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选录

>>宋应星

宋应星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明代奉新县北乡(今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出身于世家,曾祖父宋景,官至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其祖父和父亲都中了秀才。幼时家中遭火灾,家业“渐以萧条”。自幼聪颖过人,博闻强识。与其兄宋应升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读书,由族叔宋国祚启蒙。后就学于新建县举人邓良知。稍长,即博览群书,并融会贯通。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其兄宋应升同赴省城乡试,双双中举人,宋应星高中第三,宋应升名列第六,参加乡试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举,一时传为佳话,人称“奉新二宋”。44-2.png

      万历四十四年(1616)至崇祯四年(1631),宋应星五次赴京会试,均未中。由此放弃科举,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有切实关系的科学技术。并开始游历大江南北,实地考察各地的农作、手工业技术。

崇祯七年(1634),宋应星以举人选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九年,在分宜县令曹国祺支持下,撰写并出版了政论集《野议》,编著《画音归正》、《原耗》。十年(1637),宋应星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天工开物》撰写,并在同乡好友涂伯聚的资助下刻印出版。此外,还撰写了《论气》、《谈天》等著述。

      崇祯十一年(1638),改任福建汀州府推官,官声卓著,当地百姓立生祠奉祀。十四年,擢任安徽亳州知州。其时,亳州经战乱百业凋零,官员亦大多出走,宋应星忠于职守,并捐建书院。十五年,改任滁和道南瑞兵巡道。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明朝覆灭,宋应星弃官归里,不再复出,居家以文学、著述自娱。还著有《卮言十种》、《美利笺》、《春秋戎狄解》、《观象》、《乐律》、《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思怜诗》等多种著述。44-3.png

      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科技百科全书,共18卷,有123幅插图,图文配合,按“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分别记载了五谷、蚕丝纺织、染料、农用机具、制盐、制糖、陶瓷、冶铸、车船制造、锤锻、采矿、榨油、造纸、五金、兵器、丹青、发酵、珠玉等18个领域的技术,还记载了宋应星在自然科学理论上的创见。由于《天工开物》与封建社会的功名仕进观念大相径庭,刊印后在中国影响甚微,很早便失传了。《天工开物》传入日本,1771年在大阪重刻出版并流行全国,被奉为启蒙思想、发展科技的经典著作,对近代日本开放富强产生了深远影响。《天工开物》先后被译成日、法、英、德、意、俄等多种文字,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和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受到普遍赞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1987年,宋应星纪念馆在奉新县落成。2002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八枚纪念古代科学家的邮票,宋应星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