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选录

>>吴有训

吴有训

      吴有训(1897~1977),字正之,高安市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吴有训在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成就是:在参与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时,他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因此科学界有“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的提法。1924年他又与康普顿合作发表《经过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a射线的波长》。60-2.png

      1926年吴有训学成归国后,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同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北平的清华大学等高校,不但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他的教育实践也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他还强调教师不能脱离科学研究前沿,并且身体力行,边教书边做研究工作,这就使教学有了丰富的新内容。他也十分重视对外交流,鼓励本系教师到别的系甚至外校去兼课,他本人就曾在北京大学兼过课,同时也注意邀请外系、外校的学者来本系、本校讲学。1935年吴有训曾邀请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迪拉克(Dirac)来华讲学,迪拉克于当年7月到达北平,在清华大学作了3天的学术访问,应正电子有关问题发表演讲,这是当时国际物理学界的最前沿课题之一。此外,丹麦的物理学大师玻尔于1937年初到中国访问时,也应邀在清华大学作过学术报告。这些交流活动无疑使清华物理系的师生们开阔了眼界,也给科研和教学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60-3.png

      解放后,吴有训一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科学院的建设以至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制订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他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倡议并参加拟订加速发展新技术的紧急措施,为我国半导体、自动化、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人才培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有训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科学家。早在30年代,他就热情支持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清华大学迁往长沙,身为理学院院长的吴有训,由于任务繁忙,顾不上妻儿老小,毅然只身随校南下,将一家人留在不久后就沦陷了的北平,这时他的小女儿出生才几个月。吴有训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正是国民党当局镇压进步学生运动的时代,他坚决拒绝军警进入校园搜捕进步师生。

      吴有训生活简朴,对子女的教育严格。他虽身居高位,从未为子女谋私利。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