留的原始森林,有“活化石”穗花杉群落,有古老木兰科植物含笑群落,有遮天蔽日的千亩麻栎群落,有以奇石居称11-1.png的麻姑尖、石花尖、莲花尖、雪花尖和罗汉尖等五个山峰;五马奔 槽,有五坡五谷直指官山莲花尖,就象五匹骏马在奔跑;还有百亩高山云锦杜鹃林、西河绿色走廊;鸡公屋和龙坑观鸟,白颈长尾雉和黄腹角雉的美丽身姿引人注目;东河保护站,猕猴与人和谐相处,乐不胜收;回龙卧子潭上波光粼粼,故事传奇。徜徉在这个充满神奇特色的绿色世界里,可以给游客以无限的情趣和遐想。

      官山自然保护区不仅自然风光迷人,人文历史景观也十分丰富。有许多景点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神奇的故事。如聚义厅、结拜亭、点将台、五将祠、“天子李大銮”石刻、李母墓、石棺材、九娘池、梳妆台、眼十日池、问龙卧子潭、子母石等景点都是自然和历史韵味的完美结合,也是当年李大銮领导农民起义造反,敢于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历史见证。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科考的理想场所。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2344种,脊椎动物300余种,昆虫16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穗花杉、银钟花、长柄双花木、伞花木、香果树、野大豆、花榈木、凹叶厚朴、闽楠、毛红椿等200余种;珍稀动物主要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    黑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短尾猴、豺、白鹇、勺鸡、仙八色鸫、小鸦鹃、穿山甲、鸳鸯、虎纹蛙、硕步甲等,再加上猛禽、蝴蝶及其他珍贵昆虫,共有几百种。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重点公益林,也是省环境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不失为一科考旅游及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人文景观有:麻姑庙、点将台、将军屯、九娘池等多处。

      植物群落有:南方红豆杉群落、乐昌含笑群落、穗花杉群落、云锦杜鹃群落、千亩麻栎林群落、长柄双花木群落、香果树群落、巴东木莲群落等数十个,还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区、植物标本园、生态科普宣传馆、方竹园、高山杜鹃园、原始森林等保护园区。11-2.png

      自然景观有:双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龙卧子潭、子母石、参天石、石龟望海、雷劈石、五马奔槽、罗汉石群、猴洞、青龙埂等20余处。

      官山自然保护区风光迷人,漫步徜徉,郁郁清风扑鼻而来,一年四季花香鸟语,动物戏耍自如,海拔1480米的麻姑尖和1445米的石花尖在晴天丽日之下,犹如出浴少女飘逸。这里不但是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观赏及避暑的好地方,而且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

1756

铜鼓天柱峰森林公园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赣西北铜鼓县,总面积1051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境内青山绿水、森林郁蔽、丹霞红岩、群峰耸翠、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良好。12-1.png 

      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天柱峰景区;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景区;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景区;万树千花、群林争翠的龙门崖景区。公园内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因而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公园境内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丹霞红岩、群峰耸翠,温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很好,被誉为“天然氧吧”,是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天柱峰景区;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景 区;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景区;万树千花、群林争翠的龙门崖景区。独特的丹霞地貌几经岁月的砥砺、雕琢,处处无不奇峰突兀、壑深谷回、气爽水秀、曲径通幽。“修江第一峰——天柱峰”、“九龙瀑布”、“万笏朝天”、“铜鼓石”、“七重门”、“聚仙亭”等胜景铸就起天柱峰“绿色”旅游的骨架。在这里,毛泽东亲自燃起“秋收起义”的圣火,彭德怀、何长工、宋任穷、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秋收起义纪念馆、毛泽东旧居——肖家祠、排埠万寿宫等一大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犹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辉映出天柱峰“红色”旅游的灵魂。森林公园内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因而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

QQ图片20171123112548.jpg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策源地——铜鼓县的东南部,公园总面积10512平方公里,与320、105国道、浙赣、京九铁路相接,东至南昌约180公里;西至长沙约150公里;北至武汉约280公里;南距宜春约12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阿港高速公路横穿公园境内。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在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是避暑的理想胜地。

      境内山高林茂,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4%,居江西省前列。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共有野生动物1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省级保护动物46种;有原生木本植物53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13种,省级保护树种31种。园内还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矿泉资源和“冷泥”资源。公园由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九龙湖;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万树千花、翠竹摇曳的龙门崖;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四大景区组成,共有景点76处,其中人文景点32处,自然景点44处。公园内独特的丹霞地貌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处处奇峰突兀、壑深谷回、气爽水秀、曲径通幽。

1512

万载竹山洞风景区

      竹山洞风景区位于万载县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距宜春市42公里,距沪瑞高速宜春入口40公里,距南昌市170公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竹山洞风景区2006年9月作为江西溶洞的代表荣获“江西十大特色美景”称号,2007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区有四大地质奇观:长达4000米的地下长河型溶洞、4000多亩的石林群、约4公里长的特大山体卧佛和温泉。在三平方公里内同时拥有四大地质奇观的景区,在全国实属罕见。目前石林和温泉正在开发中,溶洞和卧佛已经对外接游。景区另有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625平方米的古来稀有机养生休闲山庄。竹山洞风景区是集休闲、度假、会议、拓展、健身(养生)、地质科普科考、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休闲观光胜地。

      世界最古老的地下长河型溶洞之一的竹山洞,全长3985米,是天然的具有典型喀斯特地13-1.png质的地下溶洞,堪称华东第一地下长河。洞水相依、千姿百态、光怪陆离,为天然避暑胜地。洞口石壁上至今还依稀可见历代朝廷命官、文人墨客留下的“泽济万民”、“应感潜心”、“竹山古洞”等谒神碑刻。它南北各有一个洞口,洞口一水逶迤自南而北,钟乳丰富,形神貌异。水随石而转,石因水而活。水石交辉,透溢着万千灵气,民间流传的故事烩灸人口,更为此增添了一缕神秘的色彩。清朝有个文人叫张鏊,写过一首《暮春游竹山洞》的诗,开头两句就是“怪石层岩护竹山,洞门虚敞几重关”,充分说明竹山洞很早以前曾满山是竹,竹山洞因此而得名。竹山洞的特点:洞奇、水秀、石怪、色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塑艺术精品。竹山洞是人间仙境,洞内迷人的景观使人留连忘返,水滴石高的秘密让人惊叹不已。它洞口宽大,穹顶高耸,曲径通幽,洞中有洞;洞内长河清澈见底,忽滩浅流急如万马奔腾,忽潭深水静似天镜普渡众生;无数钟乳似天帷,众神如人间苍生,形真意切,栩栩如生;洞壁岩石缤纷五彩,时晶莹剔透白如玉,偶万紫千红紫如嫣,蓦然间岩黑如黛,再回首石黄如金,俨然人间天庭,千年龙宫。洞内恒温18℃,冬暖夏凉无寒暑,实为人间御寒避暑之胜地。竹山洞风景区主要景点有:

QQ图片20171123111847.jpg

      竹山洞石笏石林:堪称世界石林之祖,面积巨大,雄伟壮观造型独特,可观性强。据专家考证,溶洞和石林地质年代均为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5亿多年。堪称世界石林、溶洞之祖。

QQ图片20171123111855.jpg

      天马山山体卧佛:全国最长的山体自然风景,位于万载县马步乡寨下村村部后面,离竹山洞仅2公里。大佛全长达4000多米,气势非凡。从村部对面的一公里处观赏,大佛似睡未醒,栩栩如生,其头部微往右偏向宜春市方向,头上整齐的发束,宽阔的前额,隆起的眉骨,挺直的鼻子,微张的嘴唇,端正的下颌,下凹的颈部,丰满的胸腹以及斜向上抬起的下肢,无不线条流畅,清晰可辨,确实令人惊叹。整座大佛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天然风景区。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为竹山洞风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鲁塘温泉:品位独特的温泉,位于万载县竹山洞风景旅游区的马步乡宝石村,距县城约7公里,离竹山洞约3公里。流量为每秒30升,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可饮可浴,水温达31度。水色透明,无色无味。

      休闲山庄:古来稀有机养生山庄,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625平方米,按照涉外宾馆规划建造,含主楼一幢、娱乐中心一幢、别墅15幢、青绿屋11幢的古来稀有机养生休闲山庄。山庄供水、供电、程控交换机、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等配套设施齐全,是旅游区内规模大、设施好、档次高,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会议于一体的花园式宾馆。

      寿星指路:此景点为竹山洞第一景观,正面看去,一位活灵活现的老寿星正手捧仙桃在笑盈盈地望着你,他光秃的头顶,眼角长眉高挑,下巴长须飘飘,左手端一只硕大的仙桃,右手拄着龙头拐杖,形象极为逼真。据说,若你是有缘人,无论你心中有多少解不开的疙瘩,想不明白的事情,只须向仙翁顶礼膜拜,便能和他心神交汇,心意相通,仙翁也会为你指点迷津,让你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阡陌良田:据说是龙王爷女婿农耕之处。这里有良田百亩,南北为“阡”,东西为“陌”,阡陌纵横,宛若人间田园。其实,这些状似梯田的坑坑洼洼是因为含有碳酸溶液的水长期冲刷,侵蚀而成,此景点奇妙之处是,每到年初,此处积水甚多时,人间便会水灾为患,反之则是天下大旱,颗粒无收。

      金牛回首:一块巨石横亘在路中央,形似一头大水牛卧在草地上,歪着头,悠闲地饮水吃草。其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牛头上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这块巨石历经千万年才成牛形,颇有灵气。晦气的人见了此牛便能时来运转,商界人见了此牛便会财运亨通。

      竹山洞“三关”:竹山洞流传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此洞潜伏着一条巨龙。它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有一年,秋旱连绵,禾苗干枯,十里八乡农民齐集竹山洞前向神龙求雨,谁知他全然不理,道法高强而且富有正义感的“龙眼道士”,便率领众灾民打进洞去,神龙大怒,引发大水。“龙眼道士”施用法术搬来巨石,又将手中法器“米筛”和“令尺”先后抛入水中,总算挡住了大水,滔滔洪水变成涓涓细流,灌溉洞外万顷良田,这就是“令尺关”、“米筛关”、“乱石关”,号称竹山洞“三关”。

QQ图片20171123111906.jpg

      千佛崖:此处三十米长的悬崖上,布幔低垂,红烛高照,神佛成排,有菩萨,有罗汉,有仙姑,有道童,故名“千佛崖”。佛光烁烁,香气缭缭,似能听到佛的低语,神的启示,如梦如幻,宛若佛界仙国一般。

竹山洞还有其它景点:“龙女香闺”、“施礼滩”、“神龟出浴”、“海市蜃楼”、“雪松临水”、“石琴飞瀑”等。

      竹山洞风景旅游区颇具特色,万载县政府已批准竹山洞景区为旅游开发区,区内包括竹山洞、竹山洞森林公园、石笏旅游度假村,规划面积4000公顷。竹山洞风景旅游区已逐步建成综合性、多功能、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田园旅游、度假旅游、娱乐旅游胜地。

1711

袁州北坛古村

      北坛古村属袁州区洪塘镇所辖,为明末清初古村落,此处群山环抱,溪水潺潺,风景优美。全村村民皆姓易,为唐代江西第二位状元易重后裔,村号因此定为重桂堂。据该村老人介绍,明末清初年间,村里很多人远走武汉等地经商贩卖茶油、夏布,发家致富后回村里相继建起了48栋大宅,宅院内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美,至今仍有20多栋保存较好。

      古村后山上14-1.png有一处天坑,坑口呈方形,坑深40余米,坑内树木苍翠,三面坑壁陡峭如刀削一般,唯有另一坑壁有条小路可达坑底。坑底还有一溶洞(当地村民称之为内洞),据介绍,溶洞内石钟乳发育成熟,钙化梯田令人赞叹不已。

