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水风光

>>上高蒙山

上高蒙山

      蒙山,雄峙于上高县城南30余公里处,南界新余,西接分宜,是上高县最高的山。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上高境内约52公里。旧志云:蒙山因“峭壁横险,厥材千寻,常有白云青霭蒙蔽其上”而得名。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西面的香炉山(587米)、仙姑寨(558米);西南面的九龙山(594米)、鲤鱼石(527米)和高山(549米)。大小山峰成椭圆形,围拱在主峰白云峰周围,天然形成主峰独秀,群峰峥嵘的格局。蒙山势雄千仞,绵延百里,登高远眺,北耸的敖峰,南巡的渝水,依稀可辩,翠黛的岗峦,葱笼的林木,令人迷恋。

      具体观其山形,“万笏森罗,千章辐辏;叠垒崇岗,穷岩官岫;山沓者如亲,峥者如斗;锐若戟森,圆若钟覆;腰断似峰,脊张似鹫。既山蹇山产而郁纡,亦嶙山居而葱茂。峭壁则泉飞瀑走,能开磅礴之胸;阴崖则雾蚀霞红,莫辨晦明之候;”赏其奇秀,“碧嶂连天,青峦拔地;……分旦昼以形殊,判阴晴而状异,泉流玉乳,香浮三峡之清;石吐莲花,色夺九华之媚。”总之,蒙山胜迹如云,其中出类拔萃的有白云岭、曹王洞、白云洞、天云标、豪猪洞、太子壁、月光峰、弹子岭、尖岗山、龙洞山、独鳌峰、施龙洞、压石庙诸景。此外,还有蒙山书院、竹楼书院、正德书院、石门书院、楚蒙山房等古迹。

      蒙山山区常年云气频绕,青霭常凝,年平均气温17.4度。昼夜温差大,春迟冬早,植物生长期短,属山区气候。区内成土母质主要以石灰岩、砂页岩、花岗岩的风化物为主。主要植被为松、杉、毛竹和灌木林,为上高县林业基地之一。林型主要有:低山杜鹃——毛竹林;高丘山葡萄——小叶栎、苦楮次生林;低丘黄荆——青冈栎、苦栎、油茶、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等。9-1.png      蒙山也是佛教圣地。唐代时为道明禅师道场,道明原名惠明或慧明,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弘忍座下弟子千余人,除了六祖慧能外,还有旁出法嗣13人,惠明在这13人中排名第三。惠明俗姓陈,鄱阳人,本人是陈宣帝之孙,国亡,落于民间。少年时于永昌寺出家,慕道心切。唐高宗年间,惠明师从弘忍,又经慧能点拔,极意研寻,终于大悟。后到蒙山,住持灵隐寺,创建西华禅寺,大倡玄机,广弘佛法,一音宣讲,万人咸悦。自从道明定居蒙山以来,此地佛教臻于极盛,蒙山遍建佛寺,遂为江西佛教大山。

      继蒙山道明之后,元代瑞州上高县萧氏子,名为德莹的真颠祖师,游方至袁州,住青云庵,礼瑞相禅寺僧印宗为师,得妙旨。相传他为蒙山道明地转世后身,不久也来到蒙山西南地西华禅寺,开扩旧基,度众僧,大弘佛法,并慈悲为怀,为民祈雨而有灵验。

      此外,蒙山西北有圣济寺(又称胜济寺),位于蒙山林科所旁,前后三殿。靖嘉庆皇帝所赐“唐朝佛国”的匾额,字迹犹存。该寺曾有石柱楹联云:佛自西域来,如大冶洪炉,是铁皆堪铸;僧归东蒙去,似孤鸿野雁,何天不可飞。相传此联是明建文帝朱允文所作。建文四年(1402),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领靖难军攻占南京,篡夺了皇位。朱允文落发为僧,亡命天涯,逃至此寺时写下了该联。

