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民
彭素民(1885~1924),字自珍,化名彭俭,樟树市店下乡韶塘村人。自幼聪慧好学,努力上进,14岁即中生员(秀才),稍后就读于江西省立经训书院,1904年19岁时考入南京两江师范,率先剪辫参加黄兴的华兴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此后的2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追随孙中山,反清倒袁,征讨军阀,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中国国民党的著名左派、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春东渡日本,7月,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彭素民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7年,同盟会部分会员为加强长江流域反清斗争,成立共进会,彭素民任文牍部部长。1908年,彭素民被派遣回国,支持江西党务、军事,策动驻南昌的新军54标举义。事泄,54标遭清洗并移驻袁州,彭素民也被追捕通缉,避居峡江。1909年,化名彭健考入江西陆军测绘学校,发展举义骨干。辛亥革命爆发,测绘学校首谋响应,光复南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被推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彭素民任总统府秘书。孙中山辞职后,改任江西同盟会机关报《晨仲报》主笔。1917年,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同年归上海,从事秘密讨袁工作。1923年1月,调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部长,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时期,彭素民副署了大量的孙中山签署的任命状,委任共产党人在国内许多省、市和国外华侨、留学生中建立中国国民党组织。
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彭素民与共产党人沈玄庐、林伯渠、毛泽东、于方舟、瞿秋白、韩符麟、张国焘等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一中全会,彭素民与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等当选为中央常委。在担任中央常委兼农民部长期间,委任共产党人彭湃为农民部秘书。发起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委任彭湃为农讲所第一任主任。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积劳成疾,病逝于广州博爱医院,时年仅40岁。广州各机关下半旗致哀,孙中山派代表致祭,并亲自撰书挽联哀悼:
吾党惜斯人,应多注海倾江泪;
廿年同患难,未负乘风破浪心。
挽联表达了孙中山对他的崇高评价和相互间的深厚情谊。廖仲恺的挽联则强调了彼此相同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他品德的赞扬:
谁为农民,即一端可见其志;
丧我良士,微斯人将谁与归。
2011年3月29日下午,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彭素民先生生平史料展》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隆重揭幕。
广东省民革秘书长潘莎莎、广州市文广部门负责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李穗梅等参加剪彩。
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后人、蔡廷锴后人;帅府名人古应芬、张发奎后裔等各界来宾、群众200多人出席了庆典。在庆典会上,大家共同追忆缅怀了彭素民先生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