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福

      梅福,字子真,西汉末人。祖籍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著名隐士。少时求学长安,精《尚书》、《谷梁春秋》,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皇太后之侄王莽为新都侯,朝政日非,民怨四起。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指陈政事,被朝廷斥为“边都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梅福挂冠而去。

      梅福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青云谱),垂钓于湖,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并建梅仙祠祀奉。不久又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祀之。

      另据宜丰历代县志载:汉平帝元始中梅福隐于宜丰天德(今新庄镇),葬潭山逍遥道院,后代则繁衍于天宝等处。为今宜丰天宝上梅、下梅等地梅氏始祖,与大诗人陶潜、南宋状元姚勉并称为宜丰三大先贤。据天宝《杭溪梅氏族谱》载:梅福因王莽专政,乃护太子避难于古天宝之逍遥道院,另有一员称“白马将军”的大将陪同到逍遥。不久,太子病逝于道院,梅福自以为失职,触堂柱而死,将军也随之拔剑自刎。

QQ图片20171127170455.jpg

时隔18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遍求天下忠耿旧臣和隐士,同时派兵访太子及梅福下落,找到后,乃敕令在逍遥道院建子真墓,太子则立塔祀之,并赐梅福当年顶戴之铜顶帽与梅福后代,世代供奉。宜丰天德乡有尉山、尉田、梅墩等地名。

1797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始家宜丰,东晋大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司马、刺史,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是太守。年幼时,家庭衰落,8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寄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还学了儒家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使他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8-1.png

      陶渊明少年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由于家庭败落,受人轻视,不久便辞职。回家后,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投靠荆州桓玄,但发现桓玄有篡夺东晋政权的野心,他当然不肯同流,隆安五年冬天, 他因母丧辞官回家。元兴元年(402)正月,桓玄兵变夺取东晋政权,次年称帝,改国为楚。陶渊明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元兴三年,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陶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刚开始他对刘裕的整顿改革颇有好感,不久看到刘裕剪除异己,任人唯亲,使他感到失望,紧接着去职。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又去职。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QQ图片20171127163822.jpg

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辞官回乡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其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QQ图片20171127163830.jpg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田园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其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宜丰县是陶渊明故里,宜丰的澄塘镇秀溪村(古称安城),“东篱下”和“南山”两个地名至今未变。故里还有众多的其他遗迹。

1927

宜丰官山自然保护区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官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建区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处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宜丰、铜鼓两县境内交界,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总面积11500.5公顷,其中核心区3621.1公顷,缓冲区1466.4公顷,实验区6413.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4°45′,北纬28°30′~28°40′。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幽谷迭翠,奇峰峥嵘,怪石嵯峨,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景色宜人,既是野生动物栖息的王国,也是人们科考、游览、度假、避暑及疗养的好地方。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3),农民起义领袖李大銮以九岭山区腹心区域李家屋场(今官山自然保护区东河保护站所在地)为根据地,揭竿而起,汇集起义队伍达8万多人,官府调集军队多次进行围剿,历时数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尔后,皇帝下旨把这一带列为禁山,不准平民百姓在此居住营生。从此,人们称它为“官山”。因而,官山已有400多年的封禁历史,加上险峻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素,使得许多生物在此得以保存和繁衍。1975年,原宜春地区农垦局(今宜春市林业局)在官山林场划定1200公顷面积,建立“宜春地区官山天然林保护区”,是江西省第一批建立的3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1年3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466.7公顷,是江西省首批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07年8月1日,官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QQ图片20171123113130.jpg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保存完好,不仅有参天古树,还有奇花异草:不仅有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水、悦耳动听的幽谷泉声,还有气势磅礴的山涧飞瀑;成群的野鸡、欢快的小鸟、活泼的猕猴,真是可爱无比。那陡峭的山峰和悬崖,千姿百态的怪石,更能激发攀登者和探险者的浓厚兴趣。景区内山峰绵延起伏、云雾飘渺,常常让游客有如临仙境之感;石花尖的喷薄日出十分迷人,落霞美丽,常使游客流连忘返。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公园,区内有世界性四纪冰川遗迹及其遗留的原始森林,有“活化石”穗花杉群落,有古老木兰科植物含笑群落,有遮天蔽日的千亩麻栎群落,有以奇石居称11-1.png的麻姑尖、石花尖、莲花尖、雪花尖和罗汉尖等五个山峰;五马奔 槽,有五坡五谷直指官山莲花尖,就象五匹骏马在奔跑;还有百亩高山云锦杜鹃林、西河绿色走廊;鸡公屋和龙坑观鸟,白颈长尾雉和黄腹角雉的美丽身姿引人注目;东河保护站,猕猴与人和谐相处,乐不胜收;回龙卧子潭上波光粼粼,故事传奇。徜徉在这个充满神奇特色的绿色世界里,可以给游客以无限的情趣和遐想。

      官山自然保护区不仅自然风光迷人,人文历史景观也十分丰富。有许多景点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神奇的故事。如聚义厅、结拜亭、点将台、五将祠、“天子李大銮”石刻、李母墓、石棺材、九娘池、梳妆台、眼十日池、问龙卧子潭、子母石等景点都是自然和历史韵味的完美结合,也是当年李大銮领导农民起义造反,敢于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历史见证。

      官山自然保护区是科考的理想场所。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2344种,脊椎动物300余种,昆虫16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穗花杉、银钟花、长柄双花木、伞花木、香果树、野大豆、花榈木、凹叶厚朴、闽楠、毛红椿等200余种;珍稀动物主要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    黑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短尾猴、豺、白鹇、勺鸡、仙八色鸫、小鸦鹃、穿山甲、鸳鸯、虎纹蛙、硕步甲等,再加上猛禽、蝴蝶及其他珍贵昆虫,共有几百种。

