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洞山普利禅寺坐落于宜丰县同安乡洞山,禅宗“五家七宗”的曹洞宗祖庭。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禅师云游至洞山,邑人雷衡捐地建寺,始名广福寺,并施以环山肥田3000余亩作寺产。咸通十年(869),良价禅师寂于此,塔于寺后,懿宗谥号“悟本禅师”,塔曰“慧觉”。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建洞山寺宇。
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后再更名为崇先隆报禅寺,真宗、仁宗先后为禅寺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本县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现名葛溪)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
元初,县人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
明万历年间,寺基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延请匡山高僧净聪住持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弘传曹洞正宗,僧侣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1672),是时洞山寺宇已更名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在后法堂门楣正中立起大匾,上书“佛在性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修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1984年,洞山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寺院主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有圆通殿、禅房、客堂、斋堂等,总建筑面积3279平方米。拥有旱地面积10.2亩,水田面积56.79亩,森林面积225亩。1991年,列为开放寺院,1994年依法进行登记。2003年11月,宜丰县政府聘请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昌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为洞山普利禅寺住持。2010年1月,古道法师继任洞山普利禅寺住持。同年8月30日,洞山普利禅寺举行复建奠基仪式。复建工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一亿元。
现存主要禅迹及景观有良价禅师塔、夜合山塔林、红米埚塔林、逢渠桥、夜合石摩崖、木鱼石等。
良价(gai)禅师塔又称“价祖塔”,在洞山普利寺后山。唐咸通十年(869),良价禅师示寂,赐谥“悟本禅师”,塔名“慧觉”。墓塔前护以砌石,有拜台,石阶可通行人。塔体呈六角形,金刚宝座,三层依次内收,浮雕莲瓣、古钱、忍冬花、卍字、卷草纹装饰。塔身角柱间每面嵌以石板,地栿与额枋雕刻仰覆莲,攒尖顶盖雕瓦垅,六角上翘,刹由莲瓣纹基座、覆钵、相轮、宝珠组合,颇为庄严。碑刻残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铭文。通高2.2米。拜亭护宇早年圯毁,仅存部分柱础与墁砖。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曾拨款修复。
夜合山塔林 在夜合山前,共10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双层高台基石上置金刚宝座,平面呈四方形。在圭角上砌覆莲纹圆形平座,塔身似覆磬形,正面辟壶门,额雕莲瓣纹竖匾,泐楷书“普同塔”名。左侧纪年“弘光元年乙酉正月初一吉旦”;右侧署名“洞山当代住持孤崖净聪鼎建”。刹以覆莲纹基座和相轮、宝珠组成,通高2.3米。其余9座禅师塔平面均为六角形,施基台,金刚宝座,塔身,僧帽式宝盖和圆筒形基座、相轮、宝珠刹。装饰纹样均以莲瓣纹、如意卷云纹、卷草纹为主。通高1.44米~2.52米不等。所葬系曹洞正宗普利寺三十至三十六世住持僧,其中慧芳建禅师塔,清康熙年间建;灵会承和尚塔,别字象岩道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仲冬十二日立;比邱吉松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仲冬十日建;履真德元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建;无极信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冬建;碧云珍禅师塔,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建;阗玄性禅师塔,清雍正十年(1732)八月建;淑耀杲和尚塔,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月建;自若真禅师塔,乾隆三十一年(1766)二月建,该塔地砌石罗围,前设拜台、踏步和钩栏,石板墁地。
红米埚塔林 洞山“古洞云深”坊左约500米的山头。建造年代在公元1741至1774年间。墓塔为蕴一禅师塔、直方来禅师塔、见月中禅师塔、雨庵澍禅师塔、墨亭海禅师塔、霁空明禅师塔。塔形相同,成一线整齐排列。塔后砌有罗围,中置墓碑,记述其生平业绩。塔林地墁石板,前有石柱。僧塔至今完好。塔林前另有僧墓14冢。
夜合石摩崖 在洞山水口逢渠桥的上方,兀立于危岩磴道旁。石壁刊刻宋代苏辙《游洞山》诗,清康熙年间洞山普利寺住持僧见月中和尚的一首七言绝句《夜合石》,以及“墨池”二字。
木鱼石 在夜合山麓,石宽3.3、高2.63米。一端高隆,尾部低凹,形同佛门法器之木鱼,叩击其顶端则发出与木鱼相似的声音,石上镌刻楷书“响石”二字。逢渠桥 位于洞山百步坎以上300米水口处,横架葛溪之上。花岗石建造,单孔,为江西有纪年且保存完好的三座北宋古桥之一,1987年12月由江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乡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捐资兴建。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披甲武士为护桥神,一执开山斧,一执赶山鞭。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等。“逢渠桥”三字刻石镶于拱的额端,当时知县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山时涉水睹影开悟而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年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