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斗牛
西班牙斗牛世界闻名。但很多人不知道,高安斗牛会和西班牙斗牛一样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是高安市祥符镇塔前村土城村斗牛之日。
据传,高安土城斗牛起源于明末清初,起初只是农家放牛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当地的竞技娱乐活动,一直沿续至今。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又到了土城人狂欢的日子。土城村邻近的南山村、东岗村及大城镇、汪家乡等周边乡镇的耕牛来参赛了,土城人的亲朋好友都来做客了,媒体及摄影爱好者也都纷至沓来。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室外温度近40摄氏度。观众观看斗牛的热情和气温一样炙热。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或戴草帽或撑阳伞,城里女人怕晒则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
上午预赛,下午决赛。牛上场,主人往往会抚摸它,让它静心应战。有的牛一看到对方强势就吓得撒尿,就打退堂鼓,主人着急,每每要助它一臂之力,推它应战。有一对牛上场互相亲昵,任你怎么捣鼓就是不斗。旁边的老乡笑道:它们怎么会斗呢?父亲的牛和儿子的牛,每天吃住在一起,亲着呢!
最好看的就是实力相当的烈性牛,一上场就发飙,互不相让。这时场上响起的欢呼声,就像催战号,牛越斗越勇,尘土扬起来,摄友们跑起来,全然忘记了热。赛后制服牛也总有精彩上演,获得了自由的牛要重新拴住不是件容易的事,几个人围追堵截满场子跑,不少人被撞到才能制服。一天的狂欢结束了,但土生土长的高安斗牛会带给人们的快乐却永存。
土城斗牛是高安市祥符镇塔前土城村一带农民为了庆典当地“吃新节”而举行的斗牛比赛活动,属于民间娱乐性民俗活动。所谓“吃新”就是当地农民以祭神拜祖的方式来品尝食用新鲜农作物,通过人神共享劳动果实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城斗牛体现出一种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传统“草根”文化和节庆文化。
土城斗牛起源于何年何代还有待考证,但高安民间流行“吃新节”的习俗自古有之。据民国初期《高安县志》记载:“乡人选‘辛酉’或‘巳酉’日‘吃新’——新鲜饭菜,先盛饭三盅,上插稻穗,烧香鸣爆,供神敬祖……”。吃新节的寓意有两层,一是庆贺新鲜农产品可以供人们食用,二是祈求新种的禾苗获取丰收。吃新节的活动内容有祭神拜祖、大吃大喝、看斗牛、看唱戏等。祥符一带的吃新节,选在农历五月十五,这个时候,新鲜瓜果蔬菜开始上市,田间禾苗正在拔节。因此,当地农民又把吃新叫做“朝禾苗”,祈望稻谷丰收。
如今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只要一走进祥符塔前土城村,就会看到这个小山村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许多邻近的村民约定俗成地来到这里,他们兴致勃勃地有的牵着牛、有的骑着车来参加土城村的斗牛会。斗牛场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几十头编了号的牛牯一一出场亮相,接着便按拈阄顺序进行角逐。胜负决出之后,胜者披红挂彩,主人荣誉受奖。中午吃饭时,家家户户宴席丰盛,宾朋满座,那种隆重的场面胜过了端午节的喜庆,因为来家里作客的不只是亲戚,还有前来看斗牛的新老朋友。据土城村的老人讲述,过去斗牛更加热闹,过来参赛和观看的不但有本地人,而且还有奉新、安义、新建等邻县的外地人。斗牛之前,人们都要先到土城村的万里庙朝拜,将带来的供品和稻穗供在菩萨面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个时候土城村的吃新节,要闹上三天三夜,一到晚上,各家各户就会把自家的门板卸下来到庙前搭个戏台,让请来的戏班子演出“端节戏”。
闻名远近的斗牛会让高安的黄牛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与发展。高安素有“黄牛之乡”盛名,史料上也有“高安盛产牛”的记载,近年来高安的牛肉制品以无公害优质食品畅销国内外,每一次斗牛活动,尤其通过各级媒体宣传,都能让高安的肉牛产业增加一分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