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胜古迹

>>丰城洪州窑遗址

丰城洪州窑遗址

      洪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丰城市曲江、同田等6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共计37处76个窑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芝口瓷等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主窑场遗址现建有保护及展示设施,可以接待到访游客。

      洪州窑创建于东汉晚期,盛产于唐,止于五代,有近800年的烧造史,属全国闻名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古代文献中对洪州窑的记载极少,最重要的记载见唐代陆羽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后世文献也多依据《茶经》。近代学者或认为洪州窑在南昌(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或认为洪州窑即后世的景德镇窑(《景德镇陶瓷史稿》),以及其它多种说法。1977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县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发现古代窑址群,时代为西晋到隋唐时期。1979年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对该处窑址首次发掘,发现了唐代龙窑3座,出土了大量窑具和各类青瓷器。初步确定该窑址群即洪州窑。1992年至1996年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丰城的多处古窑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02年又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了发掘。这些发掘成果证实这些古窑址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即历史上著名的洪州窑。从而揭开了丰城瓷文化的神秘面纱,填补了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诸多空白。1994年洪州窑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100个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之一。

QQ图片20171122172516.jpg

      洪州窑是闻名于世的青瓷窑址,其产品美观实用,造型规整端巧,胎质细腻坚致,器形繁多,釉层均匀透明,玻璃质感强,纹饰简朴、生动,装饰技法多样,刻划、镂孔、戳印、点彩等技法并存,图案布局规整,繁而不乱,为同时期其它青瓷窑址所不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青瓷基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造型 洪州窑烧制的青釉瓷种类丰富,器形多样,有双唇罐、罐、盘口壶、鸡首壶、壶、唾壶、虎子、盆、钵、碗、盏、盘、釜、洗、灯、盅、擂钵、碟、香熏、砚台等日用器和五联罐、耳杯、耳杯盘、灶、井、仓、鸡舍、鸭圈、狗圈等模型。器形有极深刻的时代烙印,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艺术取向,也是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和匠师们高超技艺的综合结果。不同时期的洪州窑生产不同造型的瓷器产品,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要。

      胎质 洪州窑青瓷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圆器类采用拉坯成形,琢器类先采用拉坯成形,系耳把柄等附件采用模制或捏塑成形,然后粘接。早期青褐釉瓷则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形,瓷玩类多采用捏塑而成。洪州窑的制瓷技术先进,原料加工工艺进步,对瓷土的选择严格,原料的粉碎和淘洗精细,杂质较少,捏练和陈腐的过程较长,经过烧结后,胎质变得细腻緻密,胎体孔隙度的比例较小,釉层几乎不起气泡,胎釉结合较紧密。胎骨坚硬,已能充分掌握窑炉的烧造技术,控制窑炉的温度。由于洪州窑烧造历史悠久,各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特征。

      釉色 洪州窑青瓷釉质光亮滋润,色调柔和,以青、青绿或青灰色为主,25-1.png因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寡以及施釉技术的差异,不同时期风格略有不同,有的呈现青褐、黄褐、青黑色。施釉技法略显单调,器物内壁采用蕩釉法,外壁用蘸釉法。

      装饰 纹饰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有明显的时代发展脉络。洪州窑青釉瓷器注重实用,装饰简单,朴素大方,纹饰不多,以素面为主,以造型为美,以釉色取胜。但装饰技法多样,有刻花、划花、模印、捏塑、锥刺,手法多样,有的一种技法单用,有的两种甚至三种、多种技法混用。   

      装烧 装烧技术的不同,直接影响器物的特点,留下不同时代的烧造痕迹。洪州窑产品的烧成均在龙窑窑炉中进行。器物装烧各时期不一样,具有较强烈的时代特点,东汉至东晋前期基本相同,既将支座置于窑床上,然后把坯件放在支座上裸露烧造。罐、壶、虎子等琢器多是单件置于支座上;而25-2.png碗盘类圆器使用环形、环形三足、圆形锯齿状间隔器叠烧,每摞4~5件置于支座上,因此在多数器物的内底留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垫烧痕。东晋晚期装烧工艺出现重大突破,开始使用匣钵装烧,正因为这些先进工艺的使用,使洪州窑从东晋后期南朝早期开始进入兴盛期。该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中期。精品青釉瓷器采用一匣一器烧成,一般的产品使用一匣多器的方法,坯件间以剧齿状、环形间隔器或细砂间隔。晚唐五代产品一改以往的匣钵装烧法,采用砂堆裸露叠烧的方法,在器物的内底和底足边缘留存有5~8个长圆形沙堆泥团痕。

      现存于丰城市博物馆的有:东汉时的青瓷鸡壶和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的青瓷匣钵,西晋的镂孔香熏,南北朝的叶脉纹青瓷碗、双层双25-3.png线莲瓣纹茶盏、博山炉和青瓷灶,隋唐的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的兽足双盂青瓷砚、仿金银器青瓷杯和麻布纹青瓷大瓮等。游客至此近距离观赏,不仅可以丰富文物鉴别知识,而且还可获得高品位的视觉享受。

      2012年,《洪州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批复正式实施,预计投入1.15亿元,规划范围为洪州窑遗址及周边地带,总面积约51.51平方千米。洪州窑博物馆也已动工开建。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丰城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2日在丰城市的文化大会堂隆重举行。丰城市政府此举为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洪州窑陶瓷文化的保护发掘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依托洪州窑品牌效应,强力打造新兴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力争三年打造全省精品陶瓷产业基地,五年打造全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八年打造全球精品陶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