      蒙山佛教文化最发达地区,原有近百所寺院。由于佛教衰落,到了同冶年间,仅剩下11所,如灵隐寺、西华寺、泥湖庵、决定寺、石含寺、石泉寺、云隐寺、南泉寺、九龙庵、慈惠庵、盘膝庵。时至今日,蒙山还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史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蒙山之南、灵隐寺址旁地蒙山道明石质墓塔,既是不可多得地佛门灵迹,也是非常宝贵的文物旅游资源。 

      蒙山著名景点介绍:

      白云岭 又名白云峰、白云脑,在蒙山之巅,海拔1004米。其晦明旦暮变化不可名状,春夏间往往山腰大雨而山头晴朗,绝类华峰。游人至绝顶,白云从足下升起。从这里远眺临江郡,楼台亭阁,历历如画;赣水袁河,风帆沙乌,悉可指数。山峡一坪,其状如船。泉水夹流其间,有白云寺古迹。世传蒙山产方竹,即于此处;兼产茶树,即为蒙茶此处沙土尝有巨人迹,虽然常为樵牧所乱,但每到第二天又恢复原状,所以人们都说这是仙迹。

      天云标 天云标在蒙山东南,壁立千仞,云气弥漫,混沌与天合,故名。其中一洞,名莲花洞。洞中宽广平坦,有石象、石佛、石观音像,皆出自天然。四方来游者往往题诗石壁,至今犹可摹拟。明末乡人以土塞洞,游人中绝。清乾隆已未年(1739)春,乡人复开洞门,构屋其中,游者踵至。洞有美石,色如莲花,可供采玩。

      弹子岭 弹子岭在蒙山东北,距黎立武读书堂仅有8里之遥。关于它的得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南宋名将岳飞征讨李成时驻兵此地,曾发一弹,飞越蒙山,因而得名。岳飞班师回朝时,曾将一匹白色马驹留在弹子岭。由于这是岳飞神骑,人们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下贪婪豪绅总想获得神马,常派手下去巡查。一天,神马现形,在山腰悠闲地吃草。消息传出,豪绅们争先恐后地追来,正当他们将要到手之时,神马却奋蹄腾空,立即飞冲霄衢,直向白云岭跃去。刹那间,那匹白色神马与白云珠联璧合,融为一体了,豪绅们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此神马不再下来,而常在白云岭上,伴随朵朵白云,超虚蹑空,异化同辉!

      龙施洞 龙施洞在蒙山南面的味塘上,因冒泉水的小山称蟠龙山而得名。又因数股清泉是从一大堆互相叠压的顽石中流出,亦名压石洞。它叠献重峦,嵌空如画,石洞深邃,可容二三十人,冷风自内出,泉从石上奔,夏凉冬暖。石壁穴窍天成,雕镂狮座,岩不可即,横卧巨石,方平如床几。再上为风雨潭,旁无别径,有人可通,自上而下,令人战栗。明嘉靖年间,新喻大旱,有异人汪姓者直诣龙宫,击龙致雨,最为灵验,巡抚韩雍命知县林大书“龙施泉”三字于洞门,旁有石刻记文,因苔藓剥蚀而无法辨识。西有巨石,白莹如玉,纵横长短,自成文章,远远望去,似乎上下皆无所依附,悬空欲倒,故名为无根石。“愿郎莫似无根石,与妾常依夜合山”这是沈可培咏蒙山诗中地一句,诗人触景生情,描述了纯情女子对恋人的期待。清康熙庚子年(1720)夏天,久旱不雨,新喻知县张景苍步行虔祷,乞取龙施泉水返回,刚到祭坛而甘霖充沛,全县因此大获丰收。

QQ图片20171122144854.jpg

      太子壁是由于南宋朝庭在蒙山设务炼银,皇太子曾到此督察银冶而得名。因蒙山产银,所以其主峰又称“多宝峰”,并有“末山出草,蒙山出宝”之古谚。下边小村也随叫太子壁村。太子壁山清水秀,三面环山,村界址范围内除了银矿遗址遗留的洞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山洞,各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的惊险刺激,林木主要有竹、杉、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