      北坛古村落的房子大致沿着一道东西向的缓坡山梁依势而建。从地势偏高的村东开始,古宅面南背北,错落有致。顺着流经古村中心地带的小溪缓步前行,沿途可见高高的骑瓦封火墙直刺蓝天,带有浓郁的明清风格。屋墙上还雕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尤其镶嵌着“麒麟送子”的砖雕,栩栩如生。在古时,麒麟往往是作为瑞兽的形象出现的,只见砖雕中的麒麟摇头摆尾,呼之欲出,做工精美异常。北坛的古宅以两进四厢式厅房居多,中间天井当院,水磨青砖铺地,厅堂内的陈设则略显简朴,有些则干脆空徒四壁。

      与其他古宅的独门独院、规模甚小相比,被村人称作“大夫第”的宅院14-2.png则气派得多。这座煌煌大院依着村中的小溪而建,出门则有石拱桥相连,甚有一番诗情画意。大宅的中堂之后,有一题为“浣花溪”的地方,似乎是当年将屋外的小溪巧妙引入后,供下人浣纱洗布的所在。后厅的墙壁上仍存有以八仙过海、岁寒四友等为题材的石雕。

      在“大夫第”的后面,尚存有一栋三层砖石木结构的私塾(村人称之为新学堂),这在整个村落中是比较罕见的。沿着房子的西侧有一道石梯直通第三层的骑楼,在那个年代要建造这样的三层构架,确实不简单。站在私塾的三楼,凭栏眺望,则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那泓绕村半匝的小溪从此处不远的一个石洞汩汩流出,据说不管多旱的天气都不会干涸,还有传说,如果村人逢喜事做酒席,缺盛装物事,只要在洞口烧道神符,马上就有碗筷从洞中漂出,而且百求百验,颇为神奇。

      在村里有一幢189号的“易修和老屋”,这也是北坛古村中保存的较好的老屋。易修和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那还是清末民初之际,当时易修和在宜春西门和北门各开了一家油行,虽说生意不甚景气,还算衣食无忧。这天,易修和在如厕时偶然听说有人收到一封电报,讲当局要大批采购茶油以资军需。经商嗅觉敏锐的他立马和全城的油商约定,以时价盘下他们的库存,因为茶油滞销,为此惶惑无计的油商们满口答应下来。未料,不出多日,从南昌就来了买油的客人,而且有多少要多少。这下宜春的油商大跌眼镜,却因为有约在先,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易修和将茶油高价卖给南昌客,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据说易修和用这笔钱除盖了一幢气派的大屋外,所余还置了大量田产,一夜之间成为大户,至今村人都在津津乐道其当年发迹的旧事。

QQ图片20171123110234.jpg

      北坛的老屋,不仅有古朴之美,更有几分伤叹,沧桑轮回,逝者如斯。北坛后面的天坑,则让你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添几分感慨,不知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天坑、溶洞、暗河,仍然是一派峥嵘景象。

      天坑就在村后不远的山上。在通往洞的路上有一道石门,有如古时山寨的石门,仔细端详,却不像人工建成,而像天然形成的。过石门,即可见到天坑了,村民把它称外洞。北坛天坑,志书上亦称“北坛古洞”。因北坛地处丰顶山西南麓,所以北坛古洞和丰顶山腹心地段的庄溪古洞,还有万载县的竹山洞,袁州区三阳镇的酌江洞,都属于丰顶山溶洞群。在已发现的华东地区苏浙赣各省诸多的

QQ图片20171123110244.jpg

溶洞内,尚未发现这种天坑溶洞,但在贵州喀斯特溶洞群里,天坑溶洞颇多,专家们又称之为“漏斗溶洞”。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tiankeng”通行国际。现在已经过专家确认,世界上2/3的天坑分布在中国。

      北坛天坑为直径约百米,周长约300多米的巨大坑,深40余米,略似圆形。天坑底部,有一巨大的溶洞,当地村民称之为“内洞”,洞中流出一条小溪,常年清14-3.png泉长流,是丰顶山上流下来的地下暗河。据村民说,从该洞进入一直往东北而去,可通至丰顶山腹部的庄溪古洞。洞内有天然形成的大片钟乳石梯田,而有的钟乳石则集天地之灵气,发育得酷肖动物形象,各种造型称得上是美仑美奂,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洞中还有若干深水潭,当地青壮年胆大的,常进洞通宵垂钓,据说每次有两三斤小鱼的收获,且鱼的味道十分鲜美。

      天坑底下那小河从内洞流出,再经外洞流出山外。天坑四周,多是悬崖峭壁,怪石嶙立,但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在山壁上,有条小路可通往坑底,还可顺流而上,到溶洞中去探险。

      20世纪70年代,北坛村在外洞口修了水泥坝拦水发电,如今小电站虽已废弃,但堤坝依然完好,溪水通过此坝,一部分流入通往古村的小渠,大部分奔泻而下,在坝上形成一道瀑布,为古村增添一道风景线。

2641

明月山南惹村

      南惹村,又名南若,坐落在宜春市洪江镇风景秀丽的明月山东麓,地处大山深处,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外不能望,只有沿小溪的一条路蜿蜒曲折供进出。佛教禅宗之一“沩仰宗”的祖庭仰山栖隐禅寺就在附近。唐武宗灭佛时,慧寂禅师不愿还俗,从湖南郴州潜身来到洪江仰山集云峰的原始森林,找到清修之所,开荒耕种,自食其力。唐宣宗即位后,他重新聚徒讲经,并于公元845年创建栖隐禅寺,成为寺庙的开山始祖。受古刹熏染,南惹村的命名,也许与这段佛缘有关。佛教名词“兰若”的“若”字念rě,梵文Aranyakah,意为森林、寂静处,泛指佛寺。小村藏于禅宗祖庭地,用它的谐音命名“南惹”也不足为奇了。 

      茂林修竹空寂幽深的小村,仍保留着青石板铺就的斑驳古道,还有一座长满藤蔓苔藓的千年拱桥。在村口,两棵粗壮挺的银杏树比肩而立,树冠阔展,枝干遒劲,金秋时节,枝头布满随风翕动的“黄蝶”般的叶片,刹是壮观。其树龄超过1600年,银杏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上百年的老树更不多见。

QQ图片20171123105833.jpg

QQ图片20171123105842.jpg

两棵树旁各有两块巨石,形同天然山门。村中有一条哗哗作响的小溪流过,边上两棵红豆杉格外苍翠茂盛,据说后山还有一棵超过600年的老树呢!南惹村,到处充满了农家趣味。常常一群懒散的家狗蜷缩在庭院的矮墙边,见人便起身摇头摆尾,显得温驯友善。这时,脖子散披金黄羽毛不停晃着鸡冠的黑母鸡,带领一窝雏鸡在觅食,看见家狗靠近,警惕的母鸡突然拍打翅膀跳扑上前,家狗吓退了一步。母鸡护着雏鸡快速离开。依山而建的农舍,散落在密林簇拥的山坡,全村共18户人家。南惹村的农房一般都是尖脊、单体两层,两端对称盖有角楼的砖木老屋,颇具赣西地方特色。随着南惹村名声鹊起,每家每户都搞起了农家乐,农屋四周挂起灯笼和宫灯,呈现祥和喜庆古朴大方的气氛。干净宽敞的庭院一头搭起小凉亭,一头摆上几张用餐的饭桌。坐在门前的农妇,一边照看自在玩耍的幼童,一边摘菜准备食材,等待客人如约到来。 南惹,同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唐朝贞观年间建有“能仁寺”,宋更名为“雷音寺”,明又更名为“瑞庆寺”(现仅存遗址)。1936年,中央湘赣省委、省政府曾进驻“瑞庆寺”,招兵买马,辟场练兵,扩大红军武装,抗击国民党统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动人的故事,尤其红军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 

1952

丰城白马寨

      白马寨古村位于丰城市南15公里的张巷镇境内,紧邻丰(城)抚(州)公路旁边,素有“石雕书法博览园”之誉,2003年7月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历史文化名村。

      白马寨,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以杨姓为主,系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吉水人)的后裔。据《上点杨氏族谱》所载:西晋之时,天空斗牛之间常现紫气于丰城东南方向,有次三位神人乘白马到此游览,乡人曰:“怪哉!吾地当兴,故遣神人以发其兆,白马之瑞为千里之驹。”因而在塔岭山建造祠以祀之,取名《白马庙》(现塔岭山仍留有古庙遗址),此山又名白马山。又一民间口传:昔日三眼神人——《封神榜》二朗神杨戬曾骑白马到过村东首鸡公(脑)山,又名凤凰山,古时扎过营寨的跑马场,顿时马奔戟飞,但见银光万道,白马嘶鸣,瑞气袅袅,笼罩整个山头,忽而一朵五彩祥云,飘浮在村上空中,久久不散,故后人便将这个村子叫白马寨。然而,白马寨还有一个更大的名头,明末时这里出了个颇受崇祯皇帝宠信的风水大师杨应祥,杨应祥按中国的风水理念对这里进行了总体规划,并预言如果该村照图兴建,日后定当兴旺发达,当规划图呈给崇祯御览时,得到崇祯皇帝的御笔钦点,因而该村又叫“上点”。

      白马寨有明清建筑125幢,巷道64条,石雕匾额122块,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规16-1.png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是江南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落,其间的石雕与木刻艺术,可谓是精彩纷呈、大放异彩。

      不过,白马寨真正的思想与艺术宝库,还应归属于“六大文化”(即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和匾额文化),其所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在其它古村颇难一见。

      风水文化。从总体上来看,白马寨古民居的建筑布局是别出心裁、非常巧妙的。这个村子大到巷道设置、小到宅地规划,都是依据八卦图有序演变而成的,全村巷道总数为六十四条,暗合八卦图中六十16-2.png四卦象,巷道布置迂回曲折,陌生人初入其中很难辨别方向。如果我们走遍白马寨的巷道,便会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一条是直的,而且很多宅门都是斜的,形成“歪门斜道”的奇特现象。其实这种独到的构思,与厦门大学门前的风水造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所有房屋都呈东西向,设计者考虑到通风、采光的需要以及“风水”理论,多在南北向开设侧门,这种另类的住宅座向和大门朝向,其设计意蕴,即是表达了这些商界精英企盼“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方进财”之意。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是在每所房宅的门梁下方都有一个独特的八卦图,据说这些八卦图都对应了宅主的生辰八字,其目的是避邪与祈福,以保护宅主及其家人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白马寨有七口古井,它是按照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方位分布的,其中最神奇的一口叫做“香泉井”,井水甘甜清澈,温冷变化有序,这口井的神奇之处,即是每当井水散发出翰墨之香时,村里必定会出人才。崇祯十一年井中冒出缕缕墨香,杨应祥便于当年被封为尚宝司卿;清光绪十二年,古井又飘出清香,这一年杨祖兰考取进士。大量的事实让村民觉察到一个规律,大凡喝这口井水长大的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往往要高于喝其它井水的人,其中奥秘何在,至今也没人说得清楚。

QQ图片20171123104030.jpg

      宗教文化。距白马寨的西北面的数百米处,有一建于清代前期的宗教建筑群,村民多称之为“北屏禅林”,有的亦称“北屏庵”,它共由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的天符庙和供奉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组合而成。这个集庵、庙、宫为一体的建筑群落,展现出各种宗教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场景,说明当地村民宗教思想的开放性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此处香火旺盛远胜从前,业已成为当地及附近民众朝拜祭祀的宗教胜地。北屏禅林建筑群内,还有一棵千年古樟,古樟下面的树洞大的惊人,有人曾做过实验,这里足足能站55个人。

