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客家山歌

      铜鼓客家山歌是赣中民间风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清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迁铜鼓后,客家山歌便在铜鼓广为流传。 

      铜鼓客家山歌大都反映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爱情。由于客家人晚于本地人入迁,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开山垦田,辛苦劳作。他们的社会地位簋低。不仅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榨,而且还要受族权的压迫和本地人的排挤,生活非常贫苦。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常用山歌来发泄胸中的悲愤。如:“要崖(我)唱歌唱唔(不)成,冇有穿成苦瓜棚;结头打成千百只,油污刮得三斤零。”这首歌就反映了当时客家人的生活境况。情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5-1.png客家人身居“客”位,又居住在偏僻的山区,为了生存,不论男女都得从事户外劳动,再加上客家人生性耿直,便少了些封建意识的束缚,青年男女就多了一些交往结识的机会。在田间山头,青年男女常以山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如:“细妹送崖过山塘,塘里一对好鸳鸯;鸳鸯若唔成双对,前世烧了断头香。”“生要为死要恋,哪怕官司打眼前,十场官司九场打,打了官司还要恋。”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的盘歌,表现的内容簋广,时令节气、花木虫鱼、日月星云等等,或盘或猜,极富情趣。如:“唱歌师呃老贤尊,崖打山歌问伲登(你们),新打米筛几多眼?斗米泊酒几条槽?对门黄牛几多毛?唱歌师呃老贤酋,介(这)只山歌崖知音,新打米筛算蔑唔算眼,斗米泊酒算酒喇算糟,哪有闲情算牛毛?”

      土地革命时期,铜鼓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山歌为当时的斗争服务。如:“红军一来晴了天,穷苦人民笑连连;五荒六月有饭吃,寒冬腊月有衣穿。”5-2.png歌颂了红军解救老百姓的功绩。“要吃柑子把树栽,要饮泉水把井开;穷人要想把身翻,快到红军队伍来。”号召人们投身革命,参加红军。“不怕敌人逞疯狂,穷人骨头硬似钢,鸟铳梭镖联合起,胜过敌人机关枪。”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另外,还有大量的送夫送子参军,劝白军投降,努力生产支援前线,展望未来的山歌。这些山歌为苏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山歌紧紧配合社会主义建设,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如《卖公粮》:“鸡叫三遍天正光,生产队里送粮忙,全村社员齐出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送粮队伍出了庄,崖心里高兴把歌唱。”表现了丰收后,农民喜卖余粮的欢乐情景。再如:“崖老汉生来爱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新人新事编歌唱,唱满九埂十八坡,唱得老汉乐呵呵。”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铜鼓客家山歌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比兴,在山歌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选情郎》:“园中桔子越蓄越热越见红,对面妹子越长越大越爱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天仙样,织布纺纱,绣花挑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样样行,年正十八有嫁人”;“天上起云横丝横,又象落雨又象晴,有心想同哥子连,又怕打坏哥名声”;“买张白纸裱冈匆(窗户);蜘蛛结丝在肚中,燕子做巢泥塞口,新交知己募作声”比兴,使山歌艺术形象更为鲜明、具体、生动。衬词,在山歌中的运用也很突出。如《螃蟹歌》:“正(呀)月(哪)思(哇)想(呀)螃蟹(咯)歌,一只(咯)螃蟹脚(呀)子啷当,丝呀个子嘟当,啷当啷当丝呀喂子哟,小妹妹(呀)你猜一猜(喂)。”句中衬词可以调节音节,增强句子的跳跃性,句末衬词可以加强歌词的语气,游离于歌词内容之外的较长的衬词则为山歌增添了不少情趣。衬词的运用提高了山歌的表现力,丰富了歌词的音乐性。垛四字句是急板山歌特有的艺术手法。如《卖余粮》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垛四字句,无一定限数,可由编者或演唱者自由发挥。垛四字句,长于叙事,用于急板山歌中的第三、第四句之间,有板无眼,由慢而快,连念带唱,一气呵成,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QQ图片20171124155725.jpg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客家山歌受外来影响较少,基本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具有一种粗犷豪爽的“野味”。客家语音跌岩起伏,跳跃性大。客家山歌的音调依据客家语言的语气、语势装饰美化,保持着纯正的客家音乐语言,而产生撼人的声腔艺术。铜鼓客家山歌有二句板、五句板、急板等多种形式,以急板和二句板盘歌最具特色。急板山歌从五句板发展而来,由五个乐句构成,基本只用二个音:2、6,音调高昂、节奏明快、情绪热烈。二句板盘歌,是二句式四句头结构的山歌,曲调悠扬婉转,旋律优雅,能表现丰富细腻的感情。

