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龙
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早年游学四方,邓子龙精通天文地理,善骑射,能诗词,工于书法,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赋《磨剑口占》一首:“磨就霜锋胆气雄,神光长射斗牛中。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以寄托远大的抱负。
当时中国沿海经常遭受倭寇和海盗的侵扰,邓子龙率领江西官兵进驻福建泉州一带,英勇抗击倭寇达10余年,先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大小数百战,屡立战功。他先后受陈晋德、吴桂芳、殷飞茂、郭成、张元勋等文武官员的器重。
万历二年(1574)抗倭战争基本结束,邓子龙被调回江西,先后任抚州把总、鄱阳守备,并在江西铜鼓一带成功平定了李大銮起事。在巡抚潘季驯的举荐下,邓子龙由铜鼓石守备升任浙江参将,巡视宁波一带海防。万历九年(1581),邓子龙入黔任武靖参将,一举平定了“五开兵变”,威名传播大江南北。万历十一年(1583),缅甸东吁王朝在统一全缅以后,不断发动象兵侵袭中国云南边境的战争,蚕食中国领土。在云南巡抚刘世曾和巡按董裕的请求下,明神宗命令邓子龙率军三千驰援云南。邓子龙到达云南前线以后,积极进行防御作战,先后取得了姚关偃草坡、攀枝花、湾甸、耿马三尖山等战斗的胜利,并乘胜追击,长驱而入,攻下缅甸副都阿瓦,沉重打击了缅甸侵略者的气焰,尤其打破了象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万历十三年(1585),邓子龙驻军姚关,开凿石洞,名为“清平”,寓滇西战乱平息,民众安乐之意。
1592年,日本关白(丞相)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很快占领朝鲜全境,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明朝政府派出已解甲归田的老将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率领中国水师援朝抗倭。在1598年11月18日至19日的露梁津大海战中,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将与朝鲜民族英雄、水师统制使李舜臣不幸阵亡,壮烈牺牲。但这一仗日军海军遭受重创,基本上全军覆没,中朝获得了最终胜利。战争结束后,邓子龙遗骨归葬丰城,朝鲜国王李日公亲自参加丧仪,并为他建立庙宇,世代祭祀。
邓子龙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现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一带均有许多邓子龙的遗迹。其墓地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留有邓子龙题刻。丰城还不少地方和著名品牌均以邓子龙命名。
据说邓子龙还救过清太祖的命,清太祖即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据考证,明末努尔哈赤欲起兵攻明,经常亲自微服到辽东一带侦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努尔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鲜的过路明军抓获,交给了开赴抗倭前线的副总兵邓子龙。努尔哈赤过人的胆识,深受邓子龙的赞赏。邓子龙便放走了这位后来开创了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大帝。为了报恩,努尔哈赤为在朝鲜阵亡的邓子龙立了庙,并把邓子龙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圣殿“堂子”中祭祀,随着堂子迁往北京,邓子龙的神像一直在尚锡神亭中安放,直到清末。所以堂子又称“邓将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