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胜古迹

>>丰城白马寨

丰城白马寨

      白马寨古村位于丰城市南15公里的张巷镇境内,紧邻丰(城)抚(州)公路旁边,素有“石雕书法博览园”之誉,2003年7月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历史文化名村。

      白马寨,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以杨姓为主,系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吉水人)的后裔。据《上点杨氏族谱》所载:西晋之时,天空斗牛之间常现紫气于丰城东南方向,有次三位神人乘白马到此游览,乡人曰:“怪哉!吾地当兴,故遣神人以发其兆,白马之瑞为千里之驹。”因而在塔岭山建造祠以祀之,取名《白马庙》(现塔岭山仍留有古庙遗址),此山又名白马山。又一民间口传:昔日三眼神人——《封神榜》二朗神杨戬曾骑白马到过村东首鸡公(脑)山,又名凤凰山,古时扎过营寨的跑马场,顿时马奔戟飞,但见银光万道,白马嘶鸣,瑞气袅袅,笼罩整个山头,忽而一朵五彩祥云,飘浮在村上空中,久久不散,故后人便将这个村子叫白马寨。然而,白马寨还有一个更大的名头,明末时这里出了个颇受崇祯皇帝宠信的风水大师杨应祥,杨应祥按中国的风水理念对这里进行了总体规划,并预言如果该村照图兴建,日后定当兴旺发达,当规划图呈给崇祯御览时,得到崇祯皇帝的御笔钦点,因而该村又叫“上点”。

      白马寨有明清建筑125幢,巷道64条,石雕匾额122块,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规16-1.png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是江南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落,其间的石雕与木刻艺术,可谓是精彩纷呈、大放异彩。

      不过,白马寨真正的思想与艺术宝库,还应归属于“六大文化”(即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和匾额文化),其所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在其它古村颇难一见。

      风水文化。从总体上来看,白马寨古民居的建筑布局是别出心裁、非常巧妙的。这个村子大到巷道设置、小到宅地规划,都是依据八卦图有序演变而成的,全村巷道总数为六十四条,暗合八卦图中六十16-2.png四卦象,巷道布置迂回曲折,陌生人初入其中很难辨别方向。如果我们走遍白马寨的巷道,便会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一条是直的,而且很多宅门都是斜的,形成“歪门斜道”的奇特现象。其实这种独到的构思,与厦门大学门前的风水造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所有房屋都呈东西向,设计者考虑到通风、采光的需要以及“风水”理论,多在南北向开设侧门,这种另类的住宅座向和大门朝向,其设计意蕴,即是表达了这些商界精英企盼“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方进财”之意。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是在每所房宅的门梁下方都有一个独特的八卦图,据说这些八卦图都对应了宅主的生辰八字,其目的是避邪与祈福,以保护宅主及其家人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白马寨有七口古井,它是按照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方位分布的,其中最神奇的一口叫做“香泉井”,井水甘甜清澈,温冷变化有序,这口井的神奇之处,即是每当井水散发出翰墨之香时,村里必定会出人才。崇祯十一年井中冒出缕缕墨香,杨应祥便于当年被封为尚宝司卿;清光绪十二年,古井又飘出清香,这一年杨祖兰考取进士。大量的事实让村民觉察到一个规律,大凡喝这口井水长大的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往往要高于喝其它井水的人,其中奥秘何在,至今也没人说得清楚。

QQ图片20171123104030.jpg

      宗教文化。距白马寨的西北面的数百米处,有一建于清代前期的宗教建筑群,村民多称之为“北屏禅林”,有的亦称“北屏庵”,它共由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的天符庙和供奉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组合而成。这个集庵、庙、宫为一体的建筑群落,展现出各种宗教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场景,说明当地村民宗教思想的开放性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此处香火旺盛远胜从前,业已成为当地及附近民众朝拜祭祀的宗教胜地。北屏禅林建筑群内,还有一棵千年古樟,古樟下面的树洞大的惊人,有人曾做过实验,这里足足能站55个人。

      商帮文化。白马寨的好风水,带给了白马寨人好财运。在清代的江西商帮中,“白马商帮”可以算得上是一支劲旅,当时经商之人只要说起“白马商帮”往往肃然起敬,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白马寨人的勇气。白马寨商人凭着他们的自信和坚韧,往往赤手空拳出去却能事业有成归来,白马寨人有句流传至今且不无自豪的顺口溜,说是“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白马寨那一条条用麻石铺就的巷道,至今仍然可见当年满载而归的白马商帮其独轮车队碾出的道道沟痕;二是白马寨人的精明。因为白马寨商人经营的并非一般的南杂百货,而是钱庄和当铺,他们将“主战场”设在湖南常德等地,久经商战之士大都明白,经营钱庄和当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买卖,除非经营者果真精明老到,否则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血本无归。面对民风强悍的湖南人,白马寨商人却于此道游刃有余、稳操胜券,不仅以此发家致富,还一度垄断了所在地的经济命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气势不凡的白马寨,便是他们当年驰骋商场且获利颇丰的最好见证。