      铜鼓客家山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六十年代,铜鼓山歌手曾参加了八省(市)的巡回演出,《卖余粮》由中央电台灌制成唱片,根据山歌曲调改编的歌曲多次选入对台广播。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县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山歌、小调、曲牌,还专程前往客家山歌之乡——广东梅县学习。在此基础上先后创作演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山歌戏《黑姑投军》、《绣红旗》、《福星》等,在全区和全省的会演、调演中获得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1707

铜鼓奎光书院

      奎光书院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位于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其前身为奎光堂,由铜鼓客家人周至衡发起,数十姓客家人捐资创办的一所私塾学校。清道光十七年(1837),经乡绅卢瑞英等请求,知州获准,由奎光堂改为奎光书院。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它的书院历史因而结束。

      奎光书院从创建到发展,经历了一百余年的不懈努力,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先后有客家人72姓,1668人次为其捐资。据统计,共捐得白银五百六十三两,铜钱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千文,田租六十五石,使奎光书院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并先后在排埠镇南溪村的秧田排、永宁镇三溪村噪口等地买下了三千余石田租,约1200亩田,作为办院的永久经济来源。

      奎光书院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可谓是人文蔚起,科甲连登,其秀才、监生数无法数计,而科举考试中得中文科进士1名,文科举人10名,武科进士9名,武科举人49名。按人口比例而言,在赣西北是首屈一指的,尤其中武科进士、举人如此之多,在江西全省也绝无仅有,突出地体现了客家民系崇文尚武的特征。

      当时的奎光书院规模之宏大,环境之优雅,风光之秀丽,师资之雄厚都是远近闻名的。书院依山傍水,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幢,土木结构。从城南沿江小道拾级而上入正门,正门两侧嵌有一幅石雕对联:“文运初开昭日月,昌期永际奠乾坤”。进入八字形正门是宽敞的庭院,中间有过亭与主院舍相连,主体院舍右为教学区,左为生活区,中间为礼堂。过礼堂后屏风壁往左拾级而上是书院的上幢(现仍存在)。上幢面积仅为下幢的五分之一。奎光书院的创办与发展,体现了铜鼓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进步思想和人才意识。奎光书院在办学的百余年间,虽历经沧桑,但在铜鼓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铜鼓客家有名之士多出于此门,曾得到县里题赠的“乐育英才”匾额。

      大革命时期,进步知识青年陈葆元、李秀等人也曾在此就读。奎光书院不仅是早期主要的教育场所,而且是重要的革命策源地。1927年8月20日,由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一营营部驻扎在此,张子清时为营长,并在墙上书写了“南昌暴动”等革命标语。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这里不仅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重要屯兵之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旧址之一。

      奎光书院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由左、右两栋并列组成,现总面积690平方米。整个建筑历经多次维修,保存了原貌,并常年对外开放。2000年7月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631

铜鼓大沩山

      大沩山位于湘赣边界,铜鼓县西北部,是镶嵌在修河源头的一颗明珠。大沩山东临铜鼓,南接万载,西濒浏阳,北邻平江,连绵150平方公里。周围一二百里的崇山峻岭和高丘陵,云气相汇,搅动旋转,漫山升腾,大气磅礴。

      因为清嘉庆《一统志》载“岗峦围绕,盘距四县,因名大围”,因此,在湖南浏阳那侧称——大围山。而《西江志》云“大沩在宁州西南一百五十里,东通新昌,南通兴国。”铜鼓古属宁州,故在铜鼓这边又称大沩山。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面积7万余亩,境内群山环抱,立峻挺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浑然一体,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植物种类有23个群系、3000多种,列人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有17种;已发现野生动物60余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达14种;森林中繁殖的彩蝶1200多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大沩山以“秀”著称,山峦连绵起伏,万木竞长,绿海如波,山花争奇斗艳;在崇山峻岭和茂密森林之间,镶嵌着无数奇峰异石和100多处流泉飞瀑。山得水而秀,水因林更美。这里,春天鸟语花香,流水欢歌,生气盎然。盛夏,满山杜鹃,姹紫嫣红,堪称一绝。古人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沩山杜鹃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深秋,红枫尽染,与青松翠竹相映,五彩纷呈,令人陶醉;若秋高气爽,仁立海拔1607.9米的七星岭顶峰,极目远眺,群

