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选录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始家宜丰,东晋大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司马、刺史,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是太守。年幼时,家庭衰落,8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寄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还学了儒家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使他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8-1.png

      陶渊明少年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由于家庭败落,受人轻视,不久便辞职。回家后,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投靠荆州桓玄,但发现桓玄有篡夺东晋政权的野心,他当然不肯同流,隆安五年冬天, 他因母丧辞官回家。元兴元年(402)正月,桓玄兵变夺取东晋政权,次年称帝,改国为楚。陶渊明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元兴三年,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陶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刚开始他对刘裕的整顿改革颇有好感,不久看到刘裕剪除异己,任人唯亲,使他感到失望,紧接着去职。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又去职。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QQ图片20171127163822.jpg

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辞官回乡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其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QQ图片20171127163830.jpg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田园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其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宜丰县是陶渊明故里,宜丰的澄塘镇秀溪村(古称安城),“东篱下”和“南山”两个地名至今未变。故里还有众多的其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