      商帮文化。白马寨的好风水,带给了白马寨人好财运。在清代的江西商帮中,“白马商帮”可以算得上是一支劲旅,当时经商之人只要说起“白马商帮”往往肃然起敬,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白马寨人的勇气。白马寨商人凭着他们的自信和坚韧,往往赤手空拳出去却能事业有成归来,白马寨人有句流传至今且不无自豪的顺口溜,说是“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白马寨那一条条用麻石铺就的巷道,至今仍然可见当年满载而归的白马商帮其独轮车队碾出的道道沟痕;二是白马寨人的精明。因为白马寨商人经营的并非一般的南杂百货,而是钱庄和当铺,他们将“主战场”设在湖南常德等地,久经商战之士大都明白,经营钱庄和当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买卖,除非经营者果真精明老到,否则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血本无归。面对民风强悍的湖南人,白马寨商人却于此道游刃有余、稳操胜券,不仅以此发家致富,还一度垄断了所在地的经济命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气势不凡的白马寨,便是他们当年驰骋商场且获利颇丰的最好见证。

QQ图片20171123104040.jpg

      民俗文化。丰城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道是“铁炉头的米,白马寨的女。”说的是在古代丰城人的心目中,有两件事是很值得看重的:一样是由“铁炉头”(今铁路镇)出产的大米,另一样就是在白马寨生长的少女。铁炉头这个地方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加之别处农民只耘禾两遍,而这里的农民却是耘禾三遍,谷壳特别薄,所以出产的大米格外的好吃;而白马寨的商贾之家,其闺阁小姐远离农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不是学文化就是练刺绣,所以皮肤白、体貌好、素质高。因此丰城人普遍认为“铁炉头的米”与“白马寨的女”均属上品,能吃到这样的米,娶到这样的女,方才不枉此生。

      白马寨的民俗文化还有一个反传统之处,就是这个村的妇女家庭地位相对较高,这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情况截然相反。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白马寨成年男子长年在外经商,家中但凡建造房屋、购置田产、教育子女、交往应酬等重要事项,往往都要由妇女主持打理,而长年在外的丈夫对待身负重任的贤妻也自觉有愧,有些事也会谦让着妻子,久而久之,白马寨的妇女也就习惯了当家理事。所以在这个村子,妇女的家庭地位高于男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军事文化。白马寨地处丰城南面,从地理位置来看,古代的白马寨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当通衢,扼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代常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外人常常纳闷该村为什么不叫“白马村”而叫“白马寨”,其实看似有违常理的命名,正是源于此因。

      清咸丰六年(1859)六月,太平军石达开所部的广西天地会“卢包营”,在白马寨及其西面的“凉伞把”一带与清军恶战,并占领了白马寨;同月二十八日和同年除夕,他们又由此奔袭县城;咸丰八年正月,清军总兵李定泰调集大量兵力与太平军会战于此;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清军鲍超部与太平军再战于白马寨。

      1942年6月6日,国民党军暂编第六师与日军在白马寨激战;7月8日,国民党军第58军军长孙渡与新编第11师师长鲁道源,率滇军在白马寨与桥东一线大败日军。此一役,不仅有力地配合了赣东大会战的对日作战,而且使得日军再也无力“窜扰”丰城。浏览村巷、观赏古宅,至今仍存的弹孔、弹坑等战斗遗迹,似乎仍在向人们述说当年中华儿女的抗日壮举。此外,在抗战时期,薛明(贺龙妻)、叶群(林彪妻)等人曾在此开办丰城县妇女运动讲习班,为丰城妇女点燃了御辱自强的火种。

      匾额文化。白马寨各座宅第门头的石质匾额,其镌刻书法艺术更是炉火纯青、颇堪玩味,这里面不仅有运笔工整的颜体与柳体、欧体与魏体、楷书与隶书,还有走笔流畅的行书与草书,甚至还能邂逅难得一见的钟鼎文,凝神观赏,往往让人驻足不前。

QQ图片20171123104052.jpg

      白马寨的石刻匾额,不仅具有精美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镌刻技巧,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思想价值,通观这些匾额,无疑就像是翻阅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书。从其内容来看,大都出自《四书》、《五经》、《尚书》等;从其意蕴来看,多属彰显门第(比如:进士第、科甲第、司马第、世联科甲、父子符卿坊等)、期盼祝愿(比如:星聚庚垣、秀毓金精、青阳毓秀等)、祈吉求福(比如:祥辉联璧、润挹香泉等)、颂祖褒先(比如:诒谋大启、清辉远播、兰陔启瑞、旭景延厘等)、勉励劝诫(比如:惟怀永图、施于有政、底法祗承、静观物表、知若勤哉、慎其独也等),有的则是说明郡望来历和学问传承(比如:派分晋阳、伊洛传薪等),这些字义俱佳的匾额,构成了白马寨古民居文化的一大特色,认真解读,能给人以有益的文化滋养。

      白马寨还有种出名的动物,那就是狗,传说曾有位仙女带玉犬下凡,看到人间美景便动了凡心留在了这里,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才辈出,为了留住这吉祥的征兆,从此白马寨家家都养狗,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精明的白马寨人也把这看家护院,祈祷幸福的狗也搬上了餐桌,不但用狗肉烹出四季皆宜的菜肴,五脏六腑也上了桌,炖炸烧炒烩,各种都有,所以到了白马寨也是一定要品尝这里的狗肉。

2845

丰城厚板塘

      厚板塘古村,位于距丰城市区东北约25公里的筱塘乡境内,占地面积约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16平方米。全村除外地婚嫁过来的女子外,全姓涂。现有古屋建筑30多栋,房屋全由南往北纵向排列,多数为清代中晚期建筑。建筑主要特点是:规模宏大,巷道平整,砖墙坚固,木雕精美绝伦,花鸟虫鱼,宫殿舟车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及古村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都堪称中国古建筑艺术与风水思想高度统一的典范,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厚板塘古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兴盛于清朝中期。17-1.png厚板塘古村的繁荣和兴盛,应是始于涂氏十二世祖涂士良。清嘉庆年间,涂士良带着两个儿子背井离乡,前往湖南衡阳经商,最初是经营一家小裁缝店,因他为人诚信,手艺精湛,生意不断发展壮大,其后他以“涂近仁堂”为商号,逐步开办成衣、布匹、当铺、钱庄等业务。由于涂氏心地善良、仗义疏财,使他在经商过程中遇到两个贵人,商号的生意从此蒸蒸日上。一个是衡阳籍兵部侍郎、湖北巡抚杨键,另一个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彭玉麟。两人在怀才不遇、处境艰难时,涂均给予慷慨资助,后来两人相继发迹并官运亨通,成为涂士良事业的坚强后盾。彭玉麟在官拜兵部尚书后,他知恩图报,保荐涂为二品“通奉大夫”。由于官商两途均称心如意,涂氏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涂士良飞黄腾达之后,便到老家大规模地购地建房,板塘因此才有今天的气派和名气。

      厚板塘自然风光优美。厚板塘处在大片的平整农田之中,远见青山蜿蜒,好似画屏南起;近有秀水环绕,恰如玉带缠腰。这样的风水布局,寓有“锦绣在前”和“腰缠万贯”之意。村前水面广阔的荷花塘,因形状似月亮,又称月塘。夏季水面上荷叶田田,莲蓬柄柄,若清风徐来,阵阵荷香扑鼻飘来;水中则见鱼儿嬉戏,远有白鹭在田间觅食,众生和谐相处,好一派清新自在的田园风光。村旁白塔亭亭玉立,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QQ图片20171123101735.jpg

      厚板塘整个村庄坐北朝南,“涂近仁堂”建筑群由西至东,依次设有“进士第”、“侯祚东绵”、“丛桂流芳”、“大夫第”、“通奉第”、“文林第”六个巷门,每条巷子都是用麻石条铺砌而成。从“丛桂流芳”巷子以东,则是该村三大核心建筑组群,它们从前至后,主体建筑都是六进,呈前低后高之势。涂士良大家族的宅第位于村子的东南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显示出该主人的地位。在这个建筑群落的北面和西面,则是该村的其它民居。在村口人们可见各巷口的阶梯都是九级,这个细节的设定体现了古代营造大师和住宅主人的良苦用心。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抬高地基约1.7米,平时可使地面保持干爽,汛期还能有效地防患水灾。而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更是大有讲究:其一,“九”为最大的阳数,人们从第一级上至第九级,寓有“从小到大”、“步步高升”之意,台阶的这种设计意图,寄托了涂氏长辈对其后人的期盼,希望经商者能够“从小到大”,从政者能够“步步高升”;其二,又因“九”“久”谐音,这里面自然也暗蕴了对于“家运长久”的祝福。

QQ图片20171123101747.jpg

      厚板塘的典型建筑,无论从建筑艺术上还是历史文化上来讲,“大夫第”都要算首屈一指。进入“大夫第”的大门,第一进是个露天小院,两边分别是马房和轿房,为落轿和栓马之地;第二进的空间较小,为马夫、轿夫稍事休息候命之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地位低微的人没有吩咐是不能踏进厅堂的;第三进为大客厅,其空间开阔、结构精巧勾心斗角、工艺精美雕梁画栋。天井中间有口“太平缸”,此缸平时养鱼,若遇火灾就起到蓄水灭火的作用。古宅有完整的下水道体系,在每座天井的

QQ图片20171123101802.jpg

南侧都有一个深约两米的井式下水沉淀池,上覆石头盖板,生活污水和雨水流入其中沉淀和净化,然后经下水道流入古宅前的水塘,据说沉淀池里面以前养了乌龟,用以疏通淤泥,以免堵塞下水道,由于设计合理,古宅的下水道虽然历经百年也不曾堵塞;第三进的建筑艺术格外精巧,每进的顶梁上都雕有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门板、门框和窗户上,除了透雕着家庭用具、用品外,还刻有各种吉祥动植物,以取“年年有余”、“五福临门”、“五福迎宾”、“二龙戏珠”、“抬头望月”、“四季常青”、“龙凤呈祥”、“瑞气盈庭”之意,这种透空雕刻,事实上兼具美化、祈福、通风、透光的四重作用,而内天井采用的是典型的四水归堂形式,反映了古代民居“汇水聚财”之意。说起第三进的建筑布局,除了人们可以看到的主房两间和书房两间之外,还隐藏了两扇不起眼的小门,门板上面雕有凤凰。如果推门进去看看,就会发现呈双层结构且能采光透气的便是涂家的“闺秀楼”,这里既是小姐的起居室,也是小姐的绣花楼。闺房中所陈列的花床也是暗藏玄机,与床连体的柜子竟是个很大的储藏间,是小姐用来存放被子和衣物的地方。丫鬟则居住在两边的偏房,以便随时听候主人吩咐;第四进为主人房,其工艺精湛之处也是不一而足;第五进为祖宗堂,中间以太师壁隔断,只有做红白喜事或过年才会打开;第六进为家中最长者的住所,因其辈分最高,故住所亦取最高层级。如果中堂门全开时,人们从外往里看,就会发现这些宅第一进比一进高,又因从下至上主体建筑共有六进,而“六”寓“顺利”之意,所以此处表达了宅主希望子孙“顺利上进”的殷切期盼。倘若站在第六进向前远望,则可看到大门外的荷塘景色和村前的田野风光了,由于视线开阔,这又暗喻着“前途宽广”。古宅的建筑布局和雕刻构思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建筑的通风、采光、防火、排污等,全都匠心独运、构想周全,如果细心鉴赏,人们可以受到很多的启迪。