QQ图片20171121170406.jpg

山莽莽,层峦叠嶂,朝赏日出,夕观落霞,高山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入冬,遍山玉树琼枝,银妆素裹好一派南国风光。由于山高林密的地理特点,构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森林小气候,使大沩山具有“天然空调”、“大氧吧”的优势,这里年平均气温11.4℃,年相对湿度85%以上,夏天平均气温20~28℃。

      不仅如此,就是在同一天,大沩山风景和气候,也变幻多样。山脚还是艳阳高照,山顶可能细雨霏霏;山顶飞瀑流泉,山底却无影无踪。至于奇花异草,怪树修竹,更是五彩缤纷,多姿多态,远近高低不一样的风采。元代大文豪欧阳圭斋诗道:大沩山高高几许,绝顶嵯峨戴村坞。石隙花开自夏春,地炉僧拥无寒暑。清流白鹇涤毛距,绿树黄熊引筋旂。山腰日午婴儿啼,知有雷公出行雨。

      大沩山的主峰叫七星岭,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由七个不同高度的梯级山头组成。远看成岭,侧看成峰,象北斗七星,错落有致;又似七仙女飘立凡尘,阿娜多姿。七峰之间是一块平坦开阔的地带,纵横20多公里。碧草青青,白雾茫茫中,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湖泊。构成特有的高山草甸,高山湖泊的奇观。蓝天白云,沉在荡漾的湖里,不时有飞鸟画过,更是一份生动,湖光山色就这样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古人赞曰:千里山河一望收,最高巅上正三秋。山根东走盘吴尾,水势西流灌楚头。斑豹尽同顽石卧,苍鹿

QQ图片20171121170417.jpg

QQ图片20171121170426.jpg

晴共淡云浮。南衡七二峰峦外,别样岧峣足胜游。“千山万水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大沩山常年云遮雾绕,实乃一片人间仙境之地。云雨的缠绕与滋润便使它风景秀丽,也就有着儒、释诸多文化在此扎根落脚,并滋生着茂密的文化丛林,为世人景仰。这里曾经是湘赣边界最大的佛教圣地,有玉泉寺、陈真人庙、七星庙、白面

将军庙、红莲寺等大型寺庙遗址。历代曾有一些高僧和文人学士慕名来此云游求学,咏诗作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王首道、胡耀邦等都在这一带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里有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它坐落在与湖南浏阳张坊镇交界的铜鼓排埠月形湾。

      明万历二年(1574),李大銮兄妹与表弟杨青山在铜鼓大沩山揭竿起义,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帜,抗税、抗粮、捕杀贪官污吏,到处开仓济贫。当时明朝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急剧破产,纷纷逃亡,有的流向城市,大部流向深山,过着“靠山吃山”、搭个“草棚”居住的“棚民”生活。当时赣江以西、湘江以东的广阔山区中,就聚集着大量的“棚民”。然而,“棚民”生活并非世外桃源,封建统治者大肆搜获“荒田”、“闲田”为“官田”,把剥削的魔爪也伸向了“棚民”;再加上当地财主恶霸的敲诈,“棚民”的生活实在是十分凄苦的。官逼民反,终于在明万历年间爆发了以李大銮、杨青山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得到了四方棚民的积极响应,很快聚集了七万人的队伍。起义军曾一度攻下和占据宁州(修水)、宜丰、铜鼓、武宁、靖安、奉新、万载、上高、浏阳、平江等县,引起了统治者的极大恐慌。明王朝多次派兵“征剿”,均告失败。万历四年(1576)夏,明王朝起用一代名将、鄱阳守备邓子龙,会同平江、浏阳、宜丰、万载、宁州、武宁、奉新等八个州县的地方武装,终于在万历五年(1577)十一月,将起义军围灭,李大銮、杨青山战死,轰轰烈烈的李大銮起义终告失败,历时仅三年余。

