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宗教

>>奉新华林书院

奉新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位于奉新县城西南25公里的华林山上,它的前身是由华林胡氏始祖胡藩的第24代孙胡清献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创办的胡氏家族私塾。南唐时,其孙胡珰发展成华林学舍。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国子监主薄、教育家胡仲尧与兄弟胡仲容二人倾其家产,又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它是一所私人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胡仲尧(946~1007),字光辅,北宋洪州奉新县同安乡(今奉新县赤岸镇华林村)人。南唐时已出仕,任寺丞官。入宋以后,历任洪州助教、国子监主簿等职。后辞官归里。胡仲容,字咸和,奉新县人。太平兴国年间与兄胡仲尧创华林书院。淳化五年(994)进宫贺寿宁节,特授秘书省校书郎。咸平三年(1000)他又进宫贡土物,改授大理评事,最后迁光禄寺丞。

      书院在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这里山川毓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有史书记载:“神存昭旷之原,目寓清虚之境,青山拥翠,绿树浮岚,飞瀑散绕书之声,虚亭动人文之色”,有利于“沉意诗书宛,游心翰墨场”。在当时,它是一所规模宏伟、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是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

QQ图片20171124114125.jpg

据《天下统一志》记载,当时,“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常数百人”。又云:书院“集书万卷,延四方名士,进学其间,供衣食,给资斧,一时云游者数千人”,“名公巨卿,胜友如云,远客千里而来,主人倒屐相迎”,出现了“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宰相王钦若、李方、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吴潜、向敏中,尚书工部侍郎李虚己,集贤院学士钱若水,举进士第一翰林学士梁景页等都曾撰文记其事。来此游历和讲学的有吕蒙正以及宋代著名文士王禹、苏轼、杨万里、黄庭坚等。

      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了进士,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端拱二年,胡仲尧长子用之与其叔克顺同登进士第,幼子用庄探花及第,一时名震朝野。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气今朝拥朕廷。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书院办学有四大特色:一是文学派的书院。在华林书院可以尽情地呼吸文学的芬芳,到书院讲学的全都是文学家,诚如当时诗人曾致尧所称:“宾友尽为文苑客”。二是家族化的书院,创民办大学之先例。胡氏累世累代同心同德,培养了一种共有的风尚,把家族教育办起来,讲经史、诵诗书、习礼义。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累世聚居、数代传经的家风传下去,以博取“孝悌声华辉北阙,门闾显赫耀南方”。三是重视女学,开收容女生之先河。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院中,至今都还没有听说过有收容女生的,可华林书院在此方面却书写了新的一页。家族中有愿受教育的女性,甚至亲友中的女性,都被招收进去。在书院的西面,还为女生专设了一个女膳堂。书院中的女生也跟男生一样,享有书院的各种权利,若有名流来院讲学,她们便列绛纱幔帐以听;书院举行盛宴,她们照例参加。宰相向敏中曾有“花凝玉勒含烟露,酒泛金樽醉绮罗”的诗句以纪实。四是办学经费全由家族承担。

QQ图片20171124114135.png

      史料记载,华林书院旧址,地处一个“四时烟景似沧浪”的幽静环境,构筑成一组优美精致林式建筑群,除主殿外,还有旌阙(盛放御碑的楼观)、书亭、水阁、山斋、草堂、仓禀、庖厨等等。特别是书院旁边有一口纪念性的池塘,叫九龙池。每当学者用完笔砚,便到这里来把它洗涤干净,所以又叫作墨池。另外还有一口专供书院食鱼的养鱼池,有“别开池沼养溪鱼”之名。登高望去,两池相对,仿佛是华林山这条苍龙的一双眼睛。

      华林书院开办了两百余年,其鼎盛时期,文人学者,四方云集,入院求学者常达千人。在华林书院读书,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当时的宰相张齐贤曾有诗赞:“儿孙歌舞诗书里,乡堂优游礼让中。”其教学方法吸取我国古代百家之长,注重全面培育人材。教师都是当时学识渊博之文士,不但教育学生精通经、史、子、集,还给学生讲授广泛的社会知识。学生治学,冬以继秋,夜以继日,雨以继晴,孜孜不倦,开创了一代读书新风。华林书院取得的教育成果受到数百年称誉。据有胡氏家谱记载: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至宋哲绍圣四年(1097)的108年中,其所培养的人才,光是胡仲尧一家,就先后中了十三个进士。

QQ图片20171124114146.png

      2004年7月由江苏泰州企业家吴登荣先生投资创办了华林书院私立中学。

      目前,奉新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华林书院风景区,并将县城通往华林山的公路命名为华林书院路。华林书院风景区建成后,将成为奉新一大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