      官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重点公益林,也是省环境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不失为一科考旅游及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人文景观有:麻姑庙、点将台、将军屯、九娘池等多处。

      植物群落有:南方红豆杉群落、乐昌含笑群落、穗花杉群落、云锦杜鹃群落、千亩麻栎林群落、长柄双花木群落、香果树群落、巴东木莲群落等数十个,还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区、植物标本园、生态科普宣传馆、方竹园、高山杜鹃园、原始森林等保护园区。11-2.png

      自然景观有:双猴守官山、吊洞瀑布、回龙卧子潭、子母石、参天石、石龟望海、雷劈石、五马奔槽、罗汉石群、猴洞、青龙埂等20余处。

      官山自然保护区风光迷人,漫步徜徉,郁郁清风扑鼻而来,一年四季花香鸟语,动物戏耍自如,海拔1480米的麻姑尖和1445米的石花尖在晴天丽日之下,犹如出浴少女飘逸。这里不但是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观赏及避暑的好地方,而且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

1778

潦河

      潦河,又称上潦水、冯水,亦名海昏江,位于宜春市北部,发源于铜鼓、宜丰、奉新三县交界的九岭山脉南侧,系修水最大的支流,古书记载:“游水是潴,积水潦潦”,故称潦河。潦河由南北潦河汇合而成,其中以南潦河为主河道。北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的九岭头(1794米)附近,在靖安县境内是两支,即北河、南河。北河流经三爪仑森林公园,南河流经靖安县城,北河、南河出靖安县域进入安义县合二为一,叫北潦河。南潦河发源于宜丰县北端九岭山脉西南侧,往东南流过宜丰找桥,进入奉新县,自西向东流过奉新全境。出奉新县进入安义县,在万埠雷家汇合北潦河,总称潦河。南北潦河汇合后,东北流向,出文埠进入永修县,在西山下渡附近注入发源于幕阜山的修水。水道主要分布于奉新、靖安、安义三县。主河道长166公里,流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其中宜春市境内主河道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893.22平方公里。潦河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行于丘陵、山岗之间,水流湍急,属山区性河流,河床多砂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带,河道宽浅弯曲,水流较为平缓,河床多小卵石、粗砂、细砂。宜春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9.17万千瓦,可开发15.17万千瓦。流域内建有罗湾、小湾、石马、水栏关、香坪等中型水库及其水电站、灌渠等水利工程。

      南潦河 南潦河主要位于奉新县境内,系潦河一级主要支流,发源于宜丰县北端九岭山脉南侧,自西向东流,过找桥进入奉新县境的牛头岭,经西塔、甘坊、上富、罗市至会埠,沿程于左右两岸相继接纳来自宜丰县境内的找桥水、仑前水、石埚水、南洞水、大港水、狮子岭水、土地堆水、尖咀崖水,奉新县境内的百丈水、长坪水、港尾水、溜头水、石溪水、澡溪水、仰山水、里水,在澡下镇长岗纳源出靖安县云阳山南侧的龙溪河水,过奉新县城于右岸赤岸镇山背纳源出高安市华林寨南麓的黄沙港水,经冯川有赤田港水汇入,过宋埠进入安义县境内后于左岸石鼻雷家纳石鼻河水,至万埠雷家与北潦河汇合。南潦河上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较有名的峡谷有:仙人桥、瘦狗洞、燕子崖、鹅婆岭。峡谷中水流湍急,瀑布直泻而下,天然落差大,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新中国建立前,南潦河是奉新运输物资进出口的通道。20世纪50年代时,南潦河在奉新县内可通行75公里。

      北潦河 位于靖安县境内,系潦河一级支流,由南河与北河两支流汇流后称北潦河。发源于修水县茅竹山寒婆洞,以南河为主要支流,自西向东流,在靖安县仁首茂埠村洲尾黄家与北河汇流后,于安义县万埠镇雷家与南潦河汇流后称潦河。主河道长125公里,流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其中宜春市境内河长108公里,流域面积1442.22平方公里(其中南河706.22平方公里,北河736平方公里)。

      因为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起伏跌宕的地形地貌,翘坦斗壁的悬岩山峪,形成了各种不同成分的岩层,经河水漫长时间的冲刷洗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潦河奇石”。奉新“干洲奇石根雕一条街”就是典型代表。潦河奇石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自然天成,其形状、色彩、画面都是浑然天成,不存13-1.png半点人工雕饰,飘逸的筋纹线条,变幻无穷的艺术画面,丰富的色彩,逼真的象形,都乃妙趣横生,真可谓聚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品种俱齐,已成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缩影,通过藏石者配上底坐,命予恰切的名称,赋以了新的生命,活灵活现地就在你的眼前,一石似一物,一石似一景,拳石之内气象万千,天然奇观尽收眼底,有弘扬祖国文化,有赞叹大好河山,有感概沧桑巨变,有回眸历史变迁,应有尽有。

      潦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其历史人文底蕴也非常厚重。1989年在安义县潦河附近的樟灵岗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200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靖安县水口乡花都院附近南河南岸的二级阶地发现了晚更新世(即旧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石器,距今5~10万年,说明在那时候就有人类在此活动。2007年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2500多年的东周古墓。墓葬的罕见形式以及出土的47具棺木,震惊了全国考古界。潦河流域也是人才辈出之地,靖安县有明代著名清官况钟,况钟墓就在靖安县城郊南河边的靖安森林公园内;奉新县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奉新县城建有宋应星纪念馆;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今吉水县人)曾经任奉新县知府,在任时禁吏胥贪赃,很得民心;安义县有明朝天顺四年状元谢一夔,官至工部尚书。