QQ图片20171123101817.jpg

   “大夫第”出来,隔着一条古韵浓郁的石板小巷即是“通奉第”建筑群。这个房宅的使用功能与“大夫第”大致相仿,只有三处不同:一是第一进为封闭式,二是开间更宽,三是两侧附设了厨房。在“通奉第”里摆有46个汉白玉衔环兽石墩,这些原为太平天国王府之物,都是彭玉麟镇压太平天国后转赠给涂家的。并且这里的门都是用汉白玉镶嵌的,寓意做人做官都要清清白白;这里雕刻的“三羊开泰”和“喜上眉梢”等图案,蕴涵吉祥之意;而所雕刻的“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则是寄托了对涂家子孙能被朝廷赏识重用的期盼。

建于“通奉第”两侧的厨房也是别具一格的,这里共有四组八个连体灶,由于古时做饭菜主要是靠烧柴火,为了综合解决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问题,所以在此设计了多个天井;厨房门上的五道锁,则显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防盗技术;再者其锁的技术度在当时甚至现在都是一流的,不知道奥妙无法解开。

   “三妙流芳”建筑群。这里主要是长工和下人的住所,而在比较僻静的地方有座“凝秀轩”,是涂家所设私塾,轩名“凝秀”,意即秀气凝聚之所,也就是汇集英才而教之的地方,在其后的历史上,涂氏后裔均在此接受教育,直至1924年改成“育人小学”。但在建筑群中雕刻有“三妙流芳”四个字的大门,却有悖朝南开门的习俗,竟然朝东,其实这里面是大有深意的:一是因为涂氏兄弟的官衔皆为捐募所得,而非科考录取,算不得正途出身的官府之第;二是门朝东开,意思是希望后人能乘东来之“紫气”,通过科

QQ图片20171123101859.jpg

举正途而做官;门楼上面雕刻的“鲤鱼跳龙门”图案,则是希望能有后人出类拔萃,高中状元。出了“三妙流芳”门楼,可见位于村庄东南的“逊守公祠”,之所以使它超出其它建筑物,意在突出开基世祖涂逊孚、涂守孚两兄弟的地位。在“三妙流芳”门前不远,迎面可见

QQ图片20171123101911.jpg

甘棠港,这里建有涂氏家族的私家码头。当年在建设这幢大型宅第时,考虑到需要外购数量巨大、品级较高的木材和石材,为了便利采购和运输,所以涂家特花巨资,开凿了一条专用水道接通丰水河,以便经此直通赣江。此项工程涉及到购买土地、开挖水渠和修建码头等巨额开支,由此亦可窥见涂家当时财力之一斑了。如果人们把视线移向更远处,则在码头以外可见由彭玉麟为之设计的“七星阵”,即是在水中分别设有七个拦船墩,中间是个月亮形的水塘,如果外面有船擅闯进来,没有村里熟知情况者的指引就很难出去。这样的独特设计,对于财名大盛的涂家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

      厚板塘古村,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发达历史,承载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堪舆理论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厚板堂古村,人们既可以得到建筑美学的熏陶,又可以接受古代文化的洗礼。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营造艺术,可以使人们得到一次近距离的考察和认知机会。

1678

奉新岳家村岳讷堂

      岳家村岳讷堂位在奉新县干洲镇,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为南宋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第21世孙——岳士耀与岳士景两兄弟筹建,前后花费20年时始成,是一座全封闭的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堂正屋有大小天井48个,屋内有双层间168间,以358根屋柱为支撑,整体布局合理,光线充足,工艺非常讲究,其恢宏的气势、精妙的结构令人惊叹不已。

      岳讷堂至今存有梨木雕刻的《金佗粹编》原物雕版136块中的120块。《金佗粹编》,又称《鄂国金佗粹编》,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为辩其祖父岳飞之冤而作,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计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实编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吁天辨诬通叙》一卷,《吁天辨诬》五卷,《天定录》三卷,为了解岳飞功绩及被诬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战两派之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QQ图片20171123100636.jpg

      除此之外,岳讷堂内还保存下了嘉庆四年古井两口,环绘八种图案的绿彩太平缸三个,方形贴金大木匾十二块及太师椅、鼓架、锣架、纱灯、绣花枕头等,均为研究“岳飞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说到岳飞,不得不说下岳飞当年在奉新鏖战的情况:南宋初年,金兵入侵,社会动荡,烽烟四起。北宋叛将李成率部占据长江、淮河一带,拥兵二十多万,成为最强大的一股割据势力,严重威胁南宋政权。绍兴元年(1131)春,宋高宗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岳飞为江淮路副讨伐使,率兵围剿李成。当时,李成率兵包围了九江(时为江州),其部将马进带人占领了高安(时为筠州)。张俊、岳飞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率部进驻介于九江和高安之间的南昌(时为豫章丶洪州)。到南昌后,张俊、岳飞传命大军全部藏到城里,不准鸣锣击鼓,不准登城。李成认为南宋兵马少,害怕作战,于是派马进带兵从高安进逼南昌,营寨一直扎到西山。同时又派人向张俊、岳飞下战书挑战,张俊、岳飞未予理睬。这使得叛将更加认为南宋军队不敢出城迎战,于是开始放松防守。见此情形,岳飞立即向张俊建议道:”敌人这样急于进攻,不顾后路,轻于防备,我们如果派兵截断生米渡口,断其后路,出其不意攻打他,完全可以取胜。”张俊大喜,派岳飞为前锋,率岳家军出其不意偷袭马进营寨。马进大败,逃往高安。岳飞又乘胜追击到高安,诱敌进入埋伏圈一举歼之,投降者近八万,马进只剩下几千人大败而逃。岳飞击败马进后,率部进驻奉新,大军驻扎在赤岸镇一带,并用黄土筑起一座城池,以作防御。现在这里还有—个叫黄城的村子,地名也是由此而来。

      李成得知马进失败的消息后,亲率十几万大军向奉新进逼,以营救马进残部。岳飞侦知这一消息后,率领岳家军离开黄城,迎李成兵马而上,两军在楼子庄(今甘坊一带)相遇。当时,李成派人占据楼子庄附近山头,凭天险防守,岳飞到后,派岳云率兵从小道直插山头,夺下险隘,双方展开激战。岳家军乃训练有素的军队,兵精将良,连金兵都闻风丧胆,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李成这些叛军如何能挡得住岳家军的凌厉攻势,经过一场血战,马进被杀,李成大败而逃,岳飞率军一直追到九江并占领。李成率残部渡过长江,投奔了金国的傀儡政权刘豫,江淮一带被收复。岳飞在奉新甘坊楼子庄大败李成兵马的消息传到了宋高宗那里,宋高宗高兴异常,加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并令他留镇南昌。

      楼子庄的烽烟消去数百年后,世居河南汤阴的岳飞后裔有一支迁到了奉新。他们是岳飞三子岳霖后裔的一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除夕,由于受到奸18-1.png臣秦桧的陷害,一代名将岳飞及其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内含冤屈死。岳飞共有云、霆、霖、雷、震5子,岳飞遇害后,幸存的几个儿子后来流落各地,三子岳霖最终来到江西九江隐居。岳霖(1130~1192)号商卿,岳飞第三子,母李氏。岳飞遇害时,岳霖年仅十二岁,孝宗皇帝昭雪时,岳霖三十二岁,官至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据岳氏族谱记载,岳家后裔从庐山脚下瓜迭繁衍到南昌扬子洲,并壮大起来,同时,另外一支因故迁至奉新干洲镇。岳讷堂便是岳飞后裔耗资建成的标志性建筑。

      岳讷堂气势宏伟、富贵逼人。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匾额,其中有块“翰林”匾额异彩呈放。前几年,庐山东林寺曾出价12万元人民币欲买下此匾,并负责原样复制一块牌匾放在古宅内,但岳氏后人没有动心。原来,岳讷堂后裔曾有人考中过进士,在京城做了翰林,这座古老的宅院因有了这块匾额而氤氲出一股清幽的书香世家之风,原本宅内拥有30余块嘉庆年间制成的牌匾,至今只剩得11块,分别悬挂在房内的顶梁上,其余因为历史原因,现已不知去向。

      在整座建筑的正厅门楣之上也高悬着一块横匾,上书“汤渚流芳”四个烫金大字。因为18-2.png岳飞祖籍河南汤阴县,所以建造岳讷堂的岳家后人高悬此匾表示家族历史源远流长,子孙繁衍生息不断,万里迁徙不忘根本之意。

走进岳讷堂正厅,欲深入后堂,则每过一厅都要穿越一道天井。岳讷堂共有供采光的天井48个,每个正厅一个大天井,各个厢房的过道边也设有小天井,所以屋里每一个房间采光都非常好,甚至连马厩都非常亮堂。在第一道天井里,有一口硕大的环绘各种图案的绿彩水缸,这种水缸称之为“太平缸”,其作用除了养殖一些观赏鱼外,还有一项特别的灭火功能,其功效大概与如今的小型灭火器差不多。由于岳讷堂属木质结构,防火就是日常生活的第一要务了。而天井内摆放一口大缸,平时装满水,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解救燃眉之急。

      岳讷堂正屋厅堂的用途也颇为讲究,岳家人将其分为客、官、祖三厅。客厅仅是接待族人及一般客人用的,而官厅是岳家接待文武官员及迎接朝廷圣旨的重要场所,遇18-3.png重大事情官厅中门大开,供文武官员或送旨钦差专用。如今,官厅中央已立有岳飞塑像一座,但见身披战袍,手持长枪的岳元帅不怒而威,大堂正上方书有“还我河山”横匾,则令人观之肃然起敬。从官厅再度穿过一道天井,即来到祖厅,这便是岳氏供奉祖先神主的所在了。神龛下面有一张2米长的青石雕长条桌和3张青石方桌,供后人祭奠先祖摆放点烛祭品用。以前这长条桌和3张方桌都是用油漆罩着的,一般人都认为是木质材料。侵华日军闯入岳讷堂时,曾想掠走那张长条桌子,但几个鬼子抬它时却纹丝不动。为了弄清原因,鬼子强行将长条桌的一角敲断,发现是青石材质后,方才罢手,遗憾的是被敲断的一角却无法再安装上去了。至今那块缺角还放在神龛边,提醒岳姓后人及游客不忘外侮之辱。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辉煌气派的岳讷堂在历经几次战乱之后,已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颓败的痕迹。然而,今天人们并没有淡忘它,相反关注老宅的人已越来越多。嗣后,岳讷堂建立“中华古村——岳飞纪念堂”,至今已接待各地游客三万余人次,岳讷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2417

高安畲山贾村

      高安畲山贾村,位于高安市南部25公里的新街镇景贤村境内,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开运三年(946),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宋、元、明、清各朝的典型江南古村建筑群,总面积0.33平方公里,全村现有984户,5400余人。

      古村分“关内”、“关外”,9处关门现存3处。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现存古民居300余幢,其中140余幢为元末明初建筑;书院、庵堂、寺庙、道观18处。村南立有象征畲山贾家文化的七级玉塔;村北的稳泉、庐泉环村交汇于千年古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2001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农业开发办将贾家古村定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由此,该村开始旅游开发。2004年8月,高安市政府成立贾家古村落文物保护委员会,2006年12月18日,贾家古村被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该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现在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都姓贾。从贾氏的族谱中,我们得知,最早居住于此的人多为畲族,因而这里被叫做畲山。后晋开运年间,即公元946年,贾氏始祖开始定居于此,到十四世传至贾季良时,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畲山贾村从此享誉南北并留存至今。

QQ图片20171123094507.jpg

      在畲山贾村,最引人注目、最大的古建筑当属贾氏宗祠。这是一个占地1800多平米的七进式建筑群,包括仪门、雨亭等前四进被称作昼锦堂,是贾季良在明代洪武年间入朝为官后在家乡所建的住所。他的长子贾信同样步入仕途,历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并被封为舜夫公,“昼锦堂”三字即为贾信所书。在贾季良去世后,他的子孙在昼锦堂后加修了拜亭、寝宫和观音堂三进建筑,并把它改造成了贾氏宗祠。

