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

      徐稚(97~168),字孺子,丰城市白土隐溪村人。自幼聪慧,9岁时曾月下玩耍,大人问他说,如果月亮里没有东西,是不是更明亮些?徐稚回答说不是,就好象人的眼晴里没有瞳孔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大人都觉得很惊讶。他熟读经书,见识深远,并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时称“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被人们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在丰城槠山智度寺长期隐居。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佩徐孺子的才学,每每与他彻夜畅谈,并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便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不朽名句。东汉延熹二年(159),陈蕃向桓帝推荐徐稚登“三事”,称赞他能“左右大业”,如若启用,必能“增光日月”。但稚不肯。稚并把陈蕃时常赠给他的粮食,全部转送贫苦人家,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他曾赴江夏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琼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稚身背干粮徒步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东汉另一位名士郭泰的母亲去世,稚千里往吊,用一把青草,默然置于墓前,不等主人来就走了。郭泰得见后深感道:“《诗经》有言:‘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此乃徐孺子所为。受此重礼,我们何当啊!”

QQ图片20171127165936.jpg

      徐稚死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南昌市有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其家乡隐溪及隐溪村就是因他在此隐居不仕而得名。民间有“徐稚救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