3502

宜丰官山自然保护区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官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建区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处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宜丰、铜鼓两县境内交界,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总面积11500.5公顷,其中核心区3621.1公顷,缓冲区1466.4公顷,实验区6413.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4°45′,北纬28°30′~28°40′。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幽谷迭翠,奇峰峥嵘,怪石嵯峨,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景色宜人,既是野生动物栖息的王国,也是人们科考、游览、度假、避暑及疗养的好地方。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3),农民起义领袖李大銮以九岭山区腹心区域李家屋场(今官山自然保护区东河保护站所在地)为根据地,揭竿而起,汇集起义队伍达8万多人,官府调集军队多次进行围剿,历时数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尔后,皇帝下旨把这一带列为禁山,不准平民百姓在此居住营生。从此,人们称它为“官山”。因而,官山已有400多年的封禁历史,加上险峻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素,使得许多生物在此得以保存和繁衍。1975年,原宜春地区农垦局(今宜春市林业局)在官山林场划定1200公顷面积,建立“宜春地区官山天然林保护区”,是江西省第一批建立的3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1年3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466.7公顷,是江西省首批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07年8月1日,官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QQ图片20171123113130.jpg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保存完好,不仅有参天古树,还有奇花异草:不仅有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水、悦耳动听的幽谷泉声,还有气势磅礴的山涧飞瀑;成群的野鸡、欢快的小鸟、活泼的猕猴,真是可爱无比。那陡峭的山峰和悬崖,千姿百态的怪石,更能激发攀登者和探险者的浓厚兴趣。景区内山峰绵延起伏、云雾飘渺,常常让游客有如临仙境之感;石花尖的喷薄日出十分迷人,落霞美丽,常使游客流连忘返。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公园,区内有世界性四纪冰川遗迹及其遗留的原始森林,有“活化石”穗花杉群落,有古老木兰科植物含笑群落,有遮天蔽日的千亩麻栎群落,有以奇石居称11-1.png的麻姑尖、石花尖、莲花尖、雪花尖和罗汉尖等五个山峰;五马奔 槽,有五坡五谷直指官山莲花尖,就象五匹骏马在奔跑;还有百亩高山云锦杜鹃林、西河绿色走廊;鸡公屋和龙坑观鸟,白颈长尾雉和黄腹角雉的美丽身姿引人注目;东河保护站,猕猴与人和谐相处,乐不胜收;回龙卧子潭上波光粼粼,故事传奇。徜徉在这个充满神奇特色的绿色世界里,可以给游客以无限的情趣和遐想。

      官山自然保护区不仅自然风光迷人,人文历史景观也十分丰富。有许多景点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神奇的故事。如聚义厅、结拜亭、点将台、五将祠、“天子李大銮”石刻、李母墓、石棺材、九娘池、梳妆台、眼十日池、问龙卧子潭、子母石等景点都是自然和历史韵味的完美结合,也是当年李大銮领导农民起义造反,敢于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历史见证。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科考的理想场所。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2344种,脊椎动物300余种,昆虫16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穗花杉、银钟花、长柄双花木、伞花木、香果树、野大豆、花榈木、凹叶厚朴、闽楠、毛红椿等200余种;珍稀动物主要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    黑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短尾猴、豺、白鹇、勺鸡、仙八色鸫、小鸦鹃、穿山甲、鸳鸯、虎纹蛙、硕步甲等,再加上猛禽、蝴蝶及其他珍贵昆虫,共有几百种。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重点公益林,也是省环境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不失为一科考旅游及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人文景观有:麻姑庙、点将台、将军屯、九娘池等多处。

      植物群落有:南方红豆杉群落、乐昌含笑群落、穗花杉群落、云锦杜鹃群落、千亩麻栎林群落、长柄双花木群落、香果树群落、巴东木莲群落等数十个,还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区、植物标本园、生态科普宣传馆、方竹园、高山杜鹃园、原始森林等保护园区。11-2.png

      自然景观有:双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龙卧子潭、子母石、参天石、石龟望海、雷劈石、五马奔槽、罗汉石群、猴洞、青龙埂等20余处。

      官山自然保护区风光迷人,漫步徜徉,郁郁清风扑鼻而来,一年四季花香鸟语,动物戏耍自如,海拔1480米的麻姑尖和1445米的石花尖在晴天丽日之下,犹如出浴少女飘逸。这里不但是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观赏及避暑的好地方,而且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

1772

铜鼓天柱峰森林公园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赣西北铜鼓县,总面积1051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境内青山绿水、森林郁蔽、丹霞红岩、群峰耸翠、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良好。12-1.png 

      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天柱峰景区;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景区;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景区;万树千花、群林争翠的龙门崖景区。公园内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因而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公园境内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丹霞红岩、群峰耸翠,温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很好,被誉为“天然氧吧”,是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天柱峰景区;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景 区;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景区;万树千花、群林争翠的龙门崖景区。独特的丹霞地貌几经岁月的砥砺、雕琢,处处无不奇峰突兀、壑深谷回、气爽水秀、曲径通幽。“修江第一峰——天柱峰”、“九龙瀑布”、“万笏朝天”、“铜鼓石”、“七重门”、“聚仙亭”等胜景铸就起天柱峰“绿色”旅游的骨架。在这里,毛泽东亲自燃起“秋收起义”的圣火,彭德怀、何长工、宋任穷、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秋收起义纪念馆、毛泽东旧居——肖家祠、排埠万寿宫等一大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犹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辉映出天柱峰“红色”旅游的灵魂。森林公园内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因而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

