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俗特产

>>万载夏布

万载夏布

      夏布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又因宜春周边地域多县有产,尤以万载产最为著名,故统称万载夏布,为江西传统特产。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劈成细缕,并拈成细纱,称为“绩麻”;再经整纱、上浆后,用木机织造称之为夏布。有本色、漂白、染色或印花等多种,夏布有生、熟夏布之分,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用途随织物品种而定,例如,纱支较细、条干均匀的,适宜作衣着、工艺材料用;纱支粗硬、组织疏松的,多作蚊帐、滤布等用。现手工夏布仅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范围内少数地域有产。23-1.png

      夏布生产历史悠久。《诗经》曰:“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26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东晋后,汉人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移居。江南沃野千里,草虫丛生,漫天飞舞,夜则扰人睡梦。据传当时万载有一农夫蔺思源,发明一种驱避蚊虫之法,采取长叶杂草,编成帷帐,使蚊虫不能飞入。但杂草质脆,不耐久用。蔺思源一日于草类中发现一种富强韧性的枝条(苎麻),将它的外皮剥下,用以编制帷帐,效果良好。此后,农民逐渐改进绩麻之法,专取纯洁之纤维,用以织造夏布。夏布有纱质轻软,经纬咸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香,不易皱折,不易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等特点,唐时曾列为贡品。

      历史上万载夏布有两大特点,1940年《万载县志》记载:一为苎麻质量坚刚,天然制造,无俟药品参加其间,自然化刚为柔,表现雅洁之色;二为成布之后它处用硫磺烟薰,以求一时之美色,万载则历来严禁,故愈服则色愈出。因而万载夏布深受海内外欢迎,每年仅销往朝鲜就达几万捆。清朝《万载县志》载:光绪三十三年,产额达一万八千担,全县有一千多家大中作坊生产夏布。经过世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万载夏布的织23-2.png作工艺日趋成熟,具体织造工艺是:分绩纱与织布两大部分,细分工序达几十道之多。夏布之纱,尽属女工绩麻而成。先剔去黄黑点,将麻排成一片,多用山间清泉漂洗,或用黄牛屎水浸透,后用清水洗净,清晨辅在草地上,愈早愈好。白天略加日晒风晾,并时时泼些清水。日光当午,会晒死色。未至午时,须放置背日处凉干或收起,次日重复,经多日反复漂晒,苎麻色泽雪白夺目。此后将麻拆开,用五指圈成小圈,绩时清水浸透。绩纱是件需耐心细致之事,用手工将湿麻劈成细缕,并拈成细纱,一般一天能绩二、三两纱,有时几天难绩一两纱。精工出细活,传闻早年为了获取高档精品夏布,专请心灵手巧之细姑妹子绩纱,且不能让绩纱之姑干粗活,如烧茶做饭,以免手皮粗糙,难出好纱,精细夏布应在1200扣左右。织布有经纱、刷浆、上机、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经纱、织造为难。如手艺不精,会断纱,既费时,又多出劣品。经纱多男工,在阴凉的地方,将纱丝丝入扣,用细白米浆刷纱。织布多女工,织时亢热、严寒都不宜,霜风起后须避入土洞,以防纱线燥断;亢热之际,织布畏风,多蔽窗户。布成之后,经检验修整后分匹存放。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万载县的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