QQ图片20171123104040.jpg

      民俗文化。丰城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道是“铁炉头的米,白马寨的女。”说的是在古代丰城人的心目中,有两件事是很值得看重的:一样是由“铁炉头”(今铁路镇)出产的大米,另一样就是在白马寨生长的少女。铁炉头这个地方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加之别处农民只耘禾两遍,而这里的农民却是耘禾三遍,谷壳特别薄,所以出产的大米格外的好吃;而白马寨的商贾之家,其闺阁小姐远离农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不是学文化就是练刺绣,所以皮肤白、体貌好、素质高。因此丰城人普遍认为“铁炉头的米”与“白马寨的女”均属上品,能吃到这样的米,娶到这样的女,方才不枉此生。

      白马寨的民俗文化还有一个反传统之处,就是这个村的妇女家庭地位相对较高,这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情况截然相反。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白马寨成年男子长年在外经商,家中但凡建造房屋、购置田产、教育子女、交往应酬等重要事项,往往都要由妇女主持打理,而长年在外的丈夫对待身负重任的贤妻也自觉有愧,有些事也会谦让着妻子,久而久之,白马寨的妇女也就习惯了当家理事。所以在这个村子,妇女的家庭地位高于男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军事文化。白马寨地处丰城南面,从地理位置来看,古代的白马寨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当通衢,扼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代常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外人常常纳闷该村为什么不叫“白马村”而叫“白马寨”,其实看似有违常理的命名,正是源于此因。

      清咸丰六年(1859)六月,太平军石达开所部的广西天地会“卢包营”,在白马寨及其西面的“凉伞把”一带与清军恶战,并占领了白马寨;同月二十八日和同年除夕,他们又由此奔袭县城;咸丰八年正月,清军总兵李定泰调集大量兵力与太平军会战于此;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清军鲍超部与太平军再战于白马寨。

      1942年6月6日,国民党军暂编第六师与日军在白马寨激战;7月8日,国民党军第58军军长孙渡与新编第11师师长鲁道源,率滇军在白马寨与桥东一线大败日军。此一役,不仅有力地配合了赣东大会战的对日作战,而且使得日军再也无力“窜扰”丰城。浏览村巷、观赏古宅,至今仍存的弹孔、弹坑等战斗遗迹,似乎仍在向人们述说当年中华儿女的抗日壮举。此外,在抗战时期,薛明(贺龙妻)、叶群(林彪妻)等人曾在此开办丰城县妇女运动讲习班,为丰城妇女点燃了御辱自强的火种。

      匾额文化。白马寨各座宅第门头的石质匾额,其镌刻书法艺术更是炉火纯青、颇堪玩味,这里面不仅有运笔工整的颜体与柳体、欧体与魏体、楷书与隶书,还有走笔流畅的行书与草书,甚至还能邂逅难得一见的钟鼎文,凝神观赏,往往让人驻足不前。

QQ图片20171123104052.jpg

      白马寨的石刻匾额,不仅具有精美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镌刻技巧,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思想价值,通观这些匾额,无疑就像是翻阅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书。从其内容来看,大都出自《四书》、《五经》、《尚书》等;从其意蕴来看,多属彰显门第(比如:进士第、科甲第、司马第、世联科甲、父子符卿坊等)、期盼祝愿(比如:星聚庚垣、秀毓金精、青阳毓秀等)、祈吉求福(比如:祥辉联璧、润挹香泉等)、颂祖褒先(比如:诒谋大启、清辉远播、兰陔启瑞、旭景延厘等)、勉励劝诫(比如:惟怀永图、施于有政、底法祗承、静观物表、知若勤哉、慎其独也等),有的则是说明郡望来历和学问传承(比如:派分晋阳、伊洛传薪等),这些字义俱佳的匾额,构成了白马寨古民居文化的一大特色,认真解读,能给人以有益的文化滋养。

      白马寨还有种出名的动物,那就是狗,传说曾有位仙女带玉犬下凡,看到人间美景便动了凡心留在了这里,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才辈出,为了留住这吉祥的征兆,从此白马寨家家都养狗,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精明的白马寨人也把这看家护院,祈祷幸福的狗也搬上了餐桌,不但用狗肉烹出四季皆宜的菜肴,五脏六腑也上了桌,炖炸烧炒烩,各种都有,所以到了白马寨也是一定要品尝这里的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