QQ图片20171123112548.jpg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策源地——铜鼓县的东南部,公园总面积10512平方公里,与320、105国道、浙赣、京九铁路相接,东至南昌约180公里;西至长沙约150公里;北至武汉约280公里;南距宜春约12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阿港高速公路横穿公园境内。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在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是避暑的理想胜地。

      境内山高林茂,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4%,居江西省前列。珍稀植物星罗棋布,野生动物品种众多,被誉为“江南生物世界”。共有野生动物1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省级保护动物46种;有原生木本植物53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13种,省级保护树种31种。园内还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矿泉资源和“冷泥”资源。公园由孤峰揽胜、山水醉人的九龙湖;峰耸谷险、崖石竞奇的铜鼓石;万树千花、翠竹摇曳的龙门崖;山高林茂、云海迷离的大沩山四大景区组成,共有景点76处,其中人文景点32处,自然景点44处。公园内独特的丹霞地貌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处处奇峰突兀、壑深谷回、气爽水秀、曲径通幽。

1529

潦河

      潦河,又称上潦水、冯水,亦名海昏江,位于宜春市北部,发源于铜鼓、宜丰、奉新三县交界的九岭山脉南侧,系修水最大的支流,古书记载:“游水是潴,积水潦潦”,故称潦河。潦河由南北潦河汇合而成,其中以南潦河为主河道。北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的九岭头(1794米)附近,在靖安县境内是两支,即北河、南河。北河流经三爪仑森林公园,南河流经靖安县城,北河、南河出靖安县域进入安义县合二为一,叫北潦河。南潦河发源于宜丰县北端九岭山脉西南侧,往东南流过宜丰找桥,进入奉新县,自西向东流过奉新全境。出奉新县进入安义县,在万埠雷家汇合北潦河,总称潦河。南北潦河汇合后,东北流向,出文埠进入永修县,在西山下渡附近注入发源于幕阜山的修水。水道主要分布于奉新、靖安、安义三县。主河道长166公里,流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其中宜春市境内主河道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893.22平方公里。潦河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行于丘陵、山岗之间,水流湍急,属山区性河流,河床多砂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带,河道宽浅弯曲,水流较为平缓,河床多小卵石、粗砂、细砂。宜春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9.17万千瓦,可开发15.17万千瓦。流域内建有罗湾、小湾、石马、水栏关、香坪等中型水库及其水电站、灌渠等水利工程。

      南潦河 南潦河主要位于奉新县境内,系潦河一级主要支流,发源于宜丰县北端九岭山脉南侧,自西向东流,过找桥进入奉新县境的牛头岭,经西塔、甘坊、上富、罗市至会埠,沿程于左右两岸相继接纳来自宜丰县境内的找桥水、仑前水、石埚水、南洞水、大港水、狮子岭水、土地堆水、尖咀崖水,奉新县境内的百丈水、长坪水、港尾水、溜头水、石溪水、澡溪水、仰山水、里水,在澡下镇长岗纳源出靖安县云阳山南侧的龙溪河水,过奉新县城于右岸赤岸镇山背纳源出高安市华林寨南麓的黄沙港水,经冯川有赤田港水汇入,过宋埠进入安义县境内后于左岸石鼻雷家纳石鼻河水,至万埠雷家与北潦河汇合。南潦河上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较有名的峡谷有:仙人桥、瘦狗洞、燕子崖、鹅婆岭。峡谷中水流湍急,瀑布直泻而下,天然落差大,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新中国建立前,南潦河是奉新运输物资进出口的通道。20世纪50年代时,南潦河在奉新县内可通行75公里。

      北潦河 位于靖安县境内,系潦河一级支流,由南河与北河两支流汇流后称北潦河。发源于修水县茅竹山寒婆洞,以南河为主要支流,自西向东流,在靖安县仁首茂埠村洲尾黄家与北河汇流后,于安义县万埠镇雷家与南潦河汇流后称潦河。主河道长125公里,流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其中宜春市境内河长108公里,流域面积1442.22平方公里(其中南河706.22平方公里,北河736平方公里)。

