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选录

>>杨杏佛

杨杏佛

      杨杏佛(1893~1933),原名杨铨,祖籍樟树市大桥街道,出生于江西玉山县。6岁进私塾,后就读上海中国公学,深受革命党人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好发不满议论,盼望民族复兴。在《送铁崖归蜀次亚子(即柳亚子)韵》诗中有“一朝狮梦醒,身与国魂还”之句,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情。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杏佛任总统府秘书。北洋军阀袁世凯篡权后,杏佛对袁深为不满,弃官赴美留学,获商科硕士。留美期间,和胡明复、任鸿隽等同学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编辑出版《科学》杂志,向国内介绍并传播科学。1918年10月,杏佛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任商科主任、经济学教授、工科教授。59-2.png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杏佛坚决拥护,并与陈去病、顾实等在东南大学成立国共合作的地下组织。不久,赴广东革命政府,任孙中山秘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杏佛负责主编《民族日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暴行和反对军阀罪行。随后与共产党员恽代英、侯绍裘等发起组织中国济难会。1927年3月,杏佛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委委员,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次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协助宋庆龄创办国民伤兵医院,支持十九路军抗日。“九·一八”事变后,杏佛和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1932年12月,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同盟”成立后,为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营救政治犯,做了大量工作。北平进步教授许德珩、侯外庐、马哲民及其他爱国师生因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同盟”致电蒋介石等进行抗议,杏佛亲往北平营救,并探望了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的薄一波、刘澜涛等共产党员。  59-3.png

      1933年2月,镇江《江声报》经理与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政府非法枪决,杏佛和宋庆龄、史量才等为此发表宣言。3月,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勾结公共租界巡捕房,先后将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罗登贤、秘书余文华、中华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红军将领陈赓及陈藻英逮捕。杏佛与宋庆龄等组织“律师辩护团”积极营救。5月,又为遭受国民党当局迫害的共产党作家丁玲、潘梓年及著名国际友人牛兰夫妇,进行多方营救,并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亲赴上海德国领事馆,递交联名抗议书,抗议希特勒迫害进步人士,迫害犹太人民的暴行。杏佛所进行的活动,受到南京政府的威胁和警告,特务接二连三投递恐吓信,扬言将以子弹相赠。杏佛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不幸的是,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于上海亚尔培路。59-4.png

      杏佛惨遭暗杀,震惊中外,舆论大哗。各界人士纷纷要求缉拿凶手,并掀起大规模的悼念活动。蔡元培不顾个人安危,亲往主持。宋庆龄到殡仪馆吊唁,当即声明指出这是一起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暗杀。鲁迅先生送殓回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奋笔疾书《悼杨铨》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中央研究院为了纪念杨杏佛,设立了“杨铨社会科学纪念奖金”。1937年7月1日,杨杏佛灵柩安葬于上海永安公墓。1987年9月23日,上海人民为杏佛重建新墓。杏佛不仅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和作家,作品豪放而热情,富于爱国主义激情。著有《杨杏佛文存》、《杨杏佛讲演集》和《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