   “中绿杯”全国摩托艇精英赛暨艺术滑水表演赛2006年10月20日在奉新县潦河水域举行。共有来自国内10个省市的30多名国内知名的摩托艇选手参赛。开幕式后,中国青年艺术滑水队表演进行的滑水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

QQ图片20171121170621.jpg

      位于靖安县高湖镇境内的潦河上游的金罗湾漂流,被浪漫的称为世外神仙情侣漂。漂流河段上起罗湾知青电站,下至山口铁索桥。峡谷两岸悬岩壁立,古树参天,幽深奇峻,急流迭出,那13-2.png经过树叶过滤的夏日阳光,已没有多少血汉的脾气,洒在身上像一层轻纱,温温的,柔柔的,舒适舒服;沐浴在夹杂着泥土、树叶、花香和水气的河风中,闷热的暑气一扫而光。漂流全程约12公里,上下落差高达96米,漂过周公殿,流经云盆雾海,皮筏艇乘风破浪。时而直线急下,随波旋转,提心吊胆;时而蜻蜓点水,缓缓前行,荡舟碧波,静若寒蝉。将军岩、擒龙滩、仙女潭等十八个险滩,穿过杜鹃谷,绕过深山涧等十八道湾、十八个深潭,历时2小时30分钟。整个河道两岸密林鳞次栉比、无道可攀,唯有舟行,无一条路上岸、无一户人烟。河道穿越于深山峡谷之中,在这里整个人融入大自然之中,释放一身的倦意,只能听到浪涛声和鸟鸣声的自然之声,让人真正感受到艇在河里漂、人在幽谷行。河水淙淙流淌,皮筏缓缓漂行,情侣对座、仰面向天,山腰间有白鹭优雅地展翅向远处飞去,随时都会有小蜻蜓在船的前后追逐着,和谐相融。

6379

宜春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作品。宜春木雕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及宜丰、靖安、万载等。中心城主要代表为宜春市阳光集团旗下的春阳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木雕。企业成立于1993年,期间几经增资扩建、更名,企业资产已超亿元,拥有15000平方米土地,公司在主营香港兴利集团公司各类高档家具及办公用品的同时,还从事仿古家具生产与销售、园林绿化设计与木雕事业,办有木雕厂,木雕展销会所及宜春市华木莲礼品贸易公司,开轩文化艺品店(主要从事木雕作品展览与交易)等。企业发展20年来到目前拥有一支技术高超的木雕专业技术队伍,设计理念也不断更新,旨在保持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超越,追求更高的雕刻艺术和观赏水平,达到寓传统与时尚相统一,艺术与内容相媲美的最佳境界。17-1.png木雕作品立意大多大气磅礴,气势非凡,且内容积极向上,紧跟时代,让人感到震撼;当然也有木雕作品表现出清晰亮丽或慈爱祥瑞的东方传统风格。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让人赞叹。公司大型根雕作品“九龙戏珠”获江西省第四届花博会金奖,沉木雕刻作品“嫦娥奔月”获银奖,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省内外崭露头角。公司自创立就始终秉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阳光经营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好评。公司取得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证的资格,并荣获江西省林业龙头企业,江西省价格AAA诚信单位。

      目前,阳光集团董事长刘忠开正率领团队以科技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努力将宜春阳光集团打造成一个集木雕、陶瓷、家具、字画、奇石、养生等于一体的商业航空母舰,为宜春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奉献,同时也力争让商业同仁有一个切磋技艺、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宜丰根雕,品质独特,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该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根艺作品推断,宜丰根雕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林木茂密,有国家一、二、三类珍贵树木27种,省重点保护树种48种。数人合抱的古杉、巨樟,4000年的黄杨和独有的宜丰棱木,都是名闻遐迩的宜丰一绝。由于山多林广,雨水充沛,境内2000余座水库分布在群山怀抱之中,沿岸生长的林木根须发达,造型奇美,适合根艺制作,为宜丰的根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说起宜丰根雕,有个传说:清末当地天宝乡有位颇有文化的老木匠,在同安乡替一家财主造房时,发现一株长满17-2.png树瘤的茶树,曲直有致,形态特异,便将其做成一柄龙头禅杖,赠予财主。财主见其极像挂轴中寿星老人的手杖,十分喜欢,常在朋友来访时出以视之。当地文人墨客观后纷纷效仿,找来树根树瘤,制成手杖花架和各种动物造型,从此,宜丰根雕异峰突起,盛传至今。

      宜丰根雕制品常用的材料有乔木根、灌木根、竹蔸、藤根及树木畸形的枝杈,还有质地坚硬、细腻、纹理畸美的樟树、楮树、槲树、油茶、刺柏等树的树瘤等。这些材料,或根或瘤,或枝或杈,通过艺人们赋枯木以生命、化朽木为神奇的高超技艺,经选材、清洗、构思、造型、剥皮、浸泡、烘干(或晾干)、加工、打磨、罩漆、抛光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的根艺作品,具有造型别致、寓意深刻、品位高雅的特征,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宜丰根雕走向新的兴盛,根雕创作如雨后春笋,遍及宜丰城乡,展出、参赛频频获奖。乘着这股东风,该县于1987年成立了“宜丰根雕学会”,为全县根雕创作、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而促进根艺创作蓬勃发展。1988年3月,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播放了《宜丰根雕艺术》专题片后,宜丰根雕更是蒸蒸日上,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制作、收藏和经营根艺作品的企业迎运而生。1996年,该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单文峰,创立了宜丰瀚道根艺公司,宜丰根雕从此走上了一条集创作(制作)、经营、收藏于一体的生产性保护发展道路,产品远销国内外,产值超千万。17-3.png