      因为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起伏跌宕的地形地貌,翘坦斗壁的悬岩山峪,形成了各种不同成分的岩层,经河水漫长时间的冲刷洗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潦河奇石”。奉新“干洲奇石根雕一条街”就是典型代表。潦河奇石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自然天成,其形状、色彩、画面都是浑然天成,不存13-1.png半点人工雕饰,飘逸的筋纹线条,变幻无穷的艺术画面,丰富的色彩,逼真的象形,都乃妙趣横生,真可谓聚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品种俱齐,已成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缩影,通过藏石者配上底坐,命予恰切的名称,赋以了新的生命,活灵活现地就在你的眼前,一石似一物,一石似一景,拳石之内气象万千,天然奇观尽收眼底,有弘扬祖国文化,有赞叹大好河山,有感概沧桑巨变,有回眸历史变迁,应有尽有。

      潦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其历史人文底蕴也非常厚重。1989年在安义县潦河附近的樟灵岗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200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靖安县水口乡花都院附近南河南岸的二级阶地发现了晚更新世(即旧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石器,距今5~10万年,说明在那时候就有人类在此活动。2007年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2500多年的东周古墓。墓葬的罕见形式以及出土的47具棺木,震惊了全国考古界。潦河流域也是人才辈出之地,靖安县有明代著名清官况钟,况钟墓就在靖安县城郊南河边的靖安森林公园内;奉新县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奉新县城建有宋应星纪念馆;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今吉水县人)曾经任奉新县知府,在任时禁吏胥贪赃,很得民心;安义县有明朝天顺四年状元谢一夔,官至工部尚书。

   “中绿杯”全国摩托艇精英赛暨艺术滑水表演赛2006年10月20日在奉新县潦河水域举行。共有来自国内10个省市的30多名国内知名的摩托艇选手参赛。开幕式后,中国青年艺术滑水队表演进行的滑水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

QQ图片20171121170621.jpg

      位于靖安县高湖镇境内的潦河上游的金罗湾漂流,被浪漫的称为世外神仙情侣漂。漂流河段上起罗湾知青电站,下至山口铁索桥。峡谷两岸悬岩壁立,古树参天,幽深奇峻,急流迭出,那13-2.png经过树叶过滤的夏日阳光,已没有多少血汉的脾气,洒在身上像一层轻纱,温温的,柔柔的,舒适舒服;沐浴在夹杂着泥土、树叶、花香和水气的河风中,闷热的暑气一扫而光。漂流全程约12公里,上下落差高达96米,漂过周公殿,流经云盆雾海,皮筏艇乘风破浪。时而直线急下,随波旋转,提心吊胆;时而蜻蜓点水,缓缓前行,荡舟碧波,静若寒蝉。将军岩、擒龙滩、仙女潭等十八个险滩,穿过杜鹃谷,绕过深山涧等十八道湾、十八个深潭,历时2小时30分钟。整个河道两岸密林鳞次栉比、无道可攀,唯有舟行,无一条路上岸、无一户人烟。河道穿越于深山峡谷之中,在这里整个人融入大自然之中,释放一身的倦意,只能听到浪涛声和鸟鸣声的自然之声,让人真正感受到艇在河里漂、人在幽谷行。河水淙淙流淌,皮筏缓缓漂行,情侣对座、仰面向天,山腰间有白鹭优雅地展翅向远处飞去,随时都会有小蜻蜓在船的前后追逐着,和谐相融。

6356

铜鼓金沙河

      修河,又名修水,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属鄱阳湖水系。它好似一条蓝色绸带,左折右旋,跌跌宕宕,飘逸在赣西北大地上,全长4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等县,最后注入鄱阳湖。其源头出自湘、鄂、赣边境的大沩山麓,铜鼓县境内温泉镇上庄自然村的曾家洞。流经铜鼓县的温泉、高桥、棋坪、港口四个乡镇,因为这一段河流的泥沙中含有黄金,故在铜鼓境内称为金沙河。

金沙河流域气候适宜,物华天宝。属亚洲东南季风区,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0~280天,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604毫米,适于植物生长。

      上庄村是修河源头的第一个生态自然,这里空气清新,山峻林密,金沙河水清澈见底。山青秀水,远离城市,使这里犹如世外桃源,村民平均年龄87岁,是个典型的长寿村,百岁老人出现了两位,最长年龄107岁。上庄人知道,村民的健康长寿和倾心呵护修河源头的生态息息相关。走进绿树掩映的上庄村,一条小溪潺潺流水,溪旁立有石碑“修河起源处”。溯流而上,溪水微波,青草绿树,鸟语花香,恍如世外桃源。在上庄村修河源头区域数千里山林里,时常有野山羊、野猪、鹿子等野生动物出没,山间里还有石蛙。源头活水养育了上庄人,上庄人保护修河源头成为自觉行动。为保护良好生态,上庄人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每年新春都会自发植树造林。为防止过度“吃”竹子、木头,村里关闭了多家木竹加工厂,还坚决退出了香菇产业。

