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轼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高安市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授潜江知县。后历任授刑部主事、员外郎、提督陕西学政、光禄寺少卿、奉天府府尹、通政使。康熙五十六年(1717)授浙江巡抚,上任伊始,便以“清吏治,正风俗”二事为急务。

      他说:“察吏莫先于奖廉惩贪,厚俗莫要于去奢崇俭。”他下令取消巡抚衙门的额外摊派,精简巡抚的出入仪从。由于他作风廉洁,以身作则,境内之治,号通国第一。海宁、上虞旧多海患,自元、明筑堤塘,堤基尽泥沙,屡致崩塌。49-2.png朱轼实地勘察,审度再三,以为惟有采用“水柜法”筑石堤,才能保持永久。从此堤塘坚固,滨海之民免除水患之忧。康熙五十九年(1720)朱轼升左都御史,次年,山西、陕西大旱,朱轼前往山西劝粜给赈。他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救济饥民。他还组织劳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同时他责令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此后,他又疏请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大兴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雍正元年(1723)迁吏部尚书衔,寻加太子太保。雍正三年(1725),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这年直隶省发生水灾,朱轼殚精竭力地营救。他主张浚疏河道,疏畅淤塞。水利既兴,又令官府奖励百姓种植水稻。雍正八年(1730)朱轼又总理水利营田事,十二月署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元年(1736)九月卒。雍正曾命朱轼为乾隆初学之师,设席懋勤殿,行拜师礼。后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编有《易春秋详解》、《历代名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