      随着宜丰根雕的影响加大,1987年举办的“宜丰根雕艺术展”,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和根艺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是年11月,宜丰近百件根雕作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根雕艺术展览”,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有4件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回眸》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银奖;《荣归故里》获江西省首届园艺博览交易会银奖;《直挂云帆济沧海》、《太湖石韵》分获江西省首届花博会金奖、银奖;《世人皆醒我独醉》在中国第八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中被评为“刘开渠根艺奖银奖”;《岁月无悔》获全国名家根雕艺术精品邀请赛金奖;《赤壁怀古》、《十八罗汉》获全国名家根雕艺术作品邀请赛金奖。2005年,宜丰根雕工艺品和竹雕工艺品在首届中国国际林业博览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获“林博会最受欢迎奖”;2006年在第二届省花博会上获特别贡献奖2个、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7个、优秀奖4个。2010年6月,宜丰根雕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28

良 价

      良价(807~869),俗姓俞,唐代筠州会稽(浙江会稽)人,后居宜丰。唐代高僧,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的开山祖师。少时在家乡诸暨随师出家,青年时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禅林。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禅师云游到洞山,在逢渠桥睹影悟道,创建广福寺,开堂宣讲他的“五位君臣,偏正回互”的禅学思想,一时僧侣趋赴,名声显赫。弟子本寂后往江西宜黄曹山弘扬旨义。后人将师徒二人所创宗法称为“曹洞宗”。为中国禅宗五家之前。公元869年,良价逝于洞山,唐懿宗赐其“悟本禅师”谥  号,并敕建“慧觉宝塔”,世称“价祖塔”。良价留有《语录》三种,著有《玄中铭》、《新丰吟》、《宝镜三昧歌》、《纲要偈》、《五位君臣颂》、《五位显诀》等偈颂。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庭,至今有1500多年历史。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特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清康熙十一年(1672),洞山寺正式更名为普利寺。

QQ图片20171127153105.jpg

      早在良价住持洞山时,日本僧人瓦室能光就千里求法于良价,并在洞山一住30年。良价圆寂后,新罗僧人利严从良价另一法嗣道膺学法,归国后创须弥山派。13世纪,日本僧人道元又将曹洞宗传入日本,开立日本曹洞宗,与临济宗共为日本两大禅宗主流。

1989

宜丰天宝古村

      天宝古村位于宜丰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2.5多平方公里,现有2100多户,5800多人,80%以上为墨庄刘氏。据历史考证:商周以前,按《禹贡》所设想的九州之说,天宝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地先继属越,后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置36郡,属九江郡。三国东吴时(220)在此设宜丰县,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45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宋光宗元年(1190),墨庄始祖刘椿任大姑岭巡检遂家于此,繁衍后代,始建屋场至今八百余年,为宜丰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走进古村,墨庄书香四溢,古樟、古宅比比皆是,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古巷牵引你想象昔日古镇的繁华。作为天宝古村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是赣西北古镇村落文化的一个奇异的瑰宝。每一幢古宅,雕栋刻石,花门花窗,雕花石柱石墩,俯拾即是。它凝聚着古人的建筑智慧,其建筑技艺之高超,规划布局之巧妙,现代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对之叹为观止。天宝古村现有民居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41幢,其余

QQ图片20171123093524.jpg

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高超。著名的建筑有刘氏宗祠、昭公祠、进士第等。

      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宏治七年(1494),由士元士会兄弟和士元之子尧仲合建而成,至今已519年,宗祠砖木结构,坐北朝南,8进式96间,总面积3850平方米。该宗祠几废几立,终因风霜兵焚等历史原因,现只存门楼。门楼雄伟壮观,面宽30米,进深18米,高9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为江南少见的巨型门楼。门楼前立一对圆雕石狮,正楼树四根花岗岩石柱,柱头坊上密排四层斗拱,斗拱分四叠垛,层层斗拱托出楼檐,悬山顶,天壁为拱圈板花,大门两侧石雕装饰,整个门楼结构精巧,部件雕花精美,气势恢宏。

      昭公祠:建于明万历12年(1585),是由进士刘体道倡导三房合建的六世祖“昭公”享堂。现今四房子孙重修,故又称“四季公祠”。该祠系砖木结构,面宽28.3米,进深43米,高9米。

QQ图片20171123093534.jpg

青砖封焰高墙,门外两侧立石狮一对,门厅高大,门前开八字形摆首,立四花岗岩石柱,大门额横匾书“昭公祠”。三进式,前厅后寝只有两厢房,中厅为官厅,供数块皇帝赐匾。三天井均为开光见天式,后井仿宫廷三进五级台阶式石栏建筑。寝堂最为壮观,重檐式楼阁,上有回字廊,中厅与寝堂各有造形精美的藻井。两侧有壁画数幅及忠、孝、廉、洁书体,技艺高超。整个祠堂集采光、戏曲表演、观赏于一身,亦是江南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作。

      进士第:建于清乾隆年。为祠式建筑,砖木结构。一幢二进一寝,六扇五间一通廊的布局,面宽25.6米,进深26.2米,高7.8米,面积1708平方米。此屋是道光进士刘拱辰所建,他在湖南郑州当知府时,为官清廉,办案公正,百姓称其“刘青天”。门厅构造精巧,前厅为过厅,中厅悬挂三块皇帝赐匾,屋内装饰精雕细刻,古朴典雅。屋前用青砖砌2米高围墙,内设庭院。院门为砖石结构,门额墨书“世观察第”四字。