      上庄村还是片红色的土地,1926年6月这里的做纸工人成立了铜鼓县第一个赤色工会,第一个工农武装赤卫队。先后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至今还有乌鸦翅下、猴子额、上庄坳、求雨岭四大哨所,毛泽东休息亭等红色遗址。上庄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全村从1926年的600多人,到铜鼓解放时只剩下不到90人。江西著名作家杨佩瑾曾在上庄体验生活,以上庄人的革命斗争历史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霹雳》。

QQ图片20171121170646.jpg

      金沙河的源头曾家洞在上庄的茶坪,有一条红色旅游公路通过这里。曾家洞类似于曾家冲,只是因为山与山之间的距离近,山林茂密,如果长时间无人走,路就会被蓬勃生长的树枝阻塞,如果不带上刀,砍出一条路来,基本上不能通行。所以,在铜鼓一带都把山冲,叫做洞。曾家洞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金沙河从洞底流过,或沿着山边蜿蜒而流,潺潺有声,或错错落落,形成瀑布,跌跌宕宕,飞玉浅珠。溪水清清,山石峥嵘。铁水兰沿溪生长,吐着淡淡的花香。途中是密密丛丛的毛竹,珍贵的红豆杉和红叶树,不时还可以看见野猪、山羊生活留下的踪迹。在源头处,共有两条溪水流出,如双龙出洞,从石头丛中突然冒出,汩汩而流,源源不绝,汇合成一溪,哗哗向前。2007年江西省五大河流考察组经过考察论证,正式在这里竖碑——修河源。

3489

铜鼓竹笋

      铜鼓竹笋生长在山区森林中,纯天然野生,无任何污染,其味独特、清香脆嫩,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和大量的纤维素,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绿化食品。传统中医认为:竹笋性味甘,有滋阴补血、帮助消化之功效,经常食用绿色纤维,对促进人体消化、增加胃蠕动、减肥、降血糖、糖尿病等有明显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我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就有“如筀竹笋”的记载。17-1.png

      铜鼓是中国南方重点林业县,竹子多,笋也多。尤其大沩山山高林深,层峦叠嶂,竹林如海,生长出来的竹笋,完全纯天然,新鲜而味甘。爱吃笋,会吃笋,是铜鼓人饮食的一大特色。而且,铜鼓人吃笋,与其它地方的人不一样,传统中吃出新花样,吃出了特色,吃出了水平。

      竹笋在中医上也很有作用,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笋有一定关系。铜鼓人普遍长寿,或者与他们爱吃笋有关。

      在铜鼓人的眼里,竹笋全身都是宝。将新鲜竹笋剥去外面一层壳,里面一层嫩嫩的、白白的、脆脆的壳,叫做笋衣子,有点似竹笋的内衣的味道。将它洗净,涮水,晒干,一样可以吃,而且,十分的爽口。至于稍微有点老的笋蔸,剁成沫沫,晒干,做成笋沫沫子,加入点点油盐,一样可以做菜。此外,在冬天,铜鼓人还喜欢用冬笋炒腊肉,冬笋炒猪肝,冬笋片水煮盐水鸭,又别有一番味道了。

      笋干又叫榨笋,也是铜鼓人的一种吃法。做笋干是个技术活,铜鼓人可以把圆圆的、新鲜的竹笋,榨去水分,压扁,晒成笋干,方便储藏,一年四季,想吃的时候,把它浸到水中,再切碎,放到高压锅中煮一煮,然后,再浸到冷水中,需要的时候,捞一碗,加上新鲜猪肉,或者肉汤,放到锅中炒一炒,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将它放到烟上薰一薰,就叫做烟笋,吃的时候,有一种香味。也有把笋干做点心吃的,既有小竹笋,也有用大竹笋来做的。小竹笋,新鲜的扳回来,去壳,用温水涮一涮,晒过半干,再用甘草粉、盐、辣椒粉去腌,那味道,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点心了。

      现在的铜鼓人将新鲜竹笋做成罐头,即使是笋干,切成片,也做成了罐头。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竹笋或者笋干。有生意经的铜鼓人,将笋做成了增收的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还销到日本与东南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大来源。

1463

钟光维

      钟光维(1762~1855),号省斋,出生铜鼓县三都农家。自幼聪颖好学,能言善辩,熟读大清法令,博览《拍案惊奇》、《包公案》等书籍。年近而立,穿州过县,打抱不平,写纸卖状,屡操胜券,是清初民间的著名讼师,老百姓亲切称呼他光维先生。

