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正谊书院
世人兴办书院,盛于清朝,其踵之者为人称道。在创建书院上,万载客籍人不甘示弱,殚精竭虑,图谋远志。客籍钟斯敬邀张瀚、叶懋本、曾维新等37人劝捐下,于道光六年(1826)在大桥市(双桥镇)河东沙洲上创建了东洲书院。道光三年(1823),客籍廪生潘维新、监生蓝桥、刘凤喈等人在高村里捐建高魁书院。万载客家人的发展壮大,使高魁书院、东洲书院无以为济,光绪元年(1875),株潭客籍举人谢大舒、曹瑞祥倡建,刘、杨、谢、张等姓众会资助,面对株溪,在三区株潭的亭下创建正谊书院。
清萍乡举人张家瑞在《正谊书院记》中云:“颜之曰‘正谊’。盖取董子言,欲使学者顾名思义,不汩没于功利,而力求夫端品力学,蔚为文章道德之林,以仰副盛朝作人之化。”正谊书院遥对黄茅金钟湖,后倚获富水角岭,“其山川之胜,觉灵秀清淑之气,实萃于此。既远城市之喧,复无邻居之杂。”“其栋宇鳞次曲折,有使人一览难尽者。其中为讲堂,堂后祀文昌。堂之右,则祀乡先生以下及贤媛之好义捐赀者。再右,则有高阁巍然,以祀魁星。其下祀崇文堂粟主。其前有深院,倚阶为两廓,围隙地数弓作花药栏。其文士适意之所乎!堂之左为山长厅事。前有二池,以备祝融。再左,则为生徒坐斋。鳞次数十间。其前有观光楼,以资凭眺。敬业乐群之暇,登斯楼也,其必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者乎!其它垣墉园沼庖湢之属,位置周密。美哉,洵书院之大观也。”由此可见,正谊书院内建有书斋、花厅、库房、师生宿舍,还有魁星阁、崇文堂和临风阁等数十间。“院中藏书甚富,诸生优游涵泳其间,皆足以畅其天,而绝无所诱于外。”
宣统三年(1911),杨守洛、谢济沂等人将正谊书院改为高小。办学指导思想、管理办法、教育教学,多数采用或借鉴朱熹为白鹿洞书院重建而立下的教规。民国三十三年(1944),正谊小学改为江西私立赣西初级中学。共和国将军杜平少年时曾在这里就读,正谊书院的教学业绩也曾显赫一方。新中国成立后,书院增宇扩建,后改名为株潭公社第二中学。1970年,校友杜平将军专程回访母校,并赠送雪松四株以示纪念。1973年更名为株潭初级中学。