      昼锦堂雕梁画栋,气势宏伟,足见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贾家的殷实富有。相传,贾季良在修建昼锦堂时,还和夫人在村外共同种下了19-1.png一对夫妻樟,祈愿夫妻恩爱,子孙枝繁叶茂,如今这对樟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正如贾季良所期望的。可以说,贾季良父子开创了畲山贾村的辉煌。

      贾氏兴建拜亭后,贾氏子孙都要从这里开始自己事业的征程。拜亭是出门时拜先祖,祈求保佑的地方,畲山贾村人崇文尚武善经商,从他们在贾村修建的宅院可以看出,许多贾氏子孙在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保存较完好的建筑有300多栋,其中有堂号的达119栋。这些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厚德堂是贾村中较大的一个堂号,始建于明代晚期。它有52个房间,大小天井12个,厚德堂的主人非常重文。在明清两代,厚德堂一共出了2个进士,5个举人。特别是在清咸丰皇帝大婚时特设的恩科中,厚德堂的贾氏两兄弟还同时中举。在贾村,有明月轩书院等大小私塾6所,可见这里的文风之鼎盛。明、清两代500多年间,贾村出了8个举人,10个进士,各类官员达35人。贾村人也有习武之风,曾出过几个武举人。崇顺堂的主人贾荣连就是一个武举人。

      崇义堂主人是商人,他在外经营煤炭致富后回乡建造了这座宅子。据说,当年他耗尽家财后仍没有挖到煤,到大年三十,变卖了妻子的金银首饰,给挖煤工人们发放了最后的工钱。工人们看到他如此仗义,大年初三便下了煤井,说不要工钱跟他挖煤,结果,不到一天便挖到了煤层。由此,贾村人经商讲义气被传为一段佳话。

      洪发堂是一个七代经营油漆生意的商人所建,曾任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的贾石,就是洪发堂的后人。怡爱堂是贾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建筑。据说,江西省文物局专家都不能确定其所建的年代,但至少在元代以前。他的建筑风格和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而从怡爱堂三字分析,这栋房子的主人可能是和皇帝有关的女子。养恬堂是一个具有江南建筑特色的小姐闺房,在二楼设有绣楼,据说是用来抛绣球招亲的。

      树仁堂,始建于清初。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转战高安,朱德曾在此居住,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都称树仁堂为“福气堂”。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轰炸贾村,一片废墟,唯独树仁堂幸免遇难,于是树仁堂的名气更大了。

      在昔日繁荣的几百年里,畲山贾村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建筑特色。在贾村19-2.png的古建筑中,几乎所有的天堂前都铺设有一块整条麻石,这是主人期望自己的官运、财运亨通。然而,在种德堂,大堂的条石却分为三段,据说这是因为房子的主人屡考不中,决定修来生,修后人,修公德。种德堂主修的来生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他确实福荫了自己的后人。厚德堂、崇义堂的主人便都是他的子孙。

      在畲山贾村,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各栋建筑中的木雕和家具雕刻了。这些木雕细腻精致,人物、动物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叹服当时工匠们雕刻技艺的精湛。在贾村的建筑中,有80%以上的房子里都刻有梅花,这是贾村人为了教育警示后人要经过寒窗苦读,才能喜得梅花香自来。有一个雕刻“福”字,是由龙和凤变形而组成的,创意独特,体现了当时新颖的民间艺术风格。而在一扇门上,我们竟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龙的雕刻。我们知道,在古代,龙代表的是天子,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形象的龙的图案,为什么这户人家敢用龙型木雕呢?据推测,可能是贾村天高皇帝远,也可能是房子主人的富裕,壮了他的胆量。这是一幅包公断案图,人物雕刻得生动形象,这预示房子的主人是为官的,而且希望自己清正廉明,断案如神。

QQ图片20171123094541.jpg

      还有一个细小的建筑设计往往叫人忽略,那就是房子里天井的出水口,这也是贾村建筑的特色之一。而从房子主人在天井出水口用的图形,我们甚至可以判断出主人的身份。用铜钱图案的往往是商人,希望自己财源广进;用花形图案的则是走仕途的,希望自己的顶戴花翎越戴越多。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在贾村书院的天井中,用的却是石桃。从这些建筑中构思巧妙的设计中,足见当时贾村人在建设自己家园时所倾注的心血。19-3.png

      为了祈求家族兴旺发达,子孙吉祥平安,从贾信开始,贾村人就陆续建造了玉塔,普贤禅寺等佛教、道教等寺庙镇财、辟邪。在贾村周边,各种寺庙多达12座。除此之外,贾氏子孙在整个村子的规划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全村是一个封闭式的村落,仅留下了8个关口通行,村外的官道,也就是环村的石板路,把8个关口串在了一起。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村民可以封锁8个关口,外人很难进入村中。就算外敌进入,村中的64巷也能够把他困住。因为,村中的胡同纵横交错,只有立了“泰山石敢当”石碑的胡同才能走得通,其他的都是死胡同。因此,畲山贾村从未受过损毁,只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日军飞机看到贾村规模很大,以为是一个城镇便投下了三枚炸弹,炸毁了3座厅堂。正值抗战,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就住在贾村的厚德堂,参加了著名的上高会战。

      历史过去,繁华已尽,但畲山贾村依然矗立,今时的人们对它更为重视、赏识,更能领略到它往日的光辉。

2159

宜丰天宝古村

      天宝古村位于宜丰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2.5多平方公里,现有2100多户,5800多人,80%以上为墨庄刘氏。据历史考证:商周以前,按《禹贡》所设想的九州之说,天宝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地先继属越,后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置36郡,属九江郡。三国东吴时(220)在此设宜丰县,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45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宋光宗元年(1190),墨庄始祖刘椿任大姑岭巡检遂家于此,繁衍后代,始建屋场至今八百余年,为宜丰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走进古村,墨庄书香四溢,古樟、古宅比比皆是,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古巷牵引你想象昔日古镇的繁华。作为天宝古村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是赣西北古镇村落文化的一个奇异的瑰宝。每一幢古宅,雕栋刻石,花门花窗,雕花石柱石墩,俯拾即是。它凝聚着古人的建筑智慧,其建筑技艺之高超,规划布局之巧妙,现代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对之叹为观止。天宝古村现有民居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41幢,其余

QQ图片20171123093524.jpg

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高超。著名的建筑有刘氏宗祠、昭公祠、进士第等。

      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宏治七年(1494),由士元士会兄弟和士元之子尧仲合建而成,至今已519年,宗祠砖木结构,坐北朝南,8进式96间,总面积3850平方米。该宗祠几废几立,终因风霜兵焚等历史原因,现只存门楼。门楼雄伟壮观,面宽30米,进深18米,高9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为江南少见的巨型门楼。门楼前立一对圆雕石狮,正楼树四根花岗岩石柱,柱头坊上密排四层斗拱,斗拱分四叠垛,层层斗拱托出楼檐,悬山顶,天壁为拱圈板花,大门两侧石雕装饰,整个门楼结构精巧,部件雕花精美,气势恢宏。

      昭公祠:建于明万历12年(1585),是由进士刘体道倡导三房合建的六世祖“昭公”享堂。现今四房子孙重修,故又称“四季公祠”。该祠系砖木结构,面宽28.3米,进深43米,高9米。

QQ图片20171123093534.jpg

青砖封焰高墙,门外两侧立石狮一对,门厅高大,门前开八字形摆首,立四花岗岩石柱,大门额横匾书“昭公祠”。三进式,前厅后寝只有两厢房,中厅为官厅,供数块皇帝赐匾。三天井均为开光见天式,后井仿宫廷三进五级台阶式石栏建筑。寝堂最为壮观,重檐式楼阁,上有回字廊,中厅与寝堂各有造形精美的藻井。两侧有壁画数幅及忠、孝、廉、洁书体,技艺高超。整个祠堂集采光、戏曲表演、观赏于一身,亦是江南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作。

      进士第:建于清乾隆年。为祠式建筑,砖木结构。一幢二进一寝,六扇五间一通廊的布局,面宽25.6米,进深26.2米,高7.8米,面积1708平方米。此屋是道光进士刘拱辰所建,他在湖南郑州当知府时,为官清廉,办案公正,百姓称其“刘青天”。门厅构造精巧,前厅为过厅,中厅悬挂三块皇帝赐匾,屋内装饰精雕细刻,古朴典雅。屋前用青砖砌2米高围墙,内设庭院。院门为砖石结构,门额墨书“世观察第”四字。

      此外,还有莅堂翁祠、五芳翁祠、秀圃翁祠、杞翁祠、朴庵公祠、二阳公祠、论斋翁祠、如三翁祠、益新公祠等建筑,以及还有48条巷和48口井。

      另外,还有一幢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墨庄堂刘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所创办,是专门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全省也是独此一家。培根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的是当地名宿、留日学者刘天衢(刘师舜之父)担任校长,刘己达(1938年曾任赣州行署专员)任教务主任,有职业教员10余人。所有教职员工,一体认同为农业培育专门人才的目标,“培养自食关吾分,根荒由来自尔成”这副校门口的对联,亦可视作校训。教学相长、脑手并重,身体力行,学校因而声名远播。

      天宝古村气候适宜,森林茂密。北面有1000亩峦林山,山中千年古树、奇树、2米以上大树、名贵木材不胜计数,树种有竹、樟、株、柏、紫、楠、杉、松等多种。南面翠竹绕河,东水西流。用一副古对联来形容就是:“一带水知鱼意乐,四时花衬马蹄香”;现代也有人赞曰:“天然图画,民族瑰宝”。

QQ图片20171123093545.jpg

      天宝千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古就是人文之邦。至今仍留有许多的珍贵文物,如各代朝廷皇帝赐匾、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亲书所赠的“副魁匾”以及各种各样的古陶瓷、商代铜饶(一级)、春秋钮钟(二级)、战国剑、县正堂砖等,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宜丰苏区天宝古村内留下了许多墙头革命标语。据文字记载,一个并不算很大的天宝古村,古时共出过22名进士、151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谋略大师、著名学者、文人、进士刘伯温,先祖就来自宜丰天宝,刘伯温还在邻宜丰不远的高安做过县丞。还有近代刘师舜,1920年赴美国留学,5年后学成归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进民国政府任职,再后任驻加拿大大使。1958年退休之后,侨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之普林斯顿镇,从此致力于译著20多年,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png

      更有传说中的紫阳真人周义山,据历代《宜丰县志》及《宜丰廖氏族谱》记载:周义山,西晋道士,号称紫阳真人,曾遍游天下,四处寻找名山胜水,最后选中天宝黄沙之北的狮山做自己修炼的道场。周义山在修炼期间,经常为民治病行善,紫阳坛门楣上曾有一副对联:“奇山奇水奇福地,活仙活佛活人形”,说的就是这回事。传说周义山常常化作郎中给天宝百姓治病,尤其是以救难产和治天花最为拿手,救活了很多人。他行医从不留姓名,且不管路途远近,有求必至。紫阳坛还有惩恶之灵,传说有一朝拜者,从数百里外谒坛,因怀有贪心,路过黄沙时,吃了黄沙店主的麻糍不付钱,待到上山朝拜时,一只麻糍突然从口里呕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了白吃黄沙村麻糍的人。传说周义山最后在这里修炼”升天”而去,并被尊为”紫阳真人”,在江南广泛受到供奉。黄沙村民为纪念周义山就在狮山塑像建庙,狮山从此就叫紫阳坛。

      天宝古村先后荣获2008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2012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2861