      清乾隆末叶一个隆冬,光维急应奉乡荣家邀去谋划打场官司,行至古桥,时近黄昏,天寒地冻路滑难行只得借宿民家。半夜微闻邻近骤发哀号之声,难以成眠,起至其家问故,一穿着褴褛,手挽两个瑟缩颤栗幼儿男人诉说:“年关逼近,家贫如洗,债主登门,如狼似虎,妻因贫愁病苦猝然死亡,甑空炊断,无棺入殓。”光维顿怀恻隐,问得村前徐姓财主,为富不仁,逼租索债,横暴欺压乡邻,遂萌训诫豪猾,济弱扶倾心意,密告将死者悄悬梁上,迅为撰写:“岁歉子幼,生活难度。妻向徐绅,借竺织布。无钱偿还,拦路脱袴。没脸见夫,自缢身故。家破人亡,泣血投诉。哀恳青天,开恩救助。”状词,急去宁州衙署,击鼓喊冤。光维疏通地保、忤作验尸“的实”。逼死民妇,罪当偿命。徐家祸从天降,恐慌万状,无计对付。适时地保登门,假惺惺地表态怜悯,暗告去请光维先生设法开脱,替写辩诉“家奴失礼,猥亵农妇。逃慝无踪,追缉在路。当日醉酒,酣睡误事。管教失严,贵难诿咎。容先厚葬,重抚遗孤。思惜偶犯,免死轻究。”光维认为已达起诉目的,指引地保禀请知州俯察“实情”,照准判处,保释案犯。徐家厚谢地保、光维斡旋“功德”。53-1.png

      光维敏于心计,智略过人。据说宁州上武乡有块天子地,知州密请堪舆先生实地鉴测,图谋筑墓葬母。当地大姓得讯深恐知州窃占此一宝地龙脉,导致本族失去人兴财旺风水。但又俱怕官府权势,无计梗阻。求谋光维先生,密写“麻石有穴地,葬中出皇帝。知州说要买,未晓属何意”揭帖,数处散贴。知州闻而冷汗淋漓,惶急令人擦洗收毁,消声隐没其事。揭帖只望赢得“抑止”效应,非欲要治知州重罪,因以“说”、“买”二字作珠眼,假设若朝廷追究其罪,“说”则无文书凭据;“买”非为强夺霸占,因量刑尺度,可得宽容。真可谓妙笔生花,笔下留情。

      光维还有利用鬼使神差,侦破疑案故事传流。话说乾隆某年,宁州西乡出一谋财害命重案,拘捕涉嫌罪犯数人,迭经刑讯,皆同声呼冤,难以从中查明真凶。通判暗遣捕头去请光维划策。光维思付做贼者必心虚,可硬顶官府,难能不害怕鬼神。因而指点重新粉刷一间暗室,将炭黑遍写“杀人者,此人也”于雪白墙壁,趁夜提出人犯脱光上衣,双手反缚蹲坐室内,厉声警告今夜阴曹判官将来人犯背上写字,天眼恢恢,疏而不漏,点明作案真凶。人犯呆坐深夜时分,真凶极度紧张惶恐,挪动身子紧贴粉墙,自忖这样隔纸神明也莫能在我背上写字。翌晨提审,其人赫然背现黑字,将镜反照让其自瞧,猝然表情颓丧,垂头服法。依此再去复查作案情节,论证真凶果为此人,疑案迎刃而解。满庭胥吏亦懵然弗知就里,惊诧神奇!

      光维气质深沉,行侠仗义,远亲近邻,偶遭天灾人祸,无不疏财济困,竭力帮忙。平素热心参与举办公益事业。道光十七年(1837),光维奔波联络康乾时代经由广东、福建、赣州徙铜落户发家的卢、杨、刘、李等七十二姓族人,捐银助田,兴置学产,新建奎光书院。时被公推出任首席督理,为创设宏扬客家文化,培育英才高等学府,出谋划策,卓著辛劳。

      光维终生行状,压抑豪强,扶助贫弱,一直为官绅憎恨,常被衙署暗探追踪,因其身材魁梧,精通拳术,故而轻易不敢下手。光维出门时更行装,隐蔽身份,形影飘忽,善于机巧应变,每逢困厄处境,都能屡得劳苦大众奋起掩护,化险为夷。其英雄壮举至今传为美谈。享年93岁,墓葬三都镇街后盆形。

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