      此外,还有莅堂翁祠、五芳翁祠、秀圃翁祠、杞翁祠、朴庵公祠、二阳公祠、论斋翁祠、如三翁祠、益新公祠等建筑,以及还有48条巷和48口井。

      另外,还有一幢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墨庄堂刘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所创办,是专门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全省也是独此一家。培根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的是当地名宿、留日学者刘天衢(刘师舜之父)担任校长,刘己达(1938年曾任赣州行署专员)任教务主任,有职业教员10余人。所有教职员工,一体认同为农业培育专门人才的目标,“培养自食关吾分,根荒由来自尔成”这副校门口的对联,亦可视作校训。教学相长、脑手并重,身体力行,学校因而声名远播。

      天宝古村气候适宜,森林茂密。北面有1000亩峦林山,山中千年古树、奇树、2米以上大树、名贵木材不胜计数,树种有竹、樟、株、柏、紫、楠、杉、松等多种。南面翠竹绕河,东水西流。用一副古对联来形容就是:“一带水知鱼意乐,四时花衬马蹄香”;现代也有人赞曰:“天然图画,民族瑰宝”。

QQ图片20171123093545.jpg

      天宝千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古就是人文之邦。至今仍留有许多的珍贵文物,如各代朝廷皇帝赐匾、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亲书所赠的“副魁匾”以及各种各样的古陶瓷、商代铜饶(一级)、春秋钮钟(二级)、战国剑、县正堂砖等,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宜丰苏区天宝古村内留下了许多墙头革命标语。据文字记载,一个并不算很大的天宝古村,古时共出过22名进士、151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谋略大师、著名学者、文人、进士刘伯温,先祖就来自宜丰天宝,刘伯温还在邻宜丰不远的高安做过县丞。还有近代刘师舜,1920年赴美国留学,5年后学成归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进民国政府任职,再后任驻加拿大大使。1958年退休之后,侨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之普林斯顿镇,从此致力于译著20多年,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png

      更有传说中的紫阳真人周义山,据历代《宜丰县志》及《宜丰廖氏族谱》记载:周义山,西晋道士,号称紫阳真人,曾遍游天下,四处寻找名山胜水,最后选中天宝黄沙之北的狮山做自己修炼的道场。周义山在修炼期间,经常为民治病行善,紫阳坛门楣上曾有一副对联:“奇山奇水奇福地,活仙活佛活人形”,说的就是这回事。传说周义山常常化作郎中给天宝百姓治病,尤其是以救难产和治天花最为拿手,救活了很多人。他行医从不留姓名,且不管路途远近,有求必至。紫阳坛还有惩恶之灵,传说有一朝拜者,从数百里外谒坛,因怀有贪心,路过黄沙时,吃了黄沙店主的麻糍不付钱,待到上山朝拜时,一只麻糍突然从口里呕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了白吃黄沙村麻糍的人。传说周义山最后在这里修炼”升天”而去,并被尊为”紫阳真人”,在江南广泛受到供奉。黄沙村民为纪念周义山就在狮山塑像建庙,狮山从此就叫紫阳坛。

      天宝古村先后荣获2008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2012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2997

希 运

      希运(?~857),少时在家乡福建福清县随师出家。之后,参谒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正传。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建寺弘法,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徒趋往问法者甚多。僧徒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与希运同时,另一高僧常观也在宜丰五峰山开法堂。常观与希运同出百丈怀海门下,两人在宜丰互倡禅学。常观虽未创宗派,然而门裔繁衍不衰,黄檗山也成为禅门祖庭。 

      希运所倡立的禅宗新学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他认为:“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运心佛一如的思想。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说。临济宗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禅宗主流。

      唐宣宗李忱登基前,曾在黄檗从希运修行,希运圆寂后,谥其“断际禅师”法号。今黄檗“运祖塔”尚存,即为李忱敕建的希运真身墓塔。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就往故乡的方向走去。23-2.png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地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得失明。为了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游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失明了,但希望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她的爱子。

      这一天,黄檗禅师也接受了母亲的招待,他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向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乎疯狂似地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说后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跳到河里,非常不幸地溺水身亡。黄檗禅师站在船上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亡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黄檗禅师说后,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亲,说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

  如今华开菩提林;

  当来三会若相值,,

  归命大悲观世音。

  在黄檗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见他的母亲在火焰中升空而去。黄檗禅师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禅师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1617

宜丰黄檗禅寺

      黄檗禅寺坐落于宜丰县黄岗镇黄檗村黄檗山,距宜丰县城约48公里,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祖庭、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道场。

      黄檗山原称鹫峰,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唐开成年间(836~840),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弟子希运驻锡鹫峰,改鹫峰为黄檗山,易寺名黄檗寺。希运在黄檗寺宣讲自己所悟得的新禅法,四方僧侣望风而至。僧徒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法,宗风大张于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黄檗禅寺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当年身为皇叔的李忱晦迹丛林,曾在黄檗寺随希运禅师习禅,后继位为宣宗。希运禅师圆寂后,宣宗敕谥“断际禅师”,立塔于黄檗山,名“广业塔”。

      宋代,高僧硕德接踵驻锡,黄檗寺盛名远播,僧侣名士谒访不断。皇祐年间(1049~1054),慧南禅师移锡黄檗山,搭建积翠庵习静禅修,在此光大临济宗风,开启临济宗黄龙派之端倪。苏辙任职筠州(治今高安市)期间,多次至黄檗禅寺参访,黄庭坚、王应麟、倪思、赵师秀、刘克庄等留有诗赞。南宋绍兴九年(1139),更名报恩光孝寺。30-1.png