万载株山村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坐落在万载县株潭镇株山村丁家桥,距株潭镇1.5公里。据了解,此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整座宅子动用大量工匠,耗资巨大,做工历时三年乃成,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田下周氏族谱、周氏宗源考》中记载说,明末清初时万载黄茅周继德因六世同堂,人口百余,一门雍和,万邑景仰,朝廷树为典范,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为义门,史称“黄茅义门周家”。继德之兄继烈英年早逝,得一遗腹子金瑚,金瑚生五子:淑仁、淑德、淑芬、淑文、淑彬,五兄弟由黄茅迁居株潭,他们和睦相处,敦厚待人,勤劳节俭,陆续购田置地,后来从事桐油加工、收购与销售,聚集了丰厚财富。为了显赫一方,光宗耀祖,五兄弟共建周家大屋,现在大屋居民50余户分为五房,就是这个缘故。从五兄弟算起至今,大屋子孙已繁衍十一代。

      大屋坐北朝南,总体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并排三列五进连为一体,属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38平方米,大小房间280余间。大屋的地势为前栋略低,后四栋依次略高。前栋主要由两扇大门、大门屏风及一排而开的房屋构成,简洁而不显单调,略低而不失气派。前栋与第二栋之间相距20多米,中间是个砖铺约4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两侧走廊相连前后,沿走廊望去是两个对称的花园。第二栋大门内侧为乐班吹打之地,第二、三、四、五栋中间均靠天井相接,两侧靠廊房相连。第三、四、五栋的中间都是大厅,以第三栋为最大,称为中厅,是先人议事集会的场所,平时中门紧闭,行人从两侧门道穿过,每逢红白喜事、各类大典、迎接宾客,才大开中门。第四栋厅为官厅,主要用于白喜事操办法事。上厅为祖厅,正墙上方挂有“濂溪堂”和“天地国亲师”的匾牌,主要是祭祀拜祖,喜事拜亲的场所。官厅、祖厅上面均为紧缝楼,楼上古为藏书之用,故又称“藏书楼”。屋内各大厅和通道、晒场、花园、活动场地为族人共有,两边廊房及房间都分属各房私产。前后左右房间主要靠四条横巷两条直巷相接,屋内环环相扣,户户相邻,井然相通,设计堪称绝妙。三个大厅主要是屋柱与板壁构成,显得经久坚固,其余房屋大都是方砖、土砖、沙土墙砌成。总计108口天井,大小各异,大的20多平方米,小的仅2平方米,都是前低后高有利室内采光。窗户、窗门或石刻、或木雕、或花格、或菱形、或花鸟虫鱼,变化各异,栩栩如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宅内至今还在使用并畅通无阻的下水系统和很少检修的青灰色瓦面。在那个时代,大宅的下水系统是占有重要位置的。徽派建筑一向重视“四水归堂”,每逢雨时,从屋瓦及山墙上收集的雨水倾泻下来,注进天井中的石槽,然后通过宅内四通八达的下水道,汇入屋外的塘中。200年前的周氏先人眼光超前,在事关生活细节的方面处理上也一丝不苟,令后人受益匪浅。

      古人造屋,多讲求“风水”,周家大屋亦然。站在大屋正门远眺,远有浅山逶迤,近有锦江流过,周围是一片肥沃的良田,视野开阔,交通便利。勤耕,不愁衣食;经商,财路通达。屋内采光、通风、起居、通道构造合理,疏密有间。外围有风火马头墙,取水有井和水塘,四置安全,进出方便,确为一方宜居之地,理想宅第。属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大型清代汉族古民居,和赣南客家围屋,乐安流坑古村,以及云、贵少数民族的民居一样,对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建筑、习俗等有着重要作用。21-1.png

      周家大屋附近还有几个景点值得一看,其一是所谓的“禁山”,就是造屋平整地基时特意人工堆积而成的一座低山,高约四米,方圆五亩左右,外有围墙护之,每逢春夏之交时,有成群结对的白鹭飞入山上的林中繁衍生息,蔚为壮观。二是“月塘”,位于大屋左侧,呈满月形,深1.5米,直径约20米,是造屋时炼“子泥”(砌土墙粘合的泥)而成。塘围用砖块砌之,仲夏之夜,消暑塘边,面对一泓碧水,亦别有一番情趣。三是“老虎塘”,位于“禁山”的左边,面积约3个月塘大小,是当年建屋时做土砖取土而成,因形似老虎而得名。据说这个老虎塘里有口泉眼,可以保持塘中之水长年不腐。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罗汉古松、塾院等,无不凸显着周家大屋的雄风不减、古韵犹存。

      随着一些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周家大屋的名气已遂渐为世人所熟知。1982年8月,上海电影制片厂相中了周家大屋的清代古民居风格,来到这里为斯琴高娃主演的故事片《大泽龙蛇》取拍内外景。其后,江西电视台也在此拍摄了《茶女》采茶剧。不少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多次前来观光研究,对大屋的保存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QQ图片20171123092957.jpg

2789

袁州明城墙砖官窑

      袁州明城墙砖官窑,位于袁州区彬江镇,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明城墙砖官窑遗址群。《彬江镇志》记载:“位彬江街东偏北三公里,小山坡上,袁河边有明洪武年间南京城墙砖窑遗址。”在袁州区,民间还传说,曾经有数万人在袁河北岸日夜为朱元璋烧制白色城砖。据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介绍,在长期的研究当中,他们观察到经过600多年的日晒、雨淋、风蚀,南京明城墙砖有七八成已呈风化状,有些开始剥落,惟有一种白瓷城砖至今仍质地坚硬,棱角分明,表面光滑,色泽亮丽。从这些城砖上钤刻的铭文来看,均是产自明代江西省袁州府,从此,明城墙袁州砖窑一举名扬天下。

      由于年代甚久,袁州明城墙砖窑一直都埋没在袁河北岸茂密的树林草丛中,拔开繁杂的藤蔓,一座座“馒头”状的砖窑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遍布山野。这种“馒头窑”直径约 2.5米,高2米,窑壁结实,有三个烟囱,窑洞里还发现了不少白色残砖。根据窑址内的碎砖尺寸、质地和铭文来看,这里正是明代烧造南京白瓷城砖的窑址。据专家分析,这种“馒头窑”每一窑的烧砖量约为百余块,这些烧好的城砖在袁河被搬上运输船后,就一路顺水而下进入赣江,紧接着通过鄱阳湖再进入长江,然后一路南下就到了南京。

QQ图片20171123092420.jpg

      在砖窑附近的宋家自然村,每家每户房屋前后到处散落着白城墙砖,每块重约20公斤,砖长40厘米、宽19厘米、高10.5厘米,质地坚硬,声音清脆。在城砖的两侧,阳文楷书“洪武七年”、“袁州府”等字样,字迹清晰可见,总甲、甲首、小甲、窑匠、造砖夫的名字也铭刻在上。明代袁州府的城砖色泽之奇特、质量之上乘、印文之清晰堪称城砖之最。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把该窑群中的一座整体搬迁至南京陈列展出。现今南京城玄武门、中华门、中山门的城墙上都有袁州白瓷城砖。早在1984年1月,宋家村的城砖官窑遗址就已被列为宜春县(袁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砖窑遗址分布在袁州区彬江镇宋家村等数个村组,沿袁河北岸数华里,现存窑址49座,保存完好。加上与彬江镇相邻的分宜县,也发现了10余座保存完好的城砖窑址。这片窑址在袁河北岸上呈三排分布,绵延长达6华里,是迄今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明城墙烧造城砖的窑址群。这不仅填补了明朝皇城筑城史的空白,还将有力地推动南京明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袁州明代城墙砖窑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规模呢?据史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对原长达36公里的南京明城墙,从公元1366年到公元1388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共动用了工匠20多万人,仅烧造城墙砖一项便由全国5个省125个县承担,其中江西就有55个县,袁州就在其中。据彬江宋家村老人说,很小就听祖辈说过,这里原先有100多座砖窑,明代时有几万人在此烧砖,窖址沿袁河有数华里长,按白泥土的分布设窖址,窑炉分上、中、下三层,昼夜烧制,场面十分壮观。据专家推测,袁州“白瓷城砖”的制作方法是:先是用石板刻字,再用高质量的布铺上,外面用木框,框内放泥(高岭土),最后用铅丝刮去多余的泥土。至今仍保存的古袁州府城砖印模,还清晰地刻着制作年代,有洪武七年(1374)、洪武十年(1377)等,距今已有630年之久。宋家村人没有丢掉老祖宗的制砖工艺,就在上世纪70年代,宋家村民还在村后的山上烧过白砖、白瓦,村里的房子都是白砖白瓦,外墙不用粉刷就是一道风景。据村民介绍说,宋家村烧制的白砖具有光滑、色泽好、不用粉刷等优点,是宜春最好的白砖,曾在宜春、新余等地广泛使用。特别是烧制的白瓦密度大,结实,从两层楼高丢下来都不易碎,在宜春、新余的名气很大,很受欢迎。文物部门已将彬江宋家村白瓷城砖官窑遗址列为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点,对该官窑遗址群进行有效保护。

      据说朱元璋对城墙建筑质量要求非常高,对制砖、筑城的工艺均作了严格的规定,光制砖一项,就有七八道工序:取土后要用筛子筛去杂质,然后放入水塘浸泡,再把水牛赶入塘内踩踏,踩熟、浸透22-1.png后取中间土质细腻的部分制坯,砖坯晾干后入窑。烧窑时要用柴草,火候也要恰到好处。另外,还实行责任负责制,各司其责。谁烧制的砖谁负责,刻上名字。袁州窑砖最多时就刻有61个字,如: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赘,司吏任俊。万载县提调官主薄张子恭,司吏倪焕张;总甲萧用和,甲首晏冉玉,小甲黄均显,窑匠许伏、易仲六,造砖人夫黄均显、黄隆。又如“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簿高亨司吏陈廷玉”,其中,司吏陈廷玉是很多研究南京明城墙者熟悉的名字,因为现存的南京明城墙的很多白瓷城砖上都有他的名字。

      在众多青灰色的城砖中,袁州府烧造的白色的城砖颇为突出显眼,质地洁白如玉,高岭土烧造,几近于瓷砖,铭文清秀工整,砖文一律实行实名制。因此,这种独特的白色明城墙砖被誉为“玉砖”,而成为中国城砖中的极品。实行实名制,奖惩分明。违者或不合格者以及损坏者,轻者鞭打、坐牢,重则杀头。当然,有功者就赏。袁州白瓷窑砖,多次出现有“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赘”的名字。隋赘凭借烧造出优质的所谓“玉砖”,而使朱元璋眼前一亮,获得了很高的奖赏,在仕途上也扶摇直上,根据砖文记载洪武十年隋赘为袁州府提调官通判,到洪武十二年,隋赘就被直接提升为广东按察史,真是连升三级而飞黄腾达。据专人对南京城墙的实地考察,此类“玉砖”最多出现在中山门一带,袁州区窑砖最多,也有万载县窑砖,实属罕见。

2752

樟树筑卫城遗址

      筑卫城遗址位于樟树市玉华山景区北部,大桥乡洪光塘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47年10月被发现,是江南印纹陶遗址“核心”地区的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遗址,因“筑城以自卫”而得名。它延续时间长,包括新石器时代、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六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上限距今约4500年。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