      明代中叶,寺圯。崇祯年间,一庵行月禅师成为黄檗寺第32代住持,修整黄檗寺院,弘扬宗法,香火复盛,被尊为黄檗中兴祖师,黄檗禅寺再次成为临济宗著名道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黄檗禅寺毁于火灾,仅存观音阁及旁殿数楹。

      20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黄檗禅寺残存部分又损毁大半。20世纪80年代中叶,因规划兴修公路,古寺所有的地面建筑被拆除殆尽,只剩下一段残垣和部分寺基。 

      2004年2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同意恢复重建黄檗山黄檗禅寺。同年9月7日,宜丰县政府聘请纯一法师为住持。2005年10月17日,举行黄檗寺复建暨大雄宝殿上梁天王殿奠基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出席。2011年5月27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到黄檗禅寺参礼,拈香拜谒了黄檗祖师塔。5月30日,举行黄檗禅寺复建二期工程开工暨钟鼓楼奠基庆典法会。黄檗禅寺现有土地面积134.75亩,森林面积356亩。大雄宝殿、天王殿主体工程建设和彩绘已经完成。

      30-2.png主要自然景点有虎跑泉、龟石、瀑布等。现存唐以来历代僧人墓塔200多座,有希运禅师塔、皇叔塔、佛智禅师塔、永庵主塔、亦苇岸禅师塔等,造型各异,受宝瓶式塔身。宝瓶为广肩,腹渐内敛,上半部饰云肩纹,正面设壶门。六工艺精湛。

      希运禅师塔 又称“运祖塔”、“广业塔”,在黄檗村塔前墓山。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高僧希运圆寂后,敕赠谥号“断际禅师”。塔为方形须弥座,束腰四面浮雕莲瓣与卷草纹,上枋四角隆起,以莲瓣纹扁鼓形座盘承坡攒尖式宝盖,上半部雕刻垂如意云纹,六角挑出。刹由六角形基座,受花、莲蕾形宝珠组合。通高3.1米。石筑花板罗围,前设拜台、钩栏、踏步。台前横枋镌楷书“断际禅师塔”,罗围中壁嵌碑泐“开山始祖上希下运谥断际禅师之塔”,及“康熙乙酉年住持僧明智徒性仝重修”、“嘉庆十七年桂月第四十世嗣孙悟玲悟传重修”等文字。2011年5月27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山世界总会总会长星云大师一行来到宜丰县,参访了临济宗祖庭——黄檗寺,并来到希运祖师塔朝拜。

      皇叔塔 即唐宣宗李忱衣冠塔,在黄檗村墓山以东。唐宪宗第十三子李忱未登帝祚时,为避兄侄忌陷,隐匿江南禅林,从黄檗寺希运习禅。大中十三年(859)宣宗去世后,黄檗寺僧建此衣冠冢塔以为纪念。塔为四方形双层须弥座,下束腰浮雕瑞兽,上束腰浮雕护法金刚。塔身高大,为宝瓶式,刹已倾圮散失。残高2.7米。罗围倒塌过半,附属建筑亦不存在。

      佛智禅师塔 在塔前村墓山东,金刚座,塔身为五角形,琢变体龙首角,圆柱状顶,通体浮雕钉纹五周。拜亭平面为四边形,棱形柱,三面彰石板,亭门装饰华丽,斗栱檐枋承撑四坡形顶盖,冠宝刹。1966年,塔、亭均遭破坏,构件散于山地。亭柱一泐“住持佛智禅师寿塔宣和二年庚子岁重阳日赐紫小师昙智等建”;一刻“第二十二代重新更易寺向奏乞度僧□□恩泽□续□□□等奉”等字。宋代诗僧惠洪诗《黄檗佛智禅师》中称佛智“僧中真领袖,传法瑞尧邦”。

QQ图片20171123163301.jpg

      永庵主塔 在庵坪,系宋代积翠庵尼永庵主墓,其名载入《五灯会元》。塔为独石雕琢,现不知下落。护亭平面六角形,底层以巨石为基,双层棱形柱础,棱形柱,柱间空敞。亭盖整石琢成,出脊六条,角上翘,冠六角形基座、受花与花蕾形宝顶。通高2.50米、每面阔1.2米。额枋泐楷书“方壶镜”三字,左右柱镌楷书楹联“禅安无缝塔,定入蕊珠宫”。地宫以长条石砌就,内空,长4.20米、宽2.70米。一端早年撬开,淤泥壅塞其半。

亦苇岸禅师塔 在双林峰。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塔中置塔,状似洪钟。外塔以弧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正南辟门,牌楼式雨搭,刹由座盘、相轮、宝珠组成。通高4.30米、底径4.50米。后内壁嵌石碑一通,据碑文记载,亦苇岸是明晚期中兴黄檗寺的祖师之一。内塔其形亦似洪钟,刹以覆钵、受花、宝珠相迭。通高2.47米、底径1.20米。正面碑镌“亦苇岸禅师塔”。该塔造型特别,堪称石建艺术中的异珍。

QQ图片20171123163309.jpg

      一庵行月和尚塔 在塔前,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建。正方形须弥座,束腰颇高,镌刻“一庵月和尚塔”。塔身为宝瓶式,广肩,腹微敛,饰垂幔,下施莲瓣纹凸字形座,六角形宝盖,饰变体云纹,脊角微翘,冠莲蕾形宝珠刹。通高2.30米。塔后筑有罗围,塔前设拜台、踏步,罗围中碑铭“临济正宗一庵月和尚塔 万历丁未年十一月七日卯时生乙亥七月十二日子时示寂”。一庵行月禅师是临济正宗三十二世住持,明末重兴黄檗寺的祖师之一。