      遗址城垣规模宏大,东西宽410米,南北长360米,周围土城墙最高的有21.8米,最低的也有10米左右,有6个城门可以进出(其中有一进一出二个水门)。遗址总面积147600平方米,遗址内23-1.png有石斧、石铲、陶罐、陶壶等遗物和房基柱洞、方形地窖等遗迹,是江西发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经北京大学和省市专家两次发掘,上文化层相当于商周时期,属奴隶社会,下文化层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原始社会末期,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城内有一条内河与外河(古河道)相通,城外东北面是自然河流,南西面是人为的护城河;城内是较为平坦广阔的土地,内河的西南部有祭祀房屋遗迹现象及人工修整较平的大场地(可能是祭祀广场或宫殿遗迹),内河的东北部有3米多的文化堆积,是居住区;城的北面有内城,北城墙的外面有外城,东城墙的外面还有几座陶窑遗迹。城墙修筑的方法是我们的祖先就近从河中捞取沙石与当地的红壤土搅拌(类似现代混凝土),根据自然的地形走势,一层层堆垒,并逐层泼水夯实,其建筑理念延续到今天城市的发展。筑卫城的布局精妙,在远古时期,人的第一需要是水但又怕水,樟树的祖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赣江和古芗溪河交汇处筑起规模较大的土城,也筑了一条S形堤坝,把水一分为二,一支水往城里面流,解决城里的饮水和交通问题;另一支水往南面和西面的护城河里流,解决南面和西面的防御问题。筑卫城北面和东面有自然河流,南面、西面有护城河;在北城墙的东段外面有外城,里面有内城墙,形成了城中有城、城外也有城;城里面以内河划分,东面是经济中心,西面是政治中心。在筑卫城草坪中有一处隆起约30公分高的小土围,足有100平方米,结构类似于北京的天坛,为圆形建筑。据初步考证,这可能是古城中最大的建筑遗迹,即议事房。议事房位于筑卫城的内河河西,为筑卫城的政治中心。在议事房的西面,有一块较为平坦的长方形草坪。专家推断这草坪可能就是祭祀广场,古代人类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产生敬畏心理,祭祀便成为崇拜活动的主要内容。

      整个筑卫城布局合理,功能齐配,防卫能力强,充分体现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聪明的才智、非凡的毅力,他们凭藉勤劳的双手开垦了这块肥沃的土地,同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一样,创造了樟树的历史文明,一个伟大的奇迹。

QQ图片20171123090748.jpg

      出土的文物:石器有斧、刀、铲、凿、砺石等;陶器有陶鼎、豆、碗、壶、缸等。这些器物的出土标志筑卫城居民当时尚处“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生活。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使吴城遗址商文化的年代得以印证,是江南地区印纹陶遗址核心的著名遗址,进一步证明这座土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都有人居住。它和吴城遗址的发现,改写了江南古代文明史,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为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文化全貌,确立江西乃至先秦考古学编年提供了科学的资料。现常有海内外游人和专家学者到此访古、考察。

      筑卫城遗址除了本身出土文化和文物外,还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并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相传在中国原始社会解体之时,黄炎两帝本是亲兄弟,后来为了各自利益发生了23-2.png激烈战争,最后黄帝打败炎帝,从此炎黄合为一家,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那时,盘踞在江淮流域的东夷首领蚩尤根本不把黄帝放在眼里,坚决与之抗衡。传说蚩尤武艺十分高强,他有兄弟81人,全都是人的身体、牛的蹄子,铜头铁额,长着四只眼睛、六只手,能制造各种兵器。蚩尤部族在各地构筑高大城廓,以备大战,各地城垣称之为“筑卫城”。双方大战,蚩尤开初得胜,最后以黄帝胜利而告终。黄帝声名大振,其余部落纷纷归顺于炎黄,然旧城垣依存。

      筑卫城遗址的发现,始于江西省文物考古调查的先驱饶惠元先生(原是樟树中学教师)。1947年,饶惠元老师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在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原大桥乡)洪光塘村的东南土岗,采集大量石器、陶器标本,并发现了筑卫城等古文化遗址,从而揭开了樟树地区人类历史发展之“谜”,发现了江西省乃至江南地区最早的一个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解放初期,饶惠元还写文章、寄文物标本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及一些考古学家看到这些资料,感到江南有这么发达的印陶文化很惊讶。1956年,离筑卫城不远的樟树机场要扩建,推土机要推掉“营盘里遗址”(含四座土城),又是饶惠元告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随即来了一批专家进行考古发掘,进一步揭开尘封的“秘密”。随后,饶惠元被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郭沫若先生在1963年还为“清江县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1974年和1977年,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对筑卫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3米多深的发掘探方里出土生产工具有砍伐器石斧50多件,掘土器石锛60多件,刮削器石刀20多件,标志着当时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网坠、石镞出土数量较多,说明渔猎生产仍占一定地位;陶器使用已较广泛,有生产工具、炊具、盛食器等,发现陶纺轮50多件,制陶工艺有手制、轮制、泥条盘筑等。由此证明,樟树市境内在距今4500~5000年前已出现了原始村落、原始城市。

      几何形印纹陶是南方古代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拍印的方法,在陶器上装饰各种纹样图案。在筑卫城遗址,出土的装饰纹样有圆圈纹、漩涡纹、绳纹、曲折纹、回字纹、方格纹、米字纹等40种以上。专家学者根据各时代的纹样特点,结合其它遗址的材料,加上考古地层学、器形学,初步排出南方古代文化发展的编年序列,揭示出南方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是江南地区目前印纹陶遗址“核心”地区的著名遗址,不仅在地层上推翻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三迭层”说法,而且否定了印纹陶在过去被看成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观点。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使吴城遗址商文化的年代得以印证,改写了江南古代文明史,为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文化的全貌,确立江西乃至先秦考古学编年提供了科学的资料。

      樟树市政府于2011年底开始对筑卫城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省博物管、樟树市旅游局、文化局、大桥街道办事处联合组建了考古队,对筑卫城遗址进行开发并恢复原貌。

2947

樟树吴城遗址

      吴城遗址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商代遗址,位于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萧江上游丘陵坡地,是1973年秋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 

      吴城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 

      遗址经过九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即商代中期、晚期以及商末周初三个时期,这儿是吴城文化的都城所在地,前后延续整整400年。在遗址中共清理房基2座,窑址12座,灰坑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24-1.png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既受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吴城商代遗址考古发掘当中,出土了数量不菲的陶文,这些文字、符号和图像,分别刻画或压印在石范、陶范、陶刀等生产、生活工具上,共达120余件。经学者研究,这些文字是一种已经失传的比较先进的供地方使用的古文字。这批文字符号多数是单个的,也有二、四、五、七个字共刻于一器之上,字数最多的为11个,绕一件泥质黄釉陶罐肩部刻成一周。这说明吴城文字符号已经出现了由多个单字组成的词和句子,是表音字和记录功能存在的重要信息。 

      吴城陶文中有些字仅见于殷墟卜辞,不见或很少见于西周金文,这表明,这些字只盛行于殷代,到西周就已经被淘汰了,据此说吴城陶文与殷墟卜辞同一时代是很恰当的。有些字尽管与西周金文相同或相近,但是这些字在中晚期卜辞已经出现相同或者相近的形体。因此,陶文的下限应不晚于殷墟卜辞的晚期。这也就是说,吴城陶文出现的时间要早于商代后期出现的殷墟甲骨文。根据研究,吴城文字符号有不少与中原陶文、甲骨文、金文相同或类似,如“田、土、于、之、祀、在”等字;有的则保留一些原始因素,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中都没有见过,如“五、在”等字。这种情况表明,吴城文字符号是吴城居民在吸收了中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供地方使用的文字。 

      无疑,吴城陶文是先民在长期的社会交流和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从工艺上看,这些文字符号绝大部分是在陶器成坯后,焙烧或施釉前以及制作石范时刻上去的。而具体书写陶文的人,显然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可能是当时的陶工或铸工。所有陶文,字形工整,书法秀美,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可是在文字发明之初,并不是人人会写字,识字是少数人的特权,这又表明它不是一般的不识字的普通陶工所为,有可能是陶业世家中,有位于上层的识字者,专门负责在陶器制作好后为需要刻字者刻字。长期以来,在中原地区出土的早期铜器中,只有青铜器而没有红铜器,导致不少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只有青铜时代而没有红铜时代。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在青铜时代之前都经历了红铜时代。中国在青铜文明以前有没有一个漫长的红铜文明,是关系中国青铜文明从何而来的一个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樟树吴城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相继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在青铜文明以前同样存在一个漫长的红铜文明。我省的考古工作者曾对吴城遗址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成分测试,标本年代从商晚期到西周早、中期,除2号扁兽足鼎外,其余标本含铜量都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9%以上,未见或很少有锡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存在,这固然与我省的酸性土壤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铜器本身,其原料是红铜(即纯铜)。中国红铜文明始于何时,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但通过对部分铜器标本的测试表明,吴城或鄱阳湖——赣江流域的古代先民,从商晚到西周中期,还掌握着用红铜铸器的原始工艺。而吴城古城内出土的300多扇用于铸造青铜农具和武器的石范,则表明这里曾是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青铜器铸造中心。

      在美丽富饶的赣江鄱阳湖平原上,分布着众多商周遗址,樟树市吴城遗址是已经发现的商代遗址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处。种种迹象表明,这处遗址决不是一座普通的村落和聚邑,而是商代一处都邑。城邑是早期国家形态及其权力结构的物化形式,统治者以其凌驾于全体社会成员24-2.png之上的地位,修筑高城深壕,表明它们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代表,将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经测量,吴城遗址是作为方国都城或军事重镇的盘龙城遗址的9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吴城文化不是商文化的一个部分,而是一支与商文化并行发展的地方文化。在诸种手工业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青铜铸造业,吴城城内所出土的300多扇铸铜石范及大量铜渣、木炭显示这里有一个青铜铸造作坊,其规模之大、设施之完善、工艺之精湛,为前所未见;吴城出土的陶瓷器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精美、制作之精工、装饰纹样之规整,也是其它地方罕见的,显示出吴城遗址作为中心遗址的显赫地位。据考证,吴城古城,分为生活区、制陶区、铸铜区、祭祀区等几大区域。城内居住着大量人口,生产者不直接从事农业劳动,而是以生产某一产品为业,他们把自己生产的手工产品拿到集市去交换、出售,换取货币之后再买回粮食和其他生活日用品。而城邑周围的百姓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外多余粮食再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买回小件青铜器和陶器等。社会需要,推动了商业贸易的产生和繁荣。

      总体上看,吴城文化已出现了超越普通村落乃至次级中心聚落的权力机构和贵族,社会组织形态中的个体家庭本位制及社会结构方面的金字塔形等级体系,己表明吴城文化社会形态的明显“国家”色彩。由此看来,吴城文化演进已与同时期的中原殷商王朝相似,基本上迈进了文明社会的殿堂,而且可表明吴城文化是商时期赣江鄱阳湖地区的中心文化,吴城商代遗址作为古肖江的上游一个著名的方国(都邑)。因此有专家认为,传说中的太伯奔吴,这里曾是路经之地,太伯先奔荆蛮,从这里下赣江,再到吴越。据吴城黄村族谱记载,吴城早年曾有吴王庙,后被废。太伯系西周太王古公的长子,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他的生活年代,为先周时期,约晚商之世。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古公欲24-3.png将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季历,于是太伯就与仲雍南奔,在江南建立起吴国,史称“太伯奔吴”。太伯奔吴事件,历来是史学界争论的热点。关于太伯奔吴原因及其地点,史料未作详细交待。导致长期以来颇有争议:有陕县说、苏南说、镇宁说、赣鄱说,众说纷纭。著名的樟树吴城商代遗址被发现后,太伯奔吴研究出现了新的契机,较一致认同赣鄱说。史学界依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推定太伯所奔之吴是吴城文化的中心地区——吴城遗址。至此,太伯奔吴谜团破解。

      吴城都邑的消亡,也有专家考证,认为吴城遗址中城壕的颅骨,可能是大量战俘割首所致,且年龄大多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而其中两具颅骨有明显的被锐器砍伤的痕迹,这些颅骨反映了当时战争的规模、方式以及惨烈度。既然吴城曾经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争,那么吴城消亡很有可能是被战争毁灭。因为此处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拥有铜、锡、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其他方国的必争之地,从而导致了吴城在战争中灭亡。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江西境内唯一的一处内涵具有较多中原商文化因素的遗址,现已命名为吴城文化,直至目前仍是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研究的热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随着吴城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在中国学术界一直颇受关注的吴文化研究,又爆出了热点。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祥地在何处历来受到史学界、文化界的关注,更为海内外吴氏宗亲所看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吴城文化的实质就是吴国的早期文化,赣江中游的樟树、新干一带,是吴国(古句吴)始建地,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QQ图片20171122173607.jpg

      吴城遗址先后在1984、1987年分别列为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01年国家文物局将该遗址列入“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50处重点之一,定性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遗址。吴城商代遗址已成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考古专业的实习基地,江西省博物馆已在吴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个农村考古站。吴城遗址年代距今3100~3500年,对于认识长江流域土著青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遗址中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的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就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进而推翻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作为国家文物局“十五”计划的重点保护项目,吴城遗址保护展示的工程浩大恢宏,将历时10年,预计将投资近6000万元,主要由国家拨款。届时吴城遗址将成为中国的“黄石公园”,依托其现存的历史遗迹,结合修复的吴城风貌,成为一个半封闭的公园景区,对外展示商代吴城的风采,让逝去的吴城文明再现于世。

3627

丰城洪州窑遗址

      洪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丰城市曲江、同田等6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共计37处76个窑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芝口瓷等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主窑场遗址现建有保护及展示设施,可以接待到访游客。

      洪州窑创建于东汉晚期,盛产于唐,止于五代,有近800年的烧造史,属全国闻名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古代文献中对洪州窑的记载极少,最重要的记载见唐代陆羽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后世文献也多依据《茶经》。近代学者或认为洪州窑在南昌(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或认为洪州窑即后世的景德镇窑(《景德镇陶瓷史稿》),以及其它多种说法。1977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县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发现古代窑址群,时代为西晋到隋唐时期。1979年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对该处窑址首次发掘,发现了唐代龙窑3座,出土了大量窑具和各类青瓷器。初步确定该窑址群即洪州窑。1992年至1996年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丰城的多处古窑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02年又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了发掘。这些发掘成果证实这些古窑址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即历史上著名的洪州窑。从而揭开了丰城瓷文化的神秘面纱,填补了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诸多空白。1994年洪州窑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100个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之一。

QQ图片20171122172516.jpg

      洪州窑是闻名于世的青瓷窑址,其产品美观实用,造型规整端巧,胎质细腻坚致,器形繁多,釉层均匀透明,玻璃质感强,纹饰简朴、生动,装饰技法多样,刻划、镂孔、戳印、点彩等技法并存,图案布局规整,繁而不乱,为同时期其它青瓷窑址所不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青瓷基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造型 洪州窑烧制的青釉瓷种类丰富,器形多样,有双唇罐、罐、盘口壶、鸡首壶、壶、唾壶、虎子、盆、钵、碗、盏、盘、釜、洗、灯、盅、擂钵、碟、香熏、砚台等日用器和五联罐、耳杯、耳杯盘、灶、井、仓、鸡舍、鸭圈、狗圈等模型。器形有极深刻的时代烙印,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艺术取向,也是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和匠师们高超技艺的综合结果。不同时期的洪州窑生产不同造型的瓷器产品,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要。

      胎质 洪州窑青瓷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圆器类采用拉坯成形,琢器类先采用拉坯成形,系耳把柄等附件采用模制或捏塑成形,然后粘接。早期青褐釉瓷则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形,瓷玩类多采用捏塑而成。洪州窑的制瓷技术先进,原料加工工艺进步,对瓷土的选择严格,原料的粉碎和淘洗精细,杂质较少,捏练和陈腐的过程较长,经过烧结后,胎质变得细腻緻密,胎体孔隙度的比例较小,釉层几乎不起气泡,胎釉结合较紧密。胎骨坚硬,已能充分掌握窑炉的烧造技术,控制窑炉的温度。由于洪州窑烧造历史悠久,各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特征。

      釉色 洪州窑青瓷釉质光亮滋润,色调柔和,以青、青绿或青灰色为主,25-1.png因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寡以及施釉技术的差异,不同时期风格略有不同,有的呈现青褐、黄褐、青黑色。施釉技法略显单调,器物内壁采用蕩釉法,外壁用蘸釉法。

      装饰 纹饰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有明显的时代发展脉络。洪州窑青釉瓷器注重实用,装饰简单,朴素大方,纹饰不多,以素面为主,以造型为美,以釉色取胜。但装饰技法多样,有刻花、划花、模印、捏塑、锥刺,手法多样,有的一种技法单用,有的两种甚至三种、多种技法混用。   

      装烧 装烧技术的不同,直接影响器物的特点,留下不同时代的烧造痕迹。洪州窑产品的烧成均在龙窑窑炉中进行。器物装烧各时期不一样,具有较强烈的时代特点,东汉至东晋前期基本相同,既将支座置于窑床上,然后把坯件放在支座上裸露烧造。罐、壶、虎子等琢器多是单件置于支座上;而25-2.png碗盘类圆器使用环形、环形三足、圆形锯齿状间隔器叠烧,每摞4~5件置于支座上,因此在多数器物的内底留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垫烧痕。东晋晚期装烧工艺出现重大突破,开始使用匣钵装烧,正因为这些先进工艺的使用,使洪州窑从东晋后期南朝早期开始进入兴盛期。该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中期。精品青釉瓷器采用一匣一器烧成,一般的产品使用一匣多器的方法,坯件间以剧齿状、环形间隔器或细砂间隔。晚唐五代产品一改以往的匣钵装烧法,采用砂堆裸露叠烧的方法,在器物的内底和底足边缘留存有5~8个长圆形沙堆泥团痕。

      现存于丰城市博物馆的有:东汉时的青瓷鸡壶和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的青瓷匣钵,西晋的镂孔香熏,南北朝的叶脉纹青瓷碗、双层双25-3.png线莲瓣纹茶盏、博山炉和青瓷灶,隋唐的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的兽足双盂青瓷砚、仿金银器青瓷杯和麻布纹青瓷大瓮等。游客至此近距离观赏,不仅可以丰富文物鉴别知识,而且还可获得高品位的视觉享受。

      2012年,《洪州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批复正式实施,预计投入1.15亿元,规划范围为洪州窑遗址及周边地带,总面积约51.51平方千米。洪州窑博物馆也已动工开建。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丰城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2日在丰城市的文化大会堂隆重举行。丰城市政府此举为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洪州窑陶瓷文化的保护发掘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依托洪州窑品牌效应,强力打造新兴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力争三年打造全省精品陶瓷产业基地,五年打造全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八年打造全球精品陶瓷产业基地。

3355

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

      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正式发掘。李洲坳东周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

QQ图片20171122171846.jpg

      墓葬为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占地26-1.png面积1100平方米。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墓穴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一层青膏泥作为保护。墓葬东壁南端挖建一东西向斜坡墓道,与东壁基本垂直,墓道宽度3.2米,坡度25度。

      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不甚平整。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棺木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黄土包裹层比较明显的分3个区域。主棺所在的C区,首先封裹并火烤,单独享用墓葬东南一角,单独成小冢,然后是A区和B区。埋葬后墓底形成3个小冢。

      墓穴内填土由北往南逐层夯筑填起,分4层,每层填土颜色均有所不同,各层之间有大块石块间隔。填土深度达到墓葬开口后,开始扩大面积封土。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棺木多数东西向,少数南北向;死者多数头东脚西,仰身直肢,少数为侧身屈肢。下葬时使用纺织品匹料或竹席包裹尸身,有的可能未穿衣物。随葬品放置在死者脚边或脚边的竹笥之中,最多随葬19件,最少3件。随葬品组合有小型青铜手工加工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纺织工具和陶纺轮、漆勺等。少数随葬原始青瓷器、青铜鼎、彩绘漆剑。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人类遗骸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死者少数为侧身屈肢,多数仰身直肢。

      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人体骨骼标本。

      李洲坳墓葬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26-2.png特的一坑多棺的墓葬。

      从考古学层面分析,李洲坳墓葬出土文物与江西贵溪崖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基本一致,与湖南地区越人墓葬的随葬品组合也相似,反映了南方越人集团所具有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从墓葬结构,漆器文物的某些特点分析,又具有某些早期楚文化的因素。因此,李洲坳东周墓葬所代表的是一支具有深厚越文化因素,又受到某些楚文化风格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它也反映了在春秋时期,在赣西北地区可能还存在过一支具有高度青铜文明成果的大型政治集团。

      依据墓内出土的年代特征鲜明的原始青瓷器、越式青铜鼎,经过与江西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同类器物相互比较,初步推断,李洲坳墓葬的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年代距今约2500年。

      2007年1月6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靖安县水口乡东周墓葬进行发掘。这种“一坑多棺”的葬俗在我国考古史上属首次发现。保存的大量人类遗骸,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类遗骸研究的一项空白,为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

      靖安东周墓葬群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这些文物大致可以归类为:

      金质圆形饰物1件,直径达30厘米,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龙形纹饰;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这组器物造型独特,工艺考究,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体量最大、装饰最为繁复的金器。 

      竹器品种有竹笥、竹席、竹扇、竹勺等。便面(竹扇),长37厘米,用精细的竹篾编成,保存完好,为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扇类实物证据,堪称中华第一扇。竹席,发现并成功取出3床竹席,长约180、宽约80厘米。织法讲究,保存相当完好。竹笥,出土有方形和圆形。有的四周衬以丝织物,有的四角包裹了金属附饰。圆形竹笥,用0.4毫米的竹丝编织成,制作极其精巧。

      漆器品种有漆勺、漆盒、彩绘漆剑、漆盘等。漆勺,扁腹、曲柄,造型奇特,数量较多,长约40厘米。异形漆盒,长17厘米,高6厘米,保存完好,造型奇特,表面装饰规整的凹凸弦纹,髹黑漆,在黑漆表面刻划有极其精细的刻饰线纹,刻饰线纹等距,间距1毫米,深浅如一,在中间的凹形方框内还镶嵌有极其精巧的箭镞状饰物。堪称髹漆制品的精品佳作。彩绘木剑,长约50厘米,保存完好,通体饰彩,鲜艳夺目。

      木器品种有纺织用具、木盒、木梳等。

      还有青铜器出土多件,造型简单,没有装饰纹样,属越系青铜器的制作风格;原始青瓷器制作较精美,既有越系青瓷的造型特点,其瓷胎、釉色又具有强烈的本地文化特色。

QQ图片20171122171917.jpg

      出土了300余件纺织品,品种有桑蚕丝和麻两种。G11号棺木出土的一块184厘米×133厘米的方孔纱是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织物。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锦实物,且是由朱砂矿物颜料染线织造花纹,这是中国第一块密度最高的织锦实物,每厘米织物经线240根,花纹有各式的几何纹和动物纹样。值得惊喜的是,古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服装,同时还出土了几种复杂的纺织新品种,完全可以改写中国的纺织织造历史。

      李洲坳东周墓葬保存较好的人类遗骸,在南方酸性土壤环境下尤为难得,为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体质人类学提供了重要标尺。该墓葬对研究越系文化及其与周围青铜文化的关系,也有重要价值。李洲坳东周墓葬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373

排行榜

1、夏皇后

点击:10323次

2、高安采茶戏

点击:9005次

3、彭构云

点击:8500次

4、宜春袁河

点击:7818次

5、奉新百丈禅寺

点击:6947次

6、宜丰黄檗禅寺

点击:6815次

8、潦河

点击:6255次

10、靖安宝峰寺

点击:4978次

11、靖安白崖山

点击:4864次

12、袁 京

点击:48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