      虎跑泉 在黄檗寺左侧,泉水从地下横洞内涌出,积而成潭。四周以块石垒砌方池,以石柱、石板构砌围栏,内壁泐楷书“虎跑泉”三字,笔划苍劲有力。井旁置花岗石大盥洗盆一口、小盥洗盆四口,为当年和尚洗濯用物。传说当年一虎闯入寺中,碰倒香案。希运指案化为巨石,镇虎于石下。此后虎常听讲经诵课,逐渐感化。希运死后,虎从石下跑出,触广业塔而死。石下从此清泉涌出,长流不息。

      龟石 在塔前村墓山平畴中,石质色乌,状如龟,颈、眼分明,石之后部以卵石击之,发音如同法器木鱼声,故又称为“木鱼石”。广10米、高2米。传为仙女峡神龟,有感于希运说法,师圆寂后,行至墓前,甘为守塔。龟石亦被塔前村民视为守护一方水土之“印台”而崇敬。

6970

宜丰洞山普利禅寺

      洞山普利禅寺坐落于宜丰县同安乡洞山,禅宗“五家七宗”的曹洞宗祖庭。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禅师云游至洞山,邑人雷衡捐地建寺,始名广福寺,并施以环山肥田3000余亩作寺产。咸通十年(869),良价禅师寂于此,塔于寺后,懿宗谥号“悟本禅师”,塔曰“慧觉”。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建洞山寺宇。

      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后再更名为崇先隆报禅寺,真宗、仁宗先后为禅寺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本县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现名葛溪)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

      元初,县人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

      明万历年间,寺基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延请匡山高僧净聪住持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弘传曹洞正宗,僧侣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1672),是时洞山寺宇已更名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在后法堂门楣正中立起大匾,上书“佛在性中”。31-1.png

      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修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1984年,洞山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寺院主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有圆通殿、禅房、客堂、斋堂等,总建筑面积3279平方米。拥有旱地面积10.2亩,水田面积56.79亩,森林面积225亩。1991年,列为开放寺院,1994年依法进行登记。2003年11月,宜丰县政府聘请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昌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为洞山普利禅寺住持。2010年1月,古道法师继任洞山普利禅寺住持。同年8月30日,洞山普利禅寺举行复建奠基仪式。复建工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一亿元。 

      现存主要禅迹及景观有良价禅师塔、夜合山塔林、红米埚塔林、逢渠桥、夜合石摩崖、木鱼石等。

      良价(gai)禅师塔又称“价祖塔”,在洞山普利寺后山。31-2.png唐咸通十年(869),良价禅师示寂,赐谥“悟本禅师”,塔名“慧觉”。墓塔前护以砌石,有拜台,石阶可通行人。塔体呈六角形,金刚宝座,三层依次内收,浮雕莲瓣、古钱、忍冬花、卍字、卷草纹装饰。塔身角柱间每面嵌以石板,地栿与额枋雕刻仰覆莲,攒尖顶盖雕瓦垅,六角上翘,刹由莲瓣纹基座、覆钵、相轮、宝珠组合,颇为庄严。碑刻残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铭文。通高2.2米。拜亭护宇早年圯毁,仅存部分柱础与墁砖。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曾拨款修复。

      夜合山塔林 在夜合山前,共10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双层高台基石上置金刚宝座,平面呈四方形。在圭角上砌覆莲纹圆形平座,塔身似覆磬形,正面辟壶门,额雕莲瓣纹竖匾,泐楷书“普同塔”名。左侧纪年“弘光元年乙酉正月初一吉旦”;右侧署名“洞山当代住持孤崖净聪鼎建”。刹以覆莲纹基座和相轮、宝珠组成,通高2.3米。其余9座禅师塔平面均为六角形,施基台,金刚宝座,塔身,僧帽式宝盖和圆筒形基座、相轮、宝珠刹。装饰纹样均以莲瓣纹、如意卷云纹、卷草纹为主。通高1.44米~2.52米不等。所葬系曹洞正宗普利寺三十至三十六世住持僧,其中慧芳建禅师塔,清康熙年间建;灵会承和尚塔,别字象岩道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仲冬十二日立;比邱吉松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仲冬十日建;履真德元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建;无极信禅师塔,康熙四十八年(1709)冬建;碧云珍禅师塔,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建;阗玄性禅师塔,清雍正十年(1732)八月建;淑耀杲和尚塔,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月建;自若真禅师塔,乾隆三十一年(1766)二月建,该塔地砌石罗围,前设拜台、踏步和钩栏,石板墁地。

红米埚塔林 洞山“古洞云深”坊左约500米的山头。建造年代在公元1741至1774年间。墓塔为蕴一禅师塔、直方来禅师塔、见月中禅师塔、雨庵澍禅师塔、墨亭海禅师塔、霁空明禅师塔。塔形相同,成一线整齐排列。塔后砌有罗围,中置墓碑,记述其生平业绩。塔林地墁石板,前有石柱。僧塔至今完好。塔林前另有僧墓14冢。

夜合石摩崖 在洞山水口逢渠桥的上方,兀立于危岩磴道旁。石壁刊刻宋代苏辙《游洞山》诗,清康熙年间洞山普利寺住持僧见月中和尚的一首七言绝句《夜合石》,以及“墨池”二字。

QQ图片20171123162355.jpg

      木鱼石 在夜合山麓,石宽3.3、高2.63米。一端高隆,尾部低凹,形同佛门法器之木鱼,叩击其顶端则发出与木鱼相似的声音,石上镌刻楷书“响石”二字。逢渠桥 位于洞山百步坎以上300米水口处,横架葛溪之上。花岗石建造,单孔,为江西有纪年且保存完好的三座北宋古桥之一,1987年12月由江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乡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捐资兴建。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披甲武士为护桥神,一执开山斧,一执赶山鞭。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等。“逢渠桥”三字刻石镶于拱的额端,当时知县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山时涉水睹影开悟而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年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

5473

惠 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彭,宜丰县人。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到新昌宝云寺出家。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试经。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政和元年因“元祐党祸”受牵连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32-1.png

      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诗曰:“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报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遭遇虽然坎坷,惠洪却处之泰然。身为和尚,时作绮语,因咏“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上元宿百丈》)句遂得“浪子和尚”之称。

      黄庭坚对他甚为推重,赞其韵胜不减秦观,气爽绝类徐俯。在禅学方面,他是第一个系统提出“文字禅”的僧人。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林攧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他也因诗才殊异世俗而名列《宋史》。所著《石门文字禅》是历代诗僧中较有影响的一部文集。建炎二年(1128)圆寂,享年58岁。

2188

姚 勉

      姚勉(1216~1262),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宜丰县新庄镇人。因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宋淳祐十二年(1252)中举,宝祐元年(1253)进士第一,点为状元。先后授承事郎,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节度判官、太子舍人,沂靖王府教授。

      姚勉学识渊博,富有文才,对程朱理学研究很深,著有《雪坡文集五十卷》传世。姚勉的诗作文辞典雅,韵律优美,富于很强的人民性;其文则以风格古朴、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誉。姚勉与汉之梅福、晋之陶渊明并称宜丰三大先贤,并建“三贤祠”祀之。姚勉有一首题为《日食罪言》的长诗,详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一次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其中有“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金乌失焰彩,玉象潜光辉。苍天玳瑁色,列宿争依稀。”之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姚勉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宝祐四年(1256),奸相丁大全委派其同党袁玠为九江制置副使,造成江防危机,朝野上下怨声鼎沸,姚勉时任秘书省正字,官阶并不高,但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弹劾丁大全、袁玠等,要求严惩,整个朝野为之震动,然而姚勉也因之被罢官。后姚勉复出,又碰上奸臣贾似道暗中投元乞降,于是姚勉借与太子讲《周易》之机,针贬贾似道,遭贾似道罢黜。姚勉在其为官任上,两次斗奸相,也两次被罢官,然而其忠耿却受到朝野称赞。

1855

熊 雄

      熊雄(1892~1927),原名祖福,字披素、罴士,号介荪,宜丰县芳溪人。少时在家塾“培兰书室”读书。1907年考取瑞州府中学堂,1909年转学南京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考入江西新军。1913年7月,李烈钧通电讨伐袁世凯,在湖口宣布独立。但起义遭到失败。熊雄跟随李烈钧逃亡到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入“浩然庐”军校学习。1916年,熊雄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运动,先后在滇军、湘军中从事军事工作。58-2.png

      1920年1月,熊雄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转柏林,4月在柏林加入了共产党。1923年3月,熊雄与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12人首批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又与聂荣臻等20多人转入苏联红军军校中国班学习。熊雄于1925年9月从莫斯科奉调回国,此后一直在黄埔军校工作。历任政治教育、东征军总政治部秘书、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和主任职;在党内先后担任广东区委军委员和军事部长、军校“党团”书记等职。在黄埔期间,熊雄根据“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的教育方针,制定、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开设了《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社会主义》等26门课程。他还聘请了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等为政治教官,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以及鲁迅、邓中夏等社会名流,到军校作政治讲演。熊雄亲自讲授《军校中的政治工作》与《本党宣言、训令》两门课程。58-3.png

      在教学中,熊雄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政治宣传,并结合工作实际,宣传马列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将政治影响扩大到师生中去,使黄埔政治工作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并培养了一大批党员干部和革命骨干,为国民革命输送了中坚分子。

      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熊雄及时看破蒋的反共与分裂阴谋,于是领导黄埔共产党人并利用军校政治刊物,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而维护了黄埔的统一局面。在革命的紧急关头,熊雄在黄埔起了核心领导作用,革命师生将他视为军校主心骨。1927年1月,熊雄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领导军校进步学生同国民党右派展开斗争。蒋介石和买办资产阶级勾结,排挤黄埔同学中的共产党员。熊雄和中共“党团”领导下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一面坚守岗位,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斗争,不断揭露国民党右派叛变阴谋;一面秘密布置一部分党团员和左派人士转移,保存革命力量。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广东国民党当局也于4月15日对广州进行大规模的清党和反革命大屠杀,军校当局慑于熊雄在广东和军校的威望,不敢公开下手,而是采取欺骗的方法。熊雄在黄埔坚持斗争到最后一刻,于4月18日终遭反动派逮捕,关押在广州南石头“惩戒场”监狱。在狱中,熊雄仍对难友进行革命形势和革命气节教育,鼓励他们坚决与反动派作斗争。5月中旬,熊雄在广州南石头监狱被害,临刑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持真理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402

黎同新

      黎同新(1910~1993),宜丰县桥西乡人。从小就给地主放牛,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七师班长、副排长、青年科长兼大队长、连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干部团指挥科三队支部书记,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电台总队政委,红一军团直属队机关党委总支书记,中央军委骑兵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兼特派员及中央警卫第三局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负责全军的收容和处理伤病员工作,到达陕北后进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总政治部巡视组副主任、中央军委补充第一团团长兼政委、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政治处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八路军总兵站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支队三纵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政治部主任兼二团政委,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兼政委,第四师特务团团长等职。

QQ图片20171127101021.jpg

解放战争前夕,先后担任华中军区警卫团团长和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七师政委,第九兵团后勤部政委等职。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及正军职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勋章。离休后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93年在南京病逝,享年83岁。部分骨灰安放